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布洛芬栓对发热患儿的解热效果,比较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与安乃近滴鼻法对高热患儿的退热疗效.方法:对118例体温>38.5℃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小儿布洛芬栓进行退热.对照组58例,应用安乃近滴鼻进行退热.结果: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洛芬栓塞肛降温退热疗效好,退热作用持续时间长,布洛芬栓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感染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布洛芬组35例,对乙酰氨基酚组35例,分别给予口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两组行退热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药1h后布洛芬组体温明显低于对乙酰氨基酚组(P<0.05),用药2h后布洛芬组退热病例明显多于对乙酰氨基酚组(P<0.05).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无明显恶心、呕吐、皮疹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布洛芬退热效果确切,且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布洛芬对小儿发热退热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远文  王鸿雁 《海南医学》2003,14(11):47-48
目的 了解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 2 62例病人分别口服布洛芬糖浆和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结果 服布洛芬组降热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组 (X2 =10 .9,P <0 .0 0 1)。结论 布洛芬糖浆可作为小儿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 ,可用来代替注射退热针剂为高热患儿降温  相似文献   

5.
廖莉  文政 《重庆医学》2012,41(36):3879-3880
目的观察布洛芬栓、布洛芬混悬液不同给药途径对发热患儿的降温效果,为发热患儿合理给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311例体温大于38.5℃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栓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观察其降温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3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途径。布洛芬栓塞肛降温退热疗效好,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满意,且给药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在治疗小儿发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效果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的患有发热症状的患儿76例,根据其是否运用布洛芬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服用基础降温药物,同时观察组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现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6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47%),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P<0.05).结论: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发热症状进行治疗可降低其温度.  相似文献   

7.
布洛芬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降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用布洛芬降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药物降温组胃管注入布洛芬制剂(美林口服液),按年龄剂量每4h一次,至体温稳定在38℃以下,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后1h、2h、4h、12h、24h、48h两组病例体温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48h内降温效果较对照组更好;治疗组神志异常恢复更快(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用布洛芬降温较单纯物理降温效果更佳,病情恢复更快,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布洛芬口服混悬液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布洛芬口服液退热的疗效.方法 将255例发热病人随机分为布洛芬组130例,对乙酰氨基酚组125,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7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5 mg/(kg·次),记录用药后1~6 h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布洛芬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用药1.0h之内退热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2h后布洛芬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4h后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开始回升,退热率达85.5%,而布洛芬组在用药后6h仍有退热作用,6h退热率达9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布洛芬对小儿高热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洛芬口服液退热的疗效。方法将255例发热病人随机分为布洛芬组130例,对乙酰氨基酚组125,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7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5mg/(kg·次),记录用药后1~6h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布洛芬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用药1.0h之内退热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2h后布洛芬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4h后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开始回升,退热率达85.5%,而布洛芬组在用药后6h仍有退热作用,6h退热率达9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洛芬对小儿高热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10.
布洛芬佐治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华 《中级医刊》1990,25(8):30-30,35
  相似文献   

11.
张雪 《中国民康医学》2020,(2):13-14,17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治疗,研究组采取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与对照组的95.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治疗。  相似文献   

12.
高锐 《中原医刊》2006,33(7):21-22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婴幼儿急性感染伴高热的疗效。方法通过对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及51例急性消化道感染患儿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了解其体温变化情况,并与病情相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P<0.01)。急性消化道感染伴高热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84.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1)。结论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婴幼儿急性感染伴高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临床退热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的临床退热疗效。方法选择有发热症状的患儿230例随机分成两组,布洛芬组120例,对乙酰氨基酚组110例,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7 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10~15 mg/(kg·次),记录用药后1~6 h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布洛芬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用药2 h之内退热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gt;0.05),3 h后布洛芬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4 h后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开始回升,退热率达77.5%,而布洛芬组在用药后6h仍有退热作用,6 h退热率达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比较,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小儿布洛芬口服溶液中布洛芬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小儿布洛芬口服溶液中布洛芬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enturySIL ODS2(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6.13g,加水750ml,振摇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2.5)-乙腈(40:60);检测波长:265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布洛芬在0.2~1.4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RSD=1.2%(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布洛芬口服溶液中布洛芬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复方布洛芬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复方布洛芬片中布洛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pH、组成等对分离的影响情况。以双氯灭痛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15.0nm,在所测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被测物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布洛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回收率分别为99.37%和99.94%,RSD<2.2%(n=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儿发热原因,为患儿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发热患儿80例,对患儿发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发热原因中,呼吸道感染26例(32.50%),结核5例(6.25%),肺炎12例(15.0%),腹泻25例(31.25%),麻疹4例(5.0%),流脑3例(4.75%),白血病1例(1.25%),其他4例(5.0%),以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最常见。结论儿科住院收治发热患儿应对患儿发热原因进行相应的诊治和护理,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兔耳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发热模型,将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内毒素后20分钟在百会穴施以电针,结果按性别分别统计处理。雌兔实验组体温上升受到明显抑制,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发热高峰、体温反应指数和发热反应的潜伏期,其差异性显著。雄兔实验组的发热高峰和体温反应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热反应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时间延长,但其差异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效毛细管电泳拆分布洛芬对映异构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成功地拆分了布洛芬对映异构体。以20mmol/L磷酸盐为运行缓冲液(pH7.1),50mmol/Lβ-CD和30mmol/LSDC为手性选择剂;运行电压12kV,负极端214nm检测。布洛芬对映体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和101.4%,RSD分别为0.14%和0.26%。  相似文献   

19.
艾灸的微创效应与灸法退热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艾灸疗法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作用过程,从现代生理学角度探讨艾灸退热的机理。艾灸治疗发热性疾病时对机体造成轻微创伤,从而产生微创效应,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灸疮的应激反应、轻微创伤导致的疼痛刺激以及热辐射刺激三个方面。艾灸治疗发热性疾病正是通过微创效应引发前述的三方面作用而达到退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