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红 《现代保健》2009,(23):122-122
心肌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常见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室颤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诊断、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适时的电除颤是救治的关键,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以5:00~下午4:00较为多发,而在下午5:00~次日凌晨4:00的发生概率较低。在易发病期间加强护理,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时间规律性,应该在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时间段加强护理观察,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矽肺并发感染及心律失常的护理福建省福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螺洲镇,350019)张碧珍,郑秀美,胡安娜矽肺是由于长期大量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为主的一种职业病。由于晚期矽肺病人呼吸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受到严重破坏,机体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30例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5例,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14/15),满意10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33%(11/15),满意8例,较满意3例,不满意4例];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机体健康状态(93.32±4.85)分,心理健康状态(91.86±3.44)分,日常活动能力(91.14±2.98)分,运动与生活行为(92.52±1.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机体健康状态(70.54±6.34)分,心理健康状态(75.64±4.31)分,日常活动能力(74.61±3.42)分,运动与生活行为(75.36±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其中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15%,室性早搏为14%~16%,房性早搏为5%~7%,心房颤动为11%~15%,房室阻滞为5%~7%,其他各种心律失常约5%~8%。  相似文献   

6.
刘清梅 《现代养生》2014,(14):214-2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电监护及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5.0%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有80.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积极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和全方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疗效.方法?对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给予及时积极的抢救及护理,观察其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疗效.结果?经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及护理后,患者的室早、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的发生显著减少,且其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有36例显效,占60%,21例有效,占35%,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结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需提高警惕,做好心电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导致心律失常。针对此病的特点,要细心周到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续严重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梗死。AMI发病72h内易出现心律失常,常见室性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最重,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AMI监护与护理,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做处理,提高AMI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护理价值.方法:患者就诊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单双号均分成两组,将参照组(n=3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n=30例)患者基于参照组增加运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窦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患者住院时间短、复窦率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无论病人是否患有心脏病都易发生,某些严重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做出诊治,常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应特别重视住院病人的心脏监护及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10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师并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魏建华  丁伟 《职业与健康》2006,22(4):317-3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续严重的缺血致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特异性心肌缺血损害导致的心电图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律失常又是AMI最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死亡尤其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作为医学中一大问题一直困扰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及相关的研究探讨。本文就内科临床中心律失常问题作出分析,供帮助。作为人体“发动机”的心脏,正承受着诸多方面的压力,阐述其发生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希望能为社会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后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7.5%(70/80),护理以后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对照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6.3%(69/80),护理以后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为5%,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几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选取时间控制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实验组以循证护理法,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法开展研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施以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具体急救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于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共55例,通过对其动态的观察病情的不断变化,来做出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认真并细心的做好患者的心理以及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进行急救护理,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患者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出院前患者经护理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9.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对认真并细心的住院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排便等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真正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有效护理。结果:实验组各项心率指标(QTC间期、QT离散度、心率)改善情况比起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45%比起对照组72.73%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有效护理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的情况,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20.
姜鑫 《智慧健康》2022,(36):217-2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摸球法随机将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行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身心健康状况评分及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