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产程图的应用对识别难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100例初产妇头位难产产程图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教训。1资料与方法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共2473例,随机抽取足月初产单胎头位难产100例及同期足月初产单胎头位自然分娩100例,将两组产程图曲线进行统计分析。本院采取的产程图曲线为胎先露下降线与宫颈扩张线走向一致的伴行曲线,只分潜伏期与活跃期。2结果2.1产程图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2.
初产妇头位分娩100例产程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例头位难产的初产妇(异常组)及50例头位顺产的初产妇(对照组)的产程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组潜伏期、活跃期时限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宫颈扩张速度和胎头下降速度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异常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异常组50例中,经过积极处理后,有38例阴道分娩,占76%。提示:产程中应用产程图对发现产程异常、指导产程处理和识别难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胎头位初产妇734例产程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预测的量化指标。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6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734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方位异常、宫缩乏力、巨大儿者产程各阶段时限[三者总产程分别为(1121±323)min、(868±286)min、(877±311)min]均较正常产妇长[总产程(546±205)min];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产程,平均相差0.7cm;活跃期起始角度均小于正常产程,平均相差约20°;宫口扩张曲线与胎头下降曲线交叉点位置较正常产程偏后,平均分别相差87.5min、55.5min、51.5min;宫口扩张最大加速期起始角度较正常产程偏小,平均相差约3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通过对产程图上一些量化指标的监测,可以预测造成头位难产的各项因素是否存在,以尽早发现及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及验证足月单活胎初产妇头位难产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阴道试产的足月单活胎头位初产妇1677例的资料,以发生头位难产的初产妇为病例组[220例(13.1%)],经阴顺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1457例(86.9%)]。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位难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法(取样次数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建立模型后,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阴道试产符合标准的足月单活胎头位初产妇586例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结果: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头位难产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胎儿腹围、胎膜早破、潜伏期延长、宫颈水肿及活跃期起点的胎先露位置及胎方位。据此建立头位难产的logistic预测模型。模型的AUC为0.886(95%CI为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足月单胎初产妇活跃期头位难产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经阴道试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发生活跃期头位难产为病例组,阴道顺娩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产程中的情况先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活跃期头位难产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等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利用Bootstrap重复取样的方法(取样次数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利用R统计软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1)共纳入1600例初产妇,病例组143例(8.94%),对照组1457例(91.06%)。(2)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产前体质量指数(BMI)>25.0 kg/m~2、胎儿腹围>350 mm、进入活跃期先露位置≤-1 cm、进入活跃期胎方位为非枕前位以及子宫颈水肿是活跃期头位难产的危险因素。(3)将危险因素纳入建立活跃期头位难产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 0.913~0.961),最佳临界风险为6.49%,此时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844。结论:产前BMI>25.0 kg/m~2、胎儿腹围>350 mm、进入活跃期先露位置≤-1 cm、进入活跃期胎方位为非枕前位以及子宫颈水肿的经阴道试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易发生活跃期头位难产。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对于高风险产妇的早期识别,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可变的分娩因素,预防活跃期头位难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月头位未衔接胎膜早破的初产妇临产前取自由体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经过评估的未临产足月头先露未衔接的胎膜早破初产妇23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02例,入院完成检查后送待产室进行体位管理,对照组128例按照常规护理要求绝对卧床直至分娩。比较两组的脐带脱垂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婴儿体重、分娩方式,排尿情况、产程时间、破膜距离分娩时间、干预前后胎头位置等指标。结果 (1)两组均无显性及隐性脐带脱垂发生,两组婴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实验组产程时间、破膜距离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4)实验组干预2.5 h后的胎头位置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头盆不称的足月、头位未衔接胎膜早破孕妇临产前经过干预后取自由体位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8.
产程中产妇取坐位矫正头位异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方位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 ,手术率极高 ,处理不当时对母婴危害大 ,争取于产程早期发现 ,并及时采用适宜的措施给予纠正 ,将难产转为顺产 ,以提高分娩质量。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6月间 ,选择宫口开大 3cm,常规人工破膜 ,了解羊水情况 ,阴道检查与 B超检查胎方位为枕后位者 30 0例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 0例 ,均为初产妇 ,年龄 2 1~ 35岁 ,孕周 37~ 41周 ,均为单胎头位 ,骨盆内外测量无异常 ,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2 .方法 :(1)确定胎方位方法 :自然临产或计划性分娩、宫口开大 3cm时 ,行人…  相似文献   

9.
