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概述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缺血性脑损伤应激反应的关系。 资料来源与选择 主要复习国内外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期刊英文文献 14篇。 资料综合  HSP70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 ,其表达是脑缺血中一种重要的应激反应 ,与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密切相关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应激时 HSP70的表达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笔者综述了 HSP70的生物学特性 ,如能使细胞的热耐受性增加 ,以及增加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性 ;具有分子伴侣作用 ,能介导其它蛋白正确装配 ;可参与抗原的加工等 ,还阐述了脑缺血后不同细胞中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氧条件下豚鼠耳蜗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并给予不同浓度低氧气体建立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在正常及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条件下,豚鼠耳蜗HSP70的表达。结果正常豚鼠耳蜗有HSP70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螺旋神经节、Corti’s器及齿间细胞,缺氧条件下上述各个部位HSP70的表达显著增强,增强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无关。结论急性缺氧可以诱导豚鼠耳蜗HSP70表达增强,表达部位与正常耳蜗组织相同,不同程度的缺氧对其表达的强度没有影响。HSP70在豚鼠耳蜗的表达,可能对内耳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振全  李刚  赵明光  刘洋  李宏宇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757-761,1003
目的探讨8-OH-DPAT[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降低脑温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建立大鼠DAI模型。模型制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10只,伤后15 min腹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组(恒定体温组):10只,维持体温恒定,伤后15 min腹腔给予8-OH-DPAT;C组(实验组):10只,伤后15min腹腔给予8-OH-DPAT。记录相应时点各组大鼠脑红蛋白(NGB)、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量变化及脑温度值。结果与A组比较C组于给药后15 min即可引起脑温下降,至90 min达到高峰,3 h 25 min脑温恢复至A组水平。相应时点B、C组与A组比较NGB、HSP7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8-OH-DPAT具有降低DAI大鼠脑温的效果,伤后早期增强NGB及HSP70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且8-OH-DPAT降低脑温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Gz重复暴露下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 Gz重复暴露后,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强度和时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Gz、 6Gz和 10Gz暴露组。分别在暴露后6h、1d、2d、4d和6d处死取脑,利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在鼠脑不同部位的表达。及脑神经元形态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G2重复暴露可诱导HSP70的表达。其表达强度,持续时间和部位随G值而异。低G值( 2Gz)下,表达强度弱,持续时间短,但范围较广;高G值( 10Gz)下,表达仅局限在下丘脑和梨状皮层等部位。呈中等强度反应;中等强度G值( 6Gz)下,表达范围广(在皮层、海马、丘脑等部位均有HSP70较强反应),持续时间长。结论 6Gz诱导的HSP70表达最强,持续时间最长。为研究热休克蛋白对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场、噪声、高温三因素复合作用对机体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方法[L8(27)]实验设计,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大鼠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的HSP70表达量。结果磁场对大鼠肝脏、脾脏和脑组织HSP70表达有影响(P<0.01或<0.05);高温对肝脏和脾脏组织中HSP70表达有影响(P<0.05)。结论磁场是影响HSP70表达的主因素,高温有一定的作用,磁场、高温、噪声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肝癌细胞系SMMC 7721体外培养,MTT法测定单纯热疗、单纯榄香烯及榄香烯联合热疗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测定细胞凋亡与HSP70的表达。结果经热处理、榄香烯处理及联合处理,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产生细胞凋亡。单纯热疗与单纯榄香烯处理细胞后HSP70表达增加,而榄香烯联合热疗后HSP70表达与前两组有所下降,细胞凋亡率却有所增加,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榄香烯联合热疗下调了HSP70的表达,增加了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70与内毒素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后军 《创伤外科杂志》1999,1(2):124-125,91
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受应激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应激蛋白,其中HSP70与内毒素耐受性有较密切的关系。不仅热可以诱导HSP70的表达,其它许多因素如Zn2 、脂多糖(LPH)等均可诱导HSP70的表达。HSP70可以通过细胞因子途径、NO途径和NF-kB等途径来调节内毒素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正加速度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多重机制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动物离心机较系统地研究了高G暴露对脑的影响及其机制,联系国内外加速度生理研究最新进展,提出了高G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多重机制假说,认为高G暴露引起的脑缺血是导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主要原因,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脑能量代谢降低、脑离子平衡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一氧化氮合酶和c—fos表达增加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保护作用等;颅内压力剧烈变化和应力增加是高G致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在高G致脑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能量颈椎间盘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CN)脊神经节细胞HSP70表达及椎间孔处温度变化,探讨HSP70(Heat shock protein70)的表达与温度关系及意义,为CN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分别通过相同时间1、2、3档不同能量等离子刀行羊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切取CN椎间盘节段两侧颈椎脊神经节,并对脊神经节细胞行HSP7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N后羊颈椎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记录CN前后椎间孔处温度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档组HSP70阳性表达,阳性率95%,1、2档组及对照组无表达,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4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实验组温度比较其中1、2、3档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温度与能量相关分析成正相关,r=0.958(P〈0.01),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与温度升高有关。结论CN时椎间孔温度随着档位能量的升高而升高,颈椎CN脊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与温度升高有关,HSP70可作为CN热损伤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温环境对热应激蛋白(HSP70)的影响及HSP70在热应激中的作用,在模拟高温条件下,测定了大鼠HSP70的合成、HSP70mRNA基因的表达及肛温、心率、淋巴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发现:机体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并伴有细胞损伤。三者与HSP70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HSP70水平可成为判断机体热应激能力的敏感、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1.
