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26例行THA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DAA组(采用DAA行THA治疗,13例)和PLA组(采用PLA行THA治疗,13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步态及步数情况、影像学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DAA组明显短(少)于PLA组(P<0.05)。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30 d疼痛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DAA组均明显优于PLA组(P<0.05)。术后1个月,DAA组患者步态均正常,PLA组患者步态稍蹒跚,但每分钟步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LA与DAA行THA,假体均能获得良好的位置,可有效预防假体脱位。与PLA相比,DAA行THA具有切口小、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中的方法、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共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2m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315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mL。21例随访平均27个月。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具有创伤小,结构破坏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本院自2005-01—2015-09采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6例(688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切口长度是否10 cm分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切口长度10 cm),将A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A1组切口长度≤10 cm)、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组(A2组),将B组分为2个亚组: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B1组)、常规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2组)。结果 A1组在切口长度(t=-47.153,P=0.002)、术中出血量(t=-2.537,P=0.014)、手术时间(t=-1.543,P=0.047)、输血量(t=-2.423,P=0.009)、住院时间(t=-1.744,P=0.041)方面均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647,P=0.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切口长度(t=-20.427,P=0.013)、术中出血量(t=-1.849,P=0.021)、术后输血量(t=-2.253,P=0.003)方面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239,P=0.810)和住院时间(t=-0.620,P=0.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相关功能均得到提升。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具有手术指征、实行相应术式的适应证、相同的基础条件的前提基础下,较之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前者具有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输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在术者手术操作娴熟的前提下,若患者条件符合,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可以作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经改良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时述山胥少汀季新民李放自1974~1994年1月我科用改良的Watson-jones〔1〕髋外侧切口,结合Luck〔2〕截下臀小肌大粗隆部分止点(或骨膜下切开)的方法施行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经152髋的临床实践,体...  相似文献   

5.
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2008年2月~2008年8月,采用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单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8例.分析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切口长度8~10 cm.术中出血量为280~710 ml,平均410 ml;术后引流量为250~600 ml,平均420 ml.患者平均下床时间6.5 d(3~9 d).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1.2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91.5分.[结论] 外侧入路小切口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易接受、术后关节功能好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做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有前外侧、后外侧、外侧手术入路,没有哪个入路更具优越性,每个手术入路均有其不同优缺点,每个手术医师也有不同的习惯,当一个医师熟悉了某一个手术人路后,就会觉得这个人路手术很方便。哪一个手术入路能让术者更有把握得到最好的结果,那就应该使用哪个入路。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我们采用外侧入路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点滴经验,供初学者作为参考。由于每个医师有其个人的经验,我们所提供的点滴经验不一定对哪个医师都适用,不同的医师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无论如何,把手术做好是大家共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初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MIS技术为68例72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34例,其中双侧3例;股骨颈骨折2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其中双侧1例。[结果]手术切口长7.5~11cm,平均9.28cm;术中出血量200~480ml,平均280ml;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3分。在以往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中,选择病种、性别,年龄、术前Harris评分相近的患者68例72髋做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1)切口MI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2)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3)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采用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较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但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改良髋直接外侧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髋直接外侧入路(改良Bauer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改良Bauer入路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43例。结果 术中显露满意,患肢功能恢复快,疗效优良率达96.97%,未发现髋外展肌力减退及臀上神经损伤。结论 改良Bauer入路安全有效,可推荐用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Mclauchlan入路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及其方法改良。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Mclauchlan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168例181髋,其中全髋置换122例135髋,半髋置换46例46髋。男性96例104髋,女性72例77髋;年龄29~90岁,平均62岁。术中用骨刀将大粗隆的骨膜及连带大粗隆上的一薄层骨皮质连同臀中肌股外侧肌一并掀起,依次切开臀小肌与关节囊,可以充分暴露髋臼与股骨上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得到随访的106例均在术后6~8d开始逐步负重行走,髋外展肌力良好,除有1例因患肢术前短缩置换术后仍行走跛行外,其余患者均无跛行。Trendelenburg试验(-),手术大粗隆切口区无明显不适,x线片显示大粗隆骨皮质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94.53分,较术前提高了24.68分。结论采用Mclauchlan切口,手术视野良好、创伤小、出血少,前无股血管之顾,后无坐骨神经之忧,其上也避免了臀上神经的损伤,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结核较多见,占全身骨结核的第二位,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给病人留下一定残疾。近年来,有报道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者,初步观察结果较好,我科于2003年行髋关节结核人工关节置换2例,随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2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7例)。记录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髋臼杯外展角、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偏心距。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1年。手术时间前外侧入路组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切口长度前外侧入路组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01)。输血量、血红蛋白改善量、术后3 d C-反应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出现术中大结节骨折及术后假体脱位各1例。术后3 d,股骨偏心距前外侧入路组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切口小,可以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侧前方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3年2月~2003年12月,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对53例58个髋关节行全髋置换术,其中5例为双侧同时手术, 6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 4例关节完全强直的置换术。改良要点:平卧位,患侧半边臀部略悬空于手术床边,使臀大肌自然下垂,患侧下肢内收10°,使大粗隆突出部份充分暴露;股骨颈及大粗隆暴露后,先截骨,再脱位取出股骨头。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7~12cm,平均8 5cm。手术时间70 ~140min,平均88min。出血量250~660ml,平均470ml。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14d部分负重行走。全部病例获得4~40周随访,平均28周,Harris评分优37例,良12例,中4例,优良率达92 .5% (49 /53)。 结论 侧前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展到人工髋关节翻修、髋关节强直、髋关节先天脱位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  相似文献   

14.
