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柳运盛  卢宗会 《当代医学》2011,17(4):127-12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3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彭守仙  郭红  都鑫  渠璐  王宇  王献 《当代医学》2016,(1):136-137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PAL(血小板聚集水平)及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L水平及NHI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死因之一,也是患者重残和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效果不佳,拟评价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DAI的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DAI患者89例,43例采用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46列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平均昏迷持续时间,病死率,6个月时GO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神经节苷酯联合亚低温治疗,能够缩短DAI患者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论 DAI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采取针时不同病理机制的联合治疗方案也许有利于提高DA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神经节苷脂组32例、高压氧组35例和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高压氧及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60 d后的意识状态、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伤后18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8 3),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显著;治疗60 d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未清醒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P<0.008 3);伤后180 d联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P<0.008 3)。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丁丽红 《大家健康》2016,(9):191-192
目的:对神经节苷脂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05月该院接受的124例小儿脑瘫患者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比组(62例),其中62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方法,62例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58例(93.54%),对比组总有效例数49例(79.03%),两组临床治疗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节苷酯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陈岩  李志伟  杨谦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71-1072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神经节苷酯GM1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舒血宁和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作为对照组,舒血宁和神经节苷酯GM1联合治疗为观察组,以MMSE评分、FAQ量表、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舒血宁和神经节苷酯GM1联合治疗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FAQ量表、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的影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舒血宁和神经节苷酯GM1联合能更进一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脑梗死30例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并与常规治疗组16例、单用依达拉奉组22例和单用神经节苷脂组24例比较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3周后联合组患者在NDS评分、BI评分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GCS评分、颅内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生活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能尽快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微创+依达拉奉组)30例,第2组(微创+神经节苷脂组)30例,第3组(微创+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以第3组最为明显。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及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优于单一组,临床观察效果改善明显,是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微创+依达拉奉组)30例,第2组(微创+神经节苷脂组)30例,第3组(微创+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以第3组最为明显。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及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优于单一组,临床观察效果改善明显,是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辅以电脑中频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瘫恢复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依然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一定比例轻度胃肠道不适患者,加服奥美拉唑口服后好转.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轻微疼痛.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系统受损时,能减轻神经细胞受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效果好,有效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按摩、针灸及中药袋热敷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14及28d,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物理治疗与物理治疗加颈交感神经阻滞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采用超短波、偏振光治疗急性面神经炎;B组50例,采用超短波、偏振光治疗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B组的疗效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用超短波和偏振光治疗的同时加用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比仅用超短波和偏振光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66例(11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每组56眼),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比较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如颜面潮红,兴奋失眠,上消化道不适,血糖、血压升高,低血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早期可改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力等功能恢复,但是长期疗效与常规剂量治疗无明显差别,并且大剂量冲击治疗下有多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黄铿伟 《当代医学》2010,16(27):146-147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钻胺注射液(弥可保)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对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薇  李庭梅 《西部医学》2010,22(6):1053-1054
目的评价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入选的100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胞磷胆碱钠片200mg/次,3次/天联合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及甲钴胺B120.5 mg/次,3次/天进行治疗)与对照组48例(单用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及甲钴胺B120.5 mg/次,3次/天)48例,疗程均为4周,并按面瘫简易评分法评分对比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2例,好转28例,总有效例数为49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中治愈9例,好转15例,总有效例数为24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面神经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效果情况。方法将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按照科室统一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要求进行实施。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采用经筋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按照面瘫类型分组,观察组所分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前期,面神经功能评分接近(p>0.05);在治疗中期,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痊愈患者治疗完成所需天数为(27.33±2.7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组的(35±1.62)天(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出生后24 h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4 d为1疗程。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