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尿素酶试验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9例,入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CRP、TG、FIB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且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HP)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经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西咪替丁加甲硝唑加阿莫西林),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标准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较常规疗法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更少,可作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抗幽门螺杆菌组(100例)和常规降糖组(100例)两组,其中,常规降糖组实施常规降糖治疗,抗幽门螺杆菌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常规降糖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幽门螺杆菌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8治疗后明显优于常规降糖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在诊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准确性及治疗后复查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10 4例患者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以胃粘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 ,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 ,对其中 2 7HP感染根治治疗结束后 4周 ,同时复查HPSA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的敏感性为 93 4 % ,特异性 91 3% ,阳性预测值为97 7% ,阴性预测值为 84 8% ,准确性为 92 2 % ,抗HP治疗结束后 4周复查HPSA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 84 7%。结论 :HPSA经济简便 ,可用于HP感染的诊断和抗HP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毛朝亮  吴晓乐  赵林  许晴晴 《医学综述》2012,(18):3125-3127
目的在不限定药物、病情的情况下对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均在住院后3 d内完成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对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诊断幽门螺杆菌在此类患者感染有差别(P<0.01),且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无法避免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因素的情况下,快速尿素酶试验要优于14C尿素呼气试验,从我国胃镜检查基本普及的临床实际出发,优先选择快速尿素酶试验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胃溃疡与胃癌患者Hp感染与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舜  郭佳鹤 《吉林医学》2004,25(10):33-34
目的:研究血清学检测在诊断胃溃疡与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144例胃溃疡患者与86例胃癌患者行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胃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3%和88.2%,而胃癌患者分别为41.9%和72.1%。结论:胃癌和胃溃疡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中单独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有可能影响H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比较2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方法 选择快速尿素酶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的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10 d;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67%,愈合率为92.00%,实验组的根除率为74.67%,愈合率为80.00%,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更高,溃疡愈合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标记物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ACS常规治疗。治疗组再予奥美拉唑(奥克)20mg、克拉霉素(安吉尔宁)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服1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该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学检测在诊断胃溃疡与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144例胃溃疡患者与86例胃癌患者行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胃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3%和88.2%,而胃癌患者分别为41.9%和72.1%.结论胃癌和胃溃疡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中单独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有可能影响H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疗法结合传统中药方剂治疗消化性渍疡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为临床上降低消化性溃疡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诊断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观察组使用中药方剂配合常规西药疗法。而对照组仅使用常规的西药抗Hp疗法2个月,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再复查^14C-尿素呼吸试验,以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及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率分别是88.4%和27.9%,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率分别是81.2%和13.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58.1%,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5.6%(P〈0.05)。结论常规的H2-受体拮抗剂加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西医疗法,再配合中药方剂以补脾胃、活血理气的辩证施治,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提高消化性渍疡病的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美常安(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B组(美常安联用三联疗法),疗程均为2周.每周1次调查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耐受程度.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尿素酶试验,判断根除HP疗效.结果 A、B两组根除HP效果相近.根除率分别为92.30%和93.88%(P>0.05);B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降低三联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清热除痞类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60例中,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治疗组60例中,显效4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音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1.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联合常规治疗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保守治疗.不仅能缓解病痛,而且可更好地促进患者健康恢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面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联合抗抑郁药、心理疏导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且幽门螺杆菌H.pylori(+)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5.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0)筛选出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H.pylori(+)FD患者60例,随即分为A、B两组,A组(n=30)抗幽门螺杆菌联合抗抑郁药黛力新及心理疏导辅助治疗,B组(n=30)仅使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两组患者于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H.pylori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SDS评分。结果 A、B两组临床症状均改善,A组较明显,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2.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联合抗抑郁药、心理疏导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疗效优于单一使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患者均分2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剂、脑细胞保护类药物,全程监控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维持酸碱平衡状态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液及匀浆膳鼻饲。分别统计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对照组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显著升高(P<0.05),第21天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VitB12干预的作用。方法:1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其中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cy血症患者85例,再随机分为叶酸、VitB12治疗组43例及常规治疗组42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Vit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浆Hcy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Vit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雁斌  冯丙东 《医学综述》2012,(18):3093-3094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期选择无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正常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探讨该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邓益东  欧阳锋  黄培坚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153-1153,1169
目的观察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8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两组均2周为1疗程。治疗前和尤瑞克林疗程结束后2周、12周分别测定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12周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尤瑞克林组治疗2周和12周的NDS评分改善明显,尤瑞克林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杨逢永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2-1413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影响,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戊乙奎醚),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及IL-1水平。结果:三组病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及IL-1评分均有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较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NF-α及IL-1的含量,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发挥抗炎作用,起到脑保护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