改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8 例,其中30 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 例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7~10 cm,平均9 cm;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50 mL,术后引流量80~240 mL,平均140 mL,术后3~11 d部分负重行走.切口愈合时间12~14 d,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6~34个月,平均17.4个月.Harris评分优33 例,良4 例,中1 例,优良率达98%.结论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中不同软组织结构松解对髋关节伸直位张力的影响.方法 新鲜冰冻尸体5具10个髋关节,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显露.在骨盆髂前上棘位置垂直于床面固定一枚克氏针,在股骨干侧方固定另一枚克氏针.测量不同软组织松解操作前后两枚克氏针之间的位移变化.结果 单纯进行牵引、外旋肌切断、后关节囊切开和臀大肌止点切断等操作前后,位移没有明显变化.股骨头切除、阔筋膜髂胫束切断、关节囊全部切除和髂腰肌腱切断后,两枚克氏针距离平均延长1.5mm(1~3mm)、8.0mm(2~19mm)、5.5mm(1~13mm)、1.8mm(1~3mm).同时切断关节囊和阔筋膜髂胫束前后位移变化最大,测量距离平均延长13.5 mm(11~20mm).结论 前关节囊、阔筋膜髂胫束和髂腰肌腱的松解可以降低髋关节伸直位的软组织张力,其中前关节囊和阔筋膜髂胫束的作用最大.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对张力的影响相互制约,单一松解其中一种结构不能获得满意的松解效果.阔筋膜和髂胫束的紧张度可以帮助判断肢体的延长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方法采用后外侧切口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111例117髋,单侧全髋105例,男60例,女45例;年龄36~92岁,平均64岁。双侧全髋患者共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2~46岁,平均37岁,经随访并Harris评分法评分。结果本组随访率95%,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8.2分,优89髋,良22髋,可4髋,差2髋,优良率达到94.9%。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在适当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后外侧切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达到优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外侧入路(DLA)及后外侧入路(PLA)进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46例首次行THA的患者,依据微创入路途径分为DAA组(50例)、DLA组(48例)和PLA组(48例),DAA组采用DA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DLA组采用DL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PLA组采用PL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大于DLA组和PLA组(P<0.05),而三组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别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DAA入路具有更好的髋臼假体外展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postero lateral approach,PLA)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一期彻底清创、二期全髋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34.6岁;Babhulkar分期Ⅲ期3例,Ⅳ期14例。清创前抗结核治疗2~4周,行彻底清创术后继续强化抗结核治疗3~6个月行生物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4个月(8~48个月),Harris评分关节置换前平均37分,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分,17例中16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现结核复发、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松动等并发症,1例发生术后感染,经彻底清创、更换髋臼内衬及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治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而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成为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既往治疗方案多样,消极的保守治疗逐渐被人们淘汰,骨栓内固定带血管髂骨移植因技术要求复杂、疗效不明确,风行一时后亦遭冷落,多种形式的骨折内固定也逐渐被人工髋关节置换所替代,并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不断显示出其优越性。结合1993年3月~2003年3月共10年间我科20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收治经验,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