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病下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病气相反 ,其治亦应相反。病在上者 ,取之于下 ,谓之上病下治。上病下治之法常用于头痛、眩晕、口糜、喉痹、鼻衄、咳血、咳喘等病症的治疗 ,只要辨证准确 ,疗效卓著。但本法常用具有温热之性或峻下作用的药物 ,用之宜慎 ,一般不可久用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一组不同程度的病症总称,包括的症状有:肩颈背、后枕部疼痛、麻痹;颈部活动受限;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上肢麻痹或者串痛;可伴有吞咽困难、心悸、胸闷、心慌、失眠、记忆力和视力下降;血压波动、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在临床中我们根据不同症状的表现把颈椎病分成以下几个症型.椎动脉型:上述症状中头痛头晕较明显,且多普勒检查显示椎动脉扭曲或狭窄者.  相似文献   

4.
黄秀珍 《四川中医》1994,12(6):30-31
1.温肾缩泉,治愈老年多涕证王××,女,71岁,自10年前开始多涕,遇冷则甚,色时白时黄,苦于此证而拒绝走亲访友,经治无效,于1989年秋求余试治.刻诊:涕质清稀,量少而时时有之,双膝酸软,舌质淡红.舌形稍胖,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弱、证属肾气不固,下元虚寒.处  相似文献   

5.
便秘当重理肺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乃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质软、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证,并不是病名,只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因素形成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排便障碍的一类症候群。隋《诸病源候论.大便不通候》云:"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其病位在肠,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故临床多责之脾胃,以通下论治,然五脏相生相克、相侮相乘,便秘日久,必涉他脏。清.陈士铎《石室密录.大便闭结》亦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矣?"  相似文献   

6.
茱涎液自流,溢于口外,欲称“流口水、。《诸病源候论》命之为“滞颐”。一般常按清胃,化痰、健脾、温中诸法施治。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遇江××,女性,65岁。因脑血栓形成,左侧肢体偏瘫伴大便失禁,多方求医未见疗效。初诊时,苔少质红,脉细弦带数,血压210/110毫米汞柱。上述症状已月余,证属肝肾不足,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治拟滋益肝肾,潜肝阳。而针对大便失禁,我应用生理盐水注射龈交穴治之。  相似文献   

8.
上病下取,是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一种治则。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病变,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切中病机,效如桴鼓。笔者1973年治愈一例急性发作之鼻衄病人。现摘要介绍如下: 周××,男,40岁,住富山区八马路,市房地局干部,1973年6月4日初诊:病人昨下午三时许,突然鼻出血,到某医院五官科用麻黄硷滴鼻充塞,不到半小时鼻出血复发,口服消炎止血药不效,今晨向余求诊;望其面色苍白,鼻头紫暗、舌  相似文献   

9.
涎液自流,溢于口外,又名“滞颐”。一般常按清胃、化痰,宜肺、泻心、健脾、温中诸法施治。笔者根据《内经》治则,对一些久治不效的患者,着重从调理肾气入手而获良效。兹举验案二则如下:例一:胡××,男,2岁,1972年11月8日初诊。  相似文献   

10.
一、急性鼻衄梁××,女,28岁,务农。1983年8月17日就诊。两天前中午左鼻孔突然涌流鲜血伴口鼻干灼。经医院止血抗炎治疗两天后,血势方减,但左鼻孔仍流少量鲜血,淋漓不断。邀余诊治,症见表情痛苦,面红赤,心烦不寐,头痛头晕,两眼昏花,胃脘嘈杂伴灼热感,口苦口渴,喜冷饮,左胸胁胀痛不舒,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尖红、苔黄白相兼少  相似文献   

11.
调气与治神     
考察《内经》、《难经》等有关经络气血的理论,认为调气为针剌治病之手段,治神乃针剌治疗所欲获取的疗效,即调气之目。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68-2269
贾跃进名老中医擅长从调气的角度治百病,强调治病当以调气为先,文章拟总结贾老师运用调气治百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平人气象论》提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历观古籍而参考发现,元气充足,皆因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方能滋养元气。如胃气本弱,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故诸病所生也。只因夫百病皆生于气,故元气充则脾胃和。  相似文献   

14.
颜德馨运用"衡法"调气活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经验。强调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血失和,治疗重在调气活血,维持人体机能平衡。临床上运用以气血一元论为基础的"衡法"进行辨证论治,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唐宗海对血证诊治的贡献。1.气乱为基本,调气贯始终。2.血与水相关,调水以活血。3.急则治其标,审因而止血,4.防患于未然,消瘀宁补血,把消瘀,宁血、补血之法运用于血证的治疗,丰富了血证治疗的内容。5.血证之禁忌,在于避冲气。对于血证,论理精当,法则完备,方药效验,对于中医学院血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各不相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病机理论为阴虚燥热,但当代医家对此多有新见.王晖老师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从气论治本病取得了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江苏中医药》2011,43(4):15-17
卢师认为胃痛病初多因外邪、食伤、七情所伤,随后可涉及肝、胆、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实型、气滞型、郁热型、湿滞型、血瘀型、虚寒型、阴虚型,治疗以调气法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相似文献   

18.
肝与心从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脏在五行、气血、经络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理论在古今医著中多有体现,并且为现代临床所广泛应用。临床上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应用调肝之法获效的报道,亦非常普遍。本文通过总结肝与心的关系,归纳临床常见心血管病治疗中从肝论治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疏肝解郁论治失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失眠之病因病机,古代医籍中记载颇多。《灵枢·邪客》说:“邪气客于五脏六腑,格拒卫气于阳而不眠”。《医宗必读·不得卧》则概括为“一日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五个方面。结合前贤论述及临床实践,笔者认  相似文献   

20.
理气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气法是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常用方法之一。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有情志不遂等临床表现,易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气机不畅是冠心病心绞痛重要病机。临床以理气法为基础,配合活血、化痰、清热等治法,其机制与抗心肌缺血、抗炎、抗氧化、镇痛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