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1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岁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5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性别、侧别、伴眩晕与否及伴耳鸣与否等因素对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3)伴糖尿病组与不伴糖尿病组间、病程<5 d组与>5 d组间、纯音测听上升型组与其他类型组间及听力中重度组与全聋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及伴发早期糖尿病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侧别、伴发耳鸣、眩晕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1例(63耳)在校高中和大学生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4:1.约1/4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41.2%及66.7%.初诊时纯音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2.4%、下降型占23.8%,平坦或上升型占23.8%.总体疗效为痊愈占4.8%,显效占14.3%,有效占33.3%,总有效率为52.4%.3种治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前列地尔,金纳多)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性别、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4 kHz听阈能否测出及纯音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有关,而眩晕和耳鸣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青年突聋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仍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耳鸣的心理声学特征,调查耳鸣患者性别、年龄、心理状况与残余抑制效果的关系,探索耳鸣的正确预防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93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用听尼特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进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耳鸣主调声类型以纯音窄带居多,主调以较高频率居多。耳鸣的频率与听力损失频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患者的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HI)得分不同,其掩蔽后效抑制效果存在差异。THI得分较高的患者中,男性的后效抑制效果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耳鸣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以主观耳鸣为主诉的患者进行听力学调查和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向所有患者发放统一调查问卷,由专人针对问卷内容对患者进行询问并记录,使用丹麦AC240型纯音听力计进行常规125~8000kHz纯音听阈检查,耳鸣强度匹配使用同一台纯音听力计,耳鸣匹配采用感觉级.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忧于传统补肾方法.结果:①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41~50岁次之;②不同性别及其不同耳鸣频率强度的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者发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单耳发病明显高于双耳(P<0.05),多数合并听力下降;④突聋组的耳鸣频率低于听力正常组(P<0.05);⑤急性病程<3个月的患者多于慢性病程者;6.71%的耳鸣患者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结论:不明原因的主观性耳鸣,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用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纯音听阈值及耳鸣残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值、耳鸣致残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及耳鸣在鼓室成形术前后变化.方法 对37例慢性中耳炎伴耳鸣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并填写耳鸣评估量表(THI),进行耳鸣程度分级及疗效评估.结果 37例患者术前经纯音测听检查发现均存在传导性听力下降,术后6个月听力均有提高,手术前后T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耳鸣较术前减轻,但听力提高与THI评分变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中耳炎伴耳鸣的患者,手术治疗将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提高听力及改善耳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58例中老年人突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祝芬 《河北医学》2001,7(12):1103-1104
突发性耳聋属感音性耳聋的一种。比较常见 ,表现多为单侧性不明原因的突然耳鸣 ,听力减退 ,往往瞬间或数小时内达到重度或全聋的程度 ,部分患者伴有眩晕。中老年患者治疗后 ,有效率不高。而此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本院 (1991~ 1999年间 )住院的 5 8例中老年患者预后疗效 ,结合青年对照组突聋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病史 :病因不明 ,既往听力正常。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ABR检查证实为感音神经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上海会议 (1996 )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耳聋又称暴聋,患者原先听觉正常,往往在瞬间或数小时内听力急剧下降,大部分达到重度聋或全聋,可伴有耳鸣或眩晕,病变部位在耳蜗或蜗后,发病时多无任何明显原因.可发生各个年龄段.近几年来有上升趋势,听力损害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现将我科几年来收治76例8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测听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测听对耳鸣及噪音性聋患者早期听力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扩展高频测听对常规纯音测听测试正常的耳鸣及噪音暴露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随着测试频率增高,耳鸣组与噪音组患者的听阈逐渐增加,而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扩展高频测听可以作为耳鸣及噪音性聋患者早期听力损害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47耳)青少年突发性聋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性别、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免疫功能、4KHz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这些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4KHz听阈及是否伴发眩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4KHz听阈及是否伴发眩晕对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影响,而性别、免疫功能及耳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徐莉  ;张秀玲  ;刘志浩 《现代医学》2014,(11):1300-1303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调查表对138例突发性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突发性聋患者PSQI得分为(11.4±3.1)分,74.6%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发性聋住院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耳鸣、应用激素后的反应、担心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眩晕、护士夜间查房或操作等因素,其中耳鸣和应用激素后的反应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应针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耳鸣与听力减退的相关性,为探索耳鸣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通过对门诊耳鸣为第一主诉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耳鸣与听力减退出现的部位、时间先后关系及听力减退情况,研究耳鸣与听力减退的相关性。