产力、产道和胎儿是分娩的三大要素。在分娩过程中,先露的衔接、下降和宫颈的扩张速度则是产程进展是否顺利的两个标志。本文通过300例初产妇妊娠末期及分娩早期胎头衔接与否的临床分析,探讨初产妇妊娠末期及分娩早期胎头不衔接的临床意义。一、资料来源:随机抽取本科头位分娩初产妇病历300份。按临产时胎头衔接与否(未衔接包括胎头高浮及半固定),分别统计产妇的年龄、妊娠周数、新生儿体重、胎方位、分娩方式和第一、二产程的时间,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二、统计结果及分析:在300例初产妇中,临产时胎头未衔接者107例,占36.67%;已衔接者193例,占64.33%。其余各项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使用小剂量PG05阴道栓剂足活跃期产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PG05阴道栓剂在活跃期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将61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活跃期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催产效果无差异,且两组胎儿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PG05用于活跃期加速产程进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成功经阴道分娩的2675例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先露,根据是否实施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152例)和未镇痛组(1523例)。回顾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体重、身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宫口扩张程度及持续时间等资料。采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产程曲线的绘制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产程曲线图显示,两组的产程曲线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宫口开大5cm以后产程的进展呈加速趋势。宫口开大3cm后,两组宫口每进展1cm所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与第95百分位数相似(P均0.05);未镇痛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的第95百分位数为1.6h,中位数为0.5h,镇痛组分别为2.4h和0.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8,P0.01)。结论:无论是否行分娩镇痛,初次阴道分娩孕妇的产程曲线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宫口开大5cm后宫口扩张呈加速趋势,需对我国产妇的产程时限重新定义以指导临床。分娩镇痛不影响对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限,延长第二产程时限,临床需要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限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初产妇临产时出现胎头浮动的原因及其与难产的关系,总结其处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340例孕周≥37周的初产妇,其中临产时胎头未衔接,为临产时胎头浮动,有106例,设为观察组;临产时胎头已入盆,有234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巨大儿、骨盆狭窄、异常胎位、难产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巨大儿、骨盆狭窄、异常胎位、难产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盆不称是导致胎儿胎头浮动的最主要原因,容易引起难产的发生,但是并不属于剖宫产的指征,可在密切监视胎心变化下,采取助产技术协助阴道分娩,试产过程中出现胎窘或胎头下降受阻,可考虑改行剖宫产,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产程图对发现产程异常、指导产程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了180例产程曲线活跃期延长的病例与同期分娩的无延长病例对照,分析活跃期延长的原因,探讨活跃期异常与头位难产的关系。资料分析我院1985年初产妇头位足月分娩数4689例,本文选择了其中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儿出生体重2500g以上,产程图记载活跃期超过8小时的180例为延长组,并收集了同时期分娩的活跃期8小时以下的180例为无延长组作对照,然后对活跃期延长组中单纯延长与合并活跃期阻滞者再作比较。活跃期阻滞诊断标准为宫口扩张3cm 以上4小时无进展。1.胎儿体重以出生后体重为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羊水胎粪污染的产科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羊水胎粪污染的产科处理时机与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程中羊水为Ⅱ~Ⅲ度污染的220例初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破膜时羊水粪染(Ⅰ组)有120例,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污染(Ⅱ组)有10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产程中羊水清亮的210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 1254例产妇中,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为17.5%;粪染组在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在胎心监护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上高于羊水粪染Ⅰ组(P<0.01)。结论 重视羊水粪染的临床处理。在伴发母体合并症、胎心监护异常及产程中羊水由清亮变为粪染时处理需积极,以及早剖宫产及缩短第二产程为宜。在无上述情况下,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对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研究组)和2013年1月至12月(对照组)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信息,以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的研究组11338例,以旧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对照组5952例。比较开展新产程前、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后的中转剖宫产率、母儿结局、中转剖宫产手术操作难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前产房试产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1000 ml)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率、上行支结扎术率、子宫捆绑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转剖宫产手术中裂伤的概率及手术困难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使用小剂量PG05阴道栓剂促活跃期产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G05阴道栓剂(PG0501mg/枚)在活跃期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将61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PG05组32例,催产素组29例),对活跃期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催产效果无差异,且两组胎儿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PG05用于活跃期加速产程进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5年1~6月用产程图监护产程的总例数为3,266例(不含臀位、双胎、早产及死胎),异常产程图361例,占11.08%。现做一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取1985年1月1日~6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361例,产程曲线在某一阶段或全产程表现异常者做为分析对象。产程异常的标准是潜伏期>16小时、活跃期>9小时、第二产程>2小时、全产程>24小时。  相似文献   

19.
产钳术4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1984~1989年期间,我院422例产钳术临床资料,以探讨产钳术对母儿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本组年龄在30~38岁者382例;初产妇414例;37~41孕周者376例,42孕周以上31例.产钳术适应证中,胎头位置异常及胎儿宫内窘迫者分别为120例(28.4%)及103例(24.4%),其次为第二产程延长及宫缩乏力,分别为96例(22.75%)及81例(19.19%),母亲并发症者22例(5.21%).422例中,低中位产钳169例,低位产钳253例.本组均按中低位产钳术常规操作,上钳前均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会阴切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20.
第二产程异常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产程异常者有二,即:①第二产程延长;②第二产程停滞。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者,称为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仍无进展者,称为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异常的临床意义及原因第二产程在总产程中甚为重要,临床上常见有第一产程延长而第二产程顺利分娩者,其预后尚佳,而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者,对母儿影响均大。据统计,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者,其胎儿窒息率及病率均较正常分娩者高3~5倍。第二产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时与头位难产关系极为密切,当进入第二产程以后,胎头多已降至盆底或骨盆最小平面处,胎头承受着盆底阻力(初产妇则阻力更大),常致使胎头颅顶部变形,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颅内出血。Jacohson 指出:第二产程是胎儿最容易发生酸中毒的时候。有人观察到第二产程持续30分钟以上时,胎儿出生时几乎都伴有动脉血PO_2的下降,PCO_2升高及pH 值的降低。如第二产程延长或阻滞,胎儿在缺O_2代谢的情况下,乳酸和丙酮酸积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胎儿体内的CO_2常不易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