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某市发生的56例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的分析,总结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为布鲁氏菌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某市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给出防治意见。结果在56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5.22:1,20~5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养殖户是主要易感染者;牛羊是布鲁氏菌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是多伴有发热多汗,其它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头痛、腰痛、关节痛、行走障碍等。结论布鲁氏菌仍然是危害人类和多种动物健康的重要致病菌,由其引起的布鲁氏菌病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充分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并且有针对性的给出防治意见,可以有效的防止疫情的发生,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襄阳市首例布鲁氏菌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找出发病的原因,为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发病、就诊经过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于2012年7月30日出现右肩关节疼痛,8月18日开始发热(体温37.7~38.2℃)。9月11—17日,出现左腿腓肠肌疼痛症状,10月7日患者出现高热(40℃),左踝关节疼痛,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部淋巴结肿痛;期间多次到医院诊治,疼痛及发热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于2012年5月从随州市某养殖户处购买的16只成羊中有5只母羊出现流产和死胎现象,患者经常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接生羊羔或拽出死胎盘。7月20日患者在右手有刀伤情况下直接将流产胎盘拽出,伤口接触胎盘羊水。据调查该养殖户于2011年7月曾发生畜间布病疫情。患者血液样本经检测,虎红平板试验阳性,试管凝集试验滴度为1:400(++)。3名密切接触者血液样本经检测,虎红平板试验阴性,试管凝集试验滴度(-)。采集羊群血液样本95份,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为14.74%。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为输入性传染源引发的布病病例。今后应加强畜牧检验检疫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布鲁氏菌病传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354名职业人群的布病调查结果。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率为9.32%,血清学阳性率为8.76%,首次发现现症布病患者22人,患病率为6.21%。病人以慢性最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传染源主要从外地输入。在用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筛查时,对具有布病临床症状,工龄较长的阴性人员应进行血清学检查,以减少病人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羊、牛。安徽省历史上为散发流行区,自1980年代以来疫情稳定,无新发病例。2007年10月毫州市发生1例布病。为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更好地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现将此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自1981年起进行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20多年来一直未发现布病疫情。随着北方牧区疫情的回升及我市大量牲畜的输入,给我市布病防治工作带来严重隐患。2003年我市发现近20年来首例布病急性感染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盖州市(县)近20年没有发生过疫情。2003年3月6日诊断报告第1例布病患者以来。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报告确诊布病病例99例,疫情涉及15个乡(镇)23个村。布病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人蓄共患病,由牛、羊、猪、犬等带菌动物通过皮肤、粘膜接触及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人。其临床特点是长期发热、热型呈波浪状、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每年有近100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病人超过50万例。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牧区,各省也均有病例发生。北京市东城区很少有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1991年以布氏菌素作皮变初筛,阳性者经用RBPT和SAT复判及进行个案调查,共查重点职业人员及与家犬接触者813人,发现阳性46人,感染率为5.66%,确诊为现患者5例,患病率为0.62%,首次正实松滋市为布病疫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1990~1991年襄樊市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市共调查8568人,人群布病感染率为5.87%,患病率为0.62%。首次证明了人间布病的感染和病人在襄樊地区的存在。文中对人群布病感染与职业、工龄、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讨论了人群布病发生的原因及流行特点,初步推测出可能传染的菌种。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情在襄樊地区有活动且有扩散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90~1997年再次对广西9个地、市的80个县进行了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27587人,阳性65人,阳性率为0.24%。以兽医及配种人员感染率最高,各职业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的不妨经无显著性差异。年度感染率多在0.3%以下,说明疫情稳定控制,措施有效,但感染仍广泛存在,20~30岁感染率相对较高,提示防治工作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动态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浙江省牲畜饲养、贩买、屠宰、兽医等重点人员,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布病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建立档案。对近3年发生的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3-2005年共调查11 069人,查出布病病人31例,患病率为0.28%。患者分布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和温州5个市的农村地区,呈点状分布。患病均与牧区山羊和布病阳性奶牛密切接触有关。从事山羊贩买屠宰的病人病情较重,症状典型,具有诊断意义的波状热型和游走性关节痛出现频率较高,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7个月。病例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流行季节以3-5月份多见。流行菌型为羊种3型和牛种7型。结论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布病诊治知识的培训,加强引进牲畜的检疫,在牲畜饲养和屠宰加工时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3.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波浪型发热)、多汗、关节痛等.本院于2008年5月在1例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株羊布鲁氏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犬种布鲁氏菌病调查报告郭正印,闫素亭,韩江青我们在畜牧部门的配合下,对洛阳市辖区的堰师市,新安县、伊川县、栾川县、嵩县、郊区进行了犬种布鲁氏菌病调查,共查犬161只,奶山羊4只,鸡43只,重点人群7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抗...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调查达州市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患者就诊记录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布鲁氏菌疫情确诊病例1名,4名密切接触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携带者2名。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及流行病学接触史综合判断,这起布病疫情为1起密切接触羊群引起的布病疫情。建议今后加强畜牧检验检疫监管,提高人群防护,达到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全面掌握某地区布病的现状,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数据,制定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疫情及早发现及早解决,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某市疾控中心与区地办室组成布病流行病学联合调查组,于2011年对某地区2个行政村、某镇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2011年,某市报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790例,该区报告病例94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12.28%,与去年同期(150)相比下降了33.33%。结论布病的监测不仅是为了掌握疫情动向,确定传染源和流行特征,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疫情的发展,预报疫情发展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淄博市1992-200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流行特点表明:疫情主要集中在淄川区的偏远山区;男女之比为4.59:1,农民发病占总数的90.53%,年龄集中在30-49岁,占总发病数的57.89%;从病人、病羊血液中分别分离到布鲁氏菌,为羊种Ⅲ型和羊种I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医院诊断明确的21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的21例患者中,有明确不熟生肉或动物幼崽接触史者11例,占52.38%;有布鲁氏菌患者接触史1例,占4.76%;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寒颤、多汗、关节痛及乏力,其分布率分别为100.00%、57.14%、7.62%、38.10%、28.57%;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白细胞减少4例占19.05%、C-反应蛋白升高17例占80.95%、血细胞沉降率增快7例占33.33%;血培养阳性20例,阳性率为95.24%,骨髓培养阳性4例,阳性率为19.05%;随访该21例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考虑布鲁氏菌病可能,早期血培养和骨髓培养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多西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利福平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笔者报道了河处乐亭县一养兔专业户患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对该户三口人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及血清学,细菌学的检查,确诊2例布鲁氏菌病病人,同时对其家中及周围妆触密切的牲畜和饲养运动进行了血清学,细菌学检查,查清了传染源是病人家饲养的狗感染了羊2型布鲁氏菌,并做了流行病学分析,提醒养狗者注意,防止由狗感染布鲁氏菌而引起人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中分离出马尔他布鲁氏菌1例的分析,提高基层医院医师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方法无菌操作抽取病人静脉血进行血培养后接种血琼脂和中国蓝平板,对血琼脂平板上的生长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并对病人血清进行血清布鲁菌抗体检测。结果经过血培养及生化反应鉴定,及血清抗体检测布鲁菌虎红玻片凝集试验阳性、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确定为马尔他布鲁氏菌。结论布氏杆菌病临床上并非少见病,但多呈散发状态,因此对临床上的发热患者,经治疗长时间不见好转,又无法解释具体病因时,不仅要认真查体,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周围环境的接触史,及早发现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