结果 400例耳鸣患者中,61.00%与其听力不相关(其中52.05%听力正常,47.95%听力减退), 39.00%与其听力相关(其中70.51%明确相关,29.49%可能相关)。结论 耳鸣与听力减退之间没有绝对相关性,二者之间并非互为因果关系,在临床工作中,不宜将耳鸣与听力减退进行同等看待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伦  丁伟  余勐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36-1538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耳鸣患者听力图及掩蔽曲线,探讨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05例(118耳)耳鸣为主诉的维吾尔族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根据听力图分为正常听力(32耳)、轻度听力损失(24耳)、中度听力损失(39耳)、重度听力损失(17耳)、极重度听力损失(6耳)5组。纳入对象均为维吾尔族耳鸣患者。按照弗德曼掩蔽曲线不同分别进行耳鸣测试及掩蔽治疗。结果 105例(118耳)患者中,正常听力、轻度、中度听力损失组中耳鸣掩蔽曲线以重叠型为主;重度听力损失中耳鸣掩蔽曲线以间距为主。在所有病例中以重叠型和汇聚型居多。残余抑制试验在轻、中度听力损失组中均以重叠型阳性率高,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鸣患者中存在心理焦虑的较多。因此心理暗示治疗和习服治疗尤为关键。耳鸣曲线的掩蔽不同所得到的后效抑制结果和耳鸣掩蔽治疗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住院治疗出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疗效的预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0例突发性耳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以0.5kHz、1.0kHz、2.0kHz及4.0kHz的气导平均值(平均听阈PTA)作为评价的标准,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的听力水平、是否伴有耳鸣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经SPSS12.0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U检验,P<0.05时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患者是否伴有耳鸣、患者发病的月份均与疗效无关(P>0.05),而是否伴有眩晕、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和发病前的PTA水平与疗效的关系较为密切(P<0.05)。结论:早期治疗突发性耳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程长短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突发性耳聋不伴有眩晕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纯音测听在耳鸣耳聋中医辨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纯音测听在耳鸣耳聋中医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具有典型中医证候表现的耳鸣耳聋患者120例(165耳),经传统方法辨证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5个证型,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测试、阈上功能测试、耳鸣频率及响度匹配,数据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耳鸣频率、自觉耳鸣程度、听力图类型及部分阈上功能测试指标在各证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指标在不同的证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风热侵袭型的耳鸣频率较低,全频听阈升高,听力图多为平坦型,短增量敏感指数(SISI)得分在1 kHz较高,而4 kHz音衰(TD)值较低;肝火上扰型的耳鸣频率较高,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听力图多为陡降型,4 kHz SISI得分及TD值均较高;痰火郁结型的自觉耳鸣响度较大,听力图以陡降型或缓降型为主,4 kHz SISI得分及TD值均较低;肾精亏损型的耳鸣频率较高,而自觉耳鸣响度较低,听力图以显降型或山型为主,4 kHz SISI得分及TD值均较高;脾胃虚弱型的平均听力损失较小,听力图无一定规律性,但以陡降型或切迹型为主,4 kHz SISI得分较低。[结论]综合分析纯音测听各项指标可能对耳鸣耳聋中医辨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48例居住海拔>3000米突发性耳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变位试验及眼震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突发性耳聋伴BPPV组45例(BPPV组)和突发性耳聋不伴BPPV组103例(不伴BPPV组);根据听力曲线再将2组分为4型:低中频下降型(Ⅰ型)、中高频下降型(Ⅱ型)、平坦型(Ⅲ型)、全聋型(Ⅳ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伴BPPV患者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3~12个月.结果BPPV组中高频下降型患者较多(48.89%),不伴BPPV组中平坦型患者较多(43.69%),BPPV组治疗后听力的听阈降低值[(16.74±3.72)dB]低于不伴BPPV组[(25.59±3.46)dB],BPPV组总有效率(35.56%)低于不伴BPPV组(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经手法复位后均治愈.结论 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BPPV治疗后听力改善不明显,疗效较差,耳石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耳鸣患者心理健康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李丽敏  牛彩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302-2303
目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耳鸣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耳鼻喉科门诊抽出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患者,随机抽出74例,116耳,所有患者均进行耳部检查、纯音测听、耳鸣程度、声导抗测试,、耳鸣程度主观评估表以及SCL-90测定。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56耳接受掩蔽及药物治疗,B组40例60耳接受掩蔽、药物及心理治疗。结果:患者在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五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标准(P〈0.05),说明较多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本文提示心理治疗联合掩蔽和药物治疗治疗耳鸣疗效显著高于单纯用耳鸣掩蔽和药物治疗,P〈0.05。结论: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耳内产生响声的主观感觉。耳鸣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复杂,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消除疑虑和担忧,让患者对耳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配合临床综合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耳鸣残疾量表(THI),对突发性聋患者进行评估,并以健康且听力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探究突发性聋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况、产生原因,及焦虑抑郁状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7.71±4.92,8.86±7.05),与对照组(4.00±2.26,3.44±2.48)得分比较,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人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突聋严重程度、耳鸣严重程度、突聋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突聋治疗效果与焦虑抑郁发生率有关(P<0.05),眩晕、耳闷感与突聋患者焦虑抑郁率无关(P>0.05)。结论 突聋患者较正常人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耳聋与耳鸣程度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差,焦虑抑郁情绪越易发生,伴随症状眩晕、耳闷感不是突聋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必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雄文  林燕琼 《当代医学》2021,27(11):53-5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激素与全身应用激素对突发性耳聋耳鸣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鼓膜穿孔、中耳炎以及听力继续降低等并发症。结论在突发性耳聋耳鸣临床治疗中,与全身应用激素相比,鼓室注射局部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