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几年长沙市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蛋白印迹试验(WB)检验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结果长沙市1992~2003年共发现51例HIV/AIDS,其中艾滋病病人27例,已死亡20例.51例HIV/AIDS中,长沙市16例,占31.37%;男性37例,占72.55%;农民(工)19例,占27.14%;性接触传播25例,占49.02%.结论长沙市仍处于低感染阶段,但存在潜在大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探索大学生预防AIDS健康教育方法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广东省某大学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85.2%左右的学生知道AIDS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途径感染;81.7%的学生认为AIDS离我们很远;55.2%的学生认为预防AIDS与自己无关;仅有58.8%的学生认为AIDS患者应得到同情.结论 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正确认识AIDS的流行趋势,做好个体的自我保护和正确对待AIDS患者是大学生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1992~2003年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近几年长沙市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蛋白印迹试验(WB)检验阳性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长沙市1992~2003年共发现51例HIV/AIDS,其中艾滋病病人27例,已死亡20例。51例HIV/AIDS中,长沙市16例,占31.37%;男性37例,占72.55%;农民(工)19例,占27.14%;性接触传播25例。占49.02%。结论 长沙市仍处于低感染阶段,但存在潜在大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一、二年级学生共计1 149名,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 149名学生AIDS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94.56%和77.20%,AIDS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70%;83.90%的学生愿意参与AIDS宣传教育,但70.00%以上的学生回避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直接接触;学生获取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71.98%).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对AIDS经典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但对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待AIDS的态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清远市某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英  黄晋飞  孙小康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93-2094,210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清远市某大专院校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各400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校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43%,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较深入的有关艾滋病的专业知识,则两个专业的多数学生认识仍比较模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以及对待AIDS态度上的某些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广州市1030名大学生在艾滋病知识、态度、知识需求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95.1%的大学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92.0%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错认为与AIDS患者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AIDS,仅38.7%的学生知道蚊蝇叮咬不会传播HIV。还有9.4%的学生不同意与HIV患者一起学习。结论对大学生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认知水平,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阜阳市大、小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态度,探讨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影响,及对大、小学生的有效的AIDS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在阜阳市某大学某系1~4年级学生及阜阳市某校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中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大学生107名,小学生166名。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及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94%、62.62%和57.94%;而小学生分别为30.72%、26.51%及34.3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小学生的总知晓率不如大学生,但一些单项与大学生差异不显著,对个别问题的知晓率还远远超过了大学生(如蚊虫叮咬),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小学生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了相当的接受能力。讨论:开展学校(尤其是小学)综合性系统性艾滋病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同时要做好心理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夏某高校回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性病(STD)和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某高校整群选取102人回族、328人汉族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结果对STD和AIDS一般知识知晓情况及AIDS的传播途径回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对获得AIDS知识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等社会性传播媒介为主。结论应考虑民族因素及学生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汕头市大、中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性观念。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汕头市大、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该市大、中学生AIDS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6.00%和62.20%;预防和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分别为70.93%和60.66%;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64.77%和52.42%;29.89%的大学生和54.41%的中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63.70%的大学生和56.91%的中学生反对同性恋。结论:该市大、中学生对AIDS知识有些了解,尚不能完全正确对待HIV感染者。性观念较为开放。加强对学生的AIDS知识和性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干预情况,为此类大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匿名方式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南充市1所师范院校和1所医学院校1 364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艾滋病知晓率方面,8条艾滋病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有6条医学院校新生均高于师范院校新生(P<0.01),2条问题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师范院校新生对家人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48.32%),高于医学院校新生的歧视率(31.42%)(P<0.01)。师范院校类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4.84%,与医学院校新生的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中存在不安全性行为。46.85%的师范院校和40.09%的医学院校新生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根据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在两类高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专业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和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远开展。  相似文献   

12.
汪鑫  饶敏  夏修龙  陈波 《九江医学》2006,21(1):51-53,56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方式对某高校1800名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问卷的现况调查。结果:67.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全称,35.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但有29.0%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对此知识的掌握高年级和医学生掌握程度优于年低年级和非医学生。86.0%医学生和21.9%的非医学生觉得艾滋病不可怕,只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被调查的学生中67.2%的学生不赞成性开放和80.9%的人不赞成婚外性行为。结论: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极不相称,提示在高校开设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苏州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行为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学和非医学院系大学生整群抽样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调查。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均值为80.77(SD=12.89),男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略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艾滋病知识上无显著性差异,61.48%的青年学生能包容艾滋病感染者。结论高校中举行的各类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正确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全面知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驻马店市黄淮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053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黄淮学院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75.0%,其中您是否知道艾滋病全称、艾滋病抗体阳性是否感染标志、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哪一期、治愈性病可否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5道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6.5%、39.1%、36.8%、54.0%、45.4%;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可能态度以同情但避而远之为主占34.2%;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网络电视电台等占66.0%,从家庭处获得的相关知识较少占25.5%;48.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结论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但部分知识仍有欠缺,今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生理学教学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以大连医科大学200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生理学理论教学第十章第五节"本能行为"的讲解中,进行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共2次的问卷调查,评价生理学教学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中的实施效果.结果 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总知识的得分从31.36±5.12分提高到47.73±6.43分(P<0.01).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增加了28.28%,安全性行为知识知晓率增加了41.94%,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着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明显改善.结论 生理学教学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适用于医学生,对保护他们自己免受艾滋病威胁以及在全社会开展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效果明显,可以在医学院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利华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502-1504
目的了解全州县中学生及中学教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广西省全州县4所中学师生,采取匿名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 783份,教师有效问卷182份。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0%,对基本知识和三大传播途径认知清楚,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防治持正向积极态度,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62.9%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1%,大部分问题知晓率高于学生,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优于学生但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全州县中学师生对艾滋病有较好的认知,但部分知识态度情况有待提高,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昌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为探索艾滋病干预模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从南昌市8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的学生107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5.5%~96.9%,总体知晓率为70.6%;对艾滋病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为15.5%~57.7%。14.0%的学生承认有异性性行为,1.5%的学生承认有同性性行为;最近一次与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8.4%,最近3个月经常使用安全套者仅为25.8%。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不高,性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亟需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相关政策,帮助树立积极的态度,形成良好行为。高校学生性行为活跃,可塑性较大,社会、学校应加以关注,积极引导,这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荆州市艾滋病重点建设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示范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3类人群共649人,调查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7.04%,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5.57%、80.66%、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3,P0.01)。3类人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为49.77%,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65.02%、46.91%、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3类人群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电视所占比例最高,达76.43%。结论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有差异,应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制定适合医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共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结果该院校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2.2%,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之间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只有29%的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如以前一样。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