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4  
在人类医学研究的历史中 ,有关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很早就开始了研究。早在 19世纪中期 ,当人类对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还没有认识的时候 ,巴斯德就发现 ,产妇发生产褥热与医生不洗手和接生器械在使用前未加热煮沸有关。行为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疾病 ,不论是传染性疾病 ,还是非传染性疾病 ,其发生和发展都与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入“口”这一关 ,很多消化道传染病都可以预防。如果上海的市民们在吃毛蚶时都煮熟了 ,也就不会出现 1983…  相似文献   

2.
刘静 《现代养生》2014,(24):181-18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这个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患者,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例高达98%,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比例为8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例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大医院应该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以便提升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容易开展,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已有16 9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目前仍有4 2 0 0多万人感染着艾滋病病毒(HIV) ;我国在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后,艾滋病病毒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范围不断扩大。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和疫苗等医疗手段,全世界已达成的共识是,帮助人们选择比较安全的行为,可以较有效地预防感染和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1 ,2 ] 。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取得越来越显著成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0 0 0年7月在南非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达成了“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同时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措施和策略。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共156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78)和干预组(n=7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艾滋病专科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同。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用药监督、缺乏用药知识、生活不规律、缺乏治疗信心、疗程过长、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决定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角度来看,性病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决定其流行[1].因而,控制STD/AIDS的流行不能仅仅依靠医学治疗,还要重视行为干预(behavioral intervention),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性病艾滋病的防治是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0-2012年收集24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20)、干预组(n=120),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根据需求制定措施并实施护理干预,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和10个月后的资料。结果 干预组患者依从性漏服次数、超过规定时间服药次数、错服药次数、未按规定药量服药次数4个主要指标均低于基线数据(P<0.01),在对照组中4个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整体生存质量等生存质量6个方面得分上均有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上并无明显变化。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的行为干预研究现状梁绍伶1997-05-19收稿。1998-01-10修回。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由于艾滋病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因此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减少和改变高危行为成为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  相似文献   

8.
行为干预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唯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模式,主要包括综合性干预模式、推广安全套模式、同伴教育、社区干预、针具交换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及政策和环境干预,并阐述了各种模式的成效。同时,提出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及社会发展阶段的有效模式,以达到真正实现有效防控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娴  吴德彬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37-1338
1 经性传播HIV是全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性途径传播、静脉吸毒共用针具、母婴传播、医疗环境中针具的重复使用及经HIV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相似文献   

10.
舟山市属于沿海开放旅游城市 ,自 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 (HIV)至今已累计报告HIV感染者 12例 (其中 1例 1998年检出 ,2~ 3月份发病 ,11月份死亡 )。由于艾滋病 (AIDS)病死率极高 ,既无疫苗 ,也不能治愈。因此 ,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惧 ,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又因其传播广泛、流行迅速 ,不但造成经济损失 ,还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因此 ,控制AIDS流行已成为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现就AIDS的流行趋势作一简要叙述 ,浅议我市AIDS的预防和行为干预措施。流行趋势1 全球 自 1981年美国发现AIDS…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01至2018-05-31于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且自愿接受本研究的80例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认知行为干预;选取2017-10-01至2017-12-31来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结果研究组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治疗后1、3个月复查的依从性、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盆底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康复治疗中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及盆底康复治疗后复查的依从性、盆底康复治疗后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自愿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的人员600例为对象开展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 干预后,600例研究对象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7.83%、85.33%和82.83%,明显高于干...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开展我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95,自引:6,他引:89  
评述与艾滋病相关的两种危险行为,即共用注射器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制定针对这两种行为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旨有呼呈更多的预防医学工作投入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4.
西昌市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目前国内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均在探索阶段。该研究旨在探索社区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模式。方法 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同伴为基础的社区健康教育、建立医学咨询服务点、避孕套及注射器市场营销。结果 1998-1999年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凉山州西昌市3个村开展了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项目。社区人群及吸毒人员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均有明显提高(P<0.01)。吸毒人员均放弃了共用注射器行为,但避孕套的推广使用不理想。结论 以同伴为基础的社区健康教育和避孕套及注射器营销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手段,但避孕套的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模式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5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现有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率、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队列维持率。结果初始治疗率对照组(92.78%)低于实验组(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实验组依从性良好率(87.76%、94.90%)均高于对照组(75.51%、8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病毒完全抑制率(91.84%)高于对照组(82.47%);实验组随访队列保持率(94.90%)高于对照组(8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对艾滋病患者治疗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抗病毒治疗队列保持率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落实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降低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CSW)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的风险,降低因感染HIV对自身和社会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方法:创造支持性环境,确定切入点,把握结合点,强化人员能力建设,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安全套正确使用,提供性病、生殖健康和免费咨询检测服务。结果:形成场所业主和CSW积极参与的氛围,提高CSW艾滋病防病知识水平,促进正确使用安全套和求医行为。结论;开展CSW行为干预工作需要政府重视和部门合作,强化人员能力,提供有效的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3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5万例,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5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万例。高危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危行为干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科学制定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规划,开展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了依据,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癫痫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行为干预,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对84例临床接受治疗的癫痫患儿,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的常规治疗、护理相同,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这组的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行为干预,将2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疗效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组对提高老年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服药依从性。方法:本次选取老年史滋病/艾滋病感染者10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前依从性教育,均为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集,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行常规干预,观察半年。结果:观察组甩药完全依从48例,占96%;不依从2例,占4%;对照组完全依从30例,占60%,不依从20例,占40%,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T细胞计数升高70%,明显高于对照组3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加强用药依从方面的护理干预,从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入手,可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改善机体状况,保障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20.
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特征的有效行为干预方法.方法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导与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相结合的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组织模式,以核心同伴宣传(POL)干预方法为主,结合网络宣传、外展服务等进行MSM行为干预,2006年12月、2007年7月、2008年1月分别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对MSM人群进行基线、中期及期终评估招募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基线调查201人,中期200人,期终203人.基线、中期、期终调查比较:不同性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近6个月31.4%、43.4%、51%,近3次38.1%、58.2%、64.2%,近1次56.8%、72.8%、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升趋势显著(P<0.05);近6个月不同类别性伴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性伴(BF)性行为方式分别为58.7%、7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2,P<0.05). 结论 CDC为主导、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的组织模式下,通过为期1年的POL为主,结合网络、外展等干预,有效提高了MSM社群安全性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