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气化湿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理气化湿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3 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确诊的肠易激综合征 3 8例 ,其中男1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4~ 65岁 ,平均年龄41岁 ;病程 4个月~ 12年 ,平均 4.2年。2 治疗方法2 .1 理气化湿法 用于大便每日 2次以上者。药用木香 9g、川朴 6g、枳实 6g、槟榔 9g、车前子 15g、黄连 6g、茯苓 12g、清炙草 6g。加味法 :食入不化加焦楂曲 ,大便次多加乌梅、葛根。2 .2 和中健脾法 用于大便每日 1~ 2次者。药用木香 9g、党参 15g、生白术 9g、茯苓 12g、清炙草 6g、姜半夏 9g、陈皮 3… 相似文献
2.
3.
陈军梅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0):2464
目的:观察柔肝理气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事征的临术疗效。方法:应用自拟方急平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结果:痊愈26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应用柔肝理气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补气健脾理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8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和评估中药补气健脾理气法治疗便秘型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治疗组85例,服中药补气健脾理气汤剂,对照组85例,服西药西沙必利.结果:2个月后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3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9%.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3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2.9%,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半年后复发率治疗组复发9例,复发率12.3%.对照组复发35例,复发率56.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气健脾理气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探寻中医药治疗IBS—D可能的客观化评价指标。方法将60例IBS.D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匹维溴铵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腹痛即泻、腹部隐痛、情志抑郁、神疲乏力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试验组CGRP改善尤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IBS—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和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15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健脾化湿和匹维溴胺组,疗程4周,随访3个月。结果:疾病疗效评价,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90.6%,健脾化湿组为81.6%,匹维溴胺组为70.4%;症状积分变化: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疗效最佳,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81.1%,健脾化湿组为71.4%,匹维溴胺组为70.4%;疏肝健脾组优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各组均能有效改善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单项症状,但在改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上疏肝健脾组明显优于健脾化湿组及匹维溴胺组(P<0.05)。结论:基于随证加减疏肝健脾法治疗IBS-D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健脾化湿中药和匹维溴胺西药。 相似文献
9.
10.
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疏肝健脾法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及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药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医护理等以及疏肝健脾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疏肝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 ,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 ,是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汤治疗本病 1 1 6例取得较好疗效 ,并与用西药治疗的 1 0 0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两组 2 1 6例均为我院 1 995~ 2 0 0 2年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组 1 1 6例中 ,男 5 2例 ,女6 4例 ;年龄 1 5~ 80岁 ,平均 4 2± 1岁 ;病程 1~ 2 0年 ,平均 5 .2± 2 .4年。对照组 1 0 0例中 ,男 4 3例 ,女 5 7例 ;年龄 1 3~ 6 8岁 ,平均 4 0± 2岁 ;病程 1~2 2年 ,平均 4…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3%和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理气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理气健脾汤(柴胡、木香、砂仁、大腹皮、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等)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症状总积分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方剂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胀等症状及改善大便习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内科病房收住的106例IBS—D患者,将患者分为疏肝健脾组和西药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疏肝健脾组和西药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1%、70.90%,健脾疏肝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医证候治疗1个月后疏肝健脾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70.90%,疏肝健脾组优于匹维溴胺西药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较佳,其临床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治疗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能明显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养心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临床以腹痛、腹胀、腹泻、便秘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症 ,常伴有心烦、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症状 ,病因至今不明。近 3年来 ,笔者采用养心安神、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 4 5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 5例均符合 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 (成都 )制定的IBS科研病例选择标准。其中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 19~ 6 0岁 ,平均 37岁 ;病程最长者 19年 ,最短者 1 5年 ,平均 3 7年。患者多次大便常规、培养及潜血试验均为阴性 ,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排除可引起肠功能紊乱的… 相似文献
17.
宣肺理气活血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宣肺理气活血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8例均加减服用自拟经验方。结果:显效2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7.3%。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疾病的30%~50%[1].一般认为胃肠运动的异常和内脏感觉的异常是IB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而胃肠激素作为一种调节肽,在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IBS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最近有研究证明双岐杆菌制剂对IBS有肯定的疗效[2].笔者遵循中医理论,运用健脾化湿法对36例腹泻型IBS(D-IBS)进行治疗,并与双岐杆菌制剂进行了对照,同时观察了健脾化湿法对胃泌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