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治疗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的临床优势疗效。方法:将60例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治疗术后6个月内,治疗组INR均值是(2.4±1.1),对照组INR均值是(1.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倍华法令抗凝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两组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但是要加强麻醉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华法令治疗,雏持INR在1.5~2.0之间;对照纽服用阿斯匹林(100-300mg/d)治疗,随访时间12-24个月,记录INR及其它检查结果、终点事件发生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栓塞事件1例(3.0%),对照组6例(20.0%),两组出血事件均为1例(3.0%),观察组死亡1例(3.0%),对照组死亡7例(23.3%)。结论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的栓塞发生率在4%以上,相关调查显示脑栓塞的发生率达5.3%。非瓣膜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无房颤患者的5~7倍。由此可见,防止栓塞对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采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时,临床上常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来评价抗凝强度,通常为2.0~3.0。但针对我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关于INR的最佳标准还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低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钢职工总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采用低强度(INR1.6~2.5)华法林治疗,B组采用高强度华法林(INR2.6~3.5)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脑栓塞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 a的随访调查发现,A组脑栓塞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并发脑栓塞症,降低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发生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危房颤患者120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17%,阿司匹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及皮疹、消化道反应。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较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明显优越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并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对比.方法 随机将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小剂量华法令组)66例(INR1.5-2.0),对照组(标准剂量强度华法令组)65例(INR2.0-3.0),华法令用量根据INR调整,用药12个月,分别观察栓塞、出血及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出血例数多,与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小剂量华法令进行抗凝,使INR保持在1.5-2.0既有抗凝效果,降低了脑栓塞的危险性,又减少了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现状及分析。方法 对我院252例老年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不同年龄层高危因素的分布,对比服用华法令和阿斯匹林等抗血栓药物后,患者脑卒中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龄患者(≥75岁)的患者中,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机率比65~75岁组的患者显著增多;其中,48例接受华法令治疗,185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华法令组脑卒中发病率同阿司匹林组比较显著下降;华法令组并发非致死性出血机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中,年龄本身是个高危因素,随着年龄增大,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几率增多;对于持续性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华法令比阿司匹林效果明显,但临床实际应用中,华法令的使用率仍较低,且监测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中的安全性。[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接受华法林治疗25例,对照组非瓣膜性房颤接受阿斯匹林治疗30例,服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临床是否有脑血管或周围血管血栓栓塞事件或全身任一部位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对比中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于阿斯匹林治疗组,两者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华法林,如果密切监测,长期抗凝治疗也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唐鹰  郭俊芳 《吉林医学》2012,33(29):6307-6308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8例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比较两组脑栓塞发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25%和19.10%(P<0.05),华法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组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7%和2.25%(P>0.05),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48%和4.49%(P<0.05)。结论:华法林可降低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控制抗凝强度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 华法林组给药初始剂量为2.0mg/d,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在2.0~3.0;阿司匹林组给药剂量为150 mg/d.常规门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结果 与阿司匹林比较,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3.3%比10.7%,P<0.05),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9.5%,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71.3%(3.3%比11.5%,P<0.05).华法林组总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8%比2.5%,P<0.05).结论 华法林能更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虽然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严密监测INR,华法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AF患者15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例,予通心络胶囊0.76g,3次/d,阿司匹林100mg/d;华法林组50例,予华法林1.25~5.0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50例,予阿司匹林100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2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6.0%)与华法林组(3.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5.0%)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2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5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林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可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低强度华法林(1.6<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治疗,B组46例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2.00.05);A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B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与标准强度华法林基本相同,但用量明显减少,用药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继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591-592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发病类型多样,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是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华法令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0(低强度,72例)和INR2.1~3.0(标准强度,73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为1.4%,标准强度组为0.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出血年发生率为5%,标准强度组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低强度华法令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37-39
目的观察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A组予以常规抗凝强度INR 2.0~3.0的华法林,研究组B组为低抗凝强度(INR为1.5~2.1),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比较分析各组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出血的发生率,包括皮肤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0.0%、12.5%,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A、研究组B的脑卒中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5%、5.0%,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B的出血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研究组A的出血发生率17.5%(P0.05)。结论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确切,出血率低,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各7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7.
刘长萍  席新龙 《海南医学》2014,(19):2895-2897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接诊的58例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采取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75岁)、疾病类型(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疾病、心肌病等)、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对华法林的认识全面,不推荐华法林的治疗)以及患者因素(拒绝华法林的治疗,或是INR检测不方便)等都可以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但是只有患者的年龄和冠心病(OR=13.38)对华法林治疗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可显著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林梅瑟  方志高  周野  冯湘君 《浙江医学》2006,28(11):889-891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老年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及出血不良事件。方法264例非瓣膜病房颤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2.2(低强度组,152例)和INR2.3—3.0(中强度组,112例)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脑栓塞并发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患者脑栓塞年发生率为2.2%,与中强度组患者的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5,P〉0.05)。低强度组患者的严重出血事件年发生率为0.7%,与中强度组患者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但低强度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印发生率3.6%明显低于中强度组患者10.7%(x^2=4.086,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7-2.2能明显降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发生率,INR2.3—3.0时轻微出血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不同性别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患者的病因,临床伴随疾病以及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将随机纳入的329名海南NVAF患者按男女性别进行队列分析。结果NVAF男、女两组的首要病因均为冠心病,次要病因在女性组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17.39%);在男性组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0.75%)。两组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十分接近,但伴随疾病各有特点。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NVAF为高血压(P=0.003)和未抗栓治疗(P=0.028),在男性NVAF为高血压(P=0.004)、未抗栓治疗(P-=0.049)和年龄(P-0.004)。结论海南地区女性和男性NVAF患者各自具有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及发生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伴随疾病特点。  相似文献   

20.
潘丽  孙昌友  苏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2):1028-103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抗脑栓塞作用。【方法】本院收集101例房颤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华法林组(51例)和阿司匹林组(50例)。华法林组每日上午口服华法林2.5 mg,以后按国际化标准比率(INR)变化调整剂量,使国际化标准比率保持在2-3之间。阿司匹林组每日上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随访期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4例(7.84%)发生脑栓塞,阿司匹林组7例(14.00%)发生脑栓塞。华法林组脑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结论】华法林可降低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可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