+Gz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及其对+Gz致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 Gz重复暴露后,大鼠不同脑区HSP70表达强度和时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Gz、 4Gz、 6Gz和 10Gz暴露组。分别在暴露后6h,10h,1d,2d,4d和6d处死取脑,观察HSP70和HSP70mRNA在鼠脑不同部位的表达以及脑神经元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低G值( 2Gz)下,HSP70表达强度弱,持续时间短,但范围较广;高G值( 10Gz)下,表达仅局限在下丘脑部位,呈中等强度反应;中等强度G值( 4Gz和 6Gz)下,表达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各组表达峰值均在暴露后1d左右,但暴露1次组2d后强度明显减弱,而暴露3-5次组在2d后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不同 Gz暴露后HSP70mRNA的表达在分布上与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其表达高峰提前(10h),持续时间缩短。直接 10Gz/5min暴露后,在皮层、海马、丘脑等部位均可见到变性的神经元。而经过 4Gz/3min3次和5次预暴露再作 10Gz/5min暴露组,变性神经元的数目在顶叶皮层、梨状皮层、海马和丘脑下部等部位明显减少。结论: 4Gz和 6Gz诱导的HSP70表达比 2Gz和 10Gz诱导的HSP70表达强,持续时间也长。 4Gz/5min反复暴露3次和5次,再暴露于 10Gz/5min,其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轻于 10Gz/5min单次暴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Gz暴露对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Gz暴露组,+6Gz暴露组,+10Gz暴露组,各组在G暴露后的6h、1、2.4、6d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Gz暴露组的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G值之间的比较表明,+6Gz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最高,+10Gz组最低。结论:+Gz暴露对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大小的 Gz暴露对大鼠脑皮层HSP7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Gz暴露组, 6Gz暴露组, 10Gz暴露组,各组在 Gz暴露后的5h、10h、1d、2d、4d处死,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大鼠脑皮层HSP70mRNA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个 Gz暴露组,HSP70mRNA表达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 Gz暴露后5h,HSP70mRNA表达水平开始增加,10h达峰值,4d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没有这一变化趋势.不同 Gz值之间的比较表明, 6Gz组HSP70mRNA表达水平最高,且分布较广泛, 10Gz组最低,且分布较局限,主要位于靠近颅底部的皮层中。结论 Gz暴露对大鼠脑皮层HSP70mRNA表达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G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在+Gz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HSP70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大鼠脑组织HSP70mRNA均有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和2.6倍,24h恢复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值的+Gz暴露对大鼠海马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Gz暴露诱导产生HSP70蛋白的机制。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Gz暴露组、+6Gz暴露组、+10Gz暴露组,各组在+Gz暴露后的6h、1d、2d、4d、6d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HSP70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Gz暴露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Gz暴露后6h,HSP70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增加,1d达峰值,6d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没有这一变化趋势;不同+Gz值之间的比较表明,+6Gz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最高,+10Gz组最低。结论+Gz暴露对大鼠海马HSP70蛋白表达有显著影响,+6Gz暴露时HSP70蛋白表达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的 Gz暴露对大鼠下丘脑部位HSP 7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 Gz暴露组, 6 Gz暴露组, 10 Gz暴露组,各组在G暴露后的5 h、10h1、d、2 d、4 d处死,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大鼠脑下丘脑部位HSP 70 mRNA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 Gz暴露组,HSP 70 mRNA表达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 Gz暴露后5 h,HSP 70 mRNA表达水平开始增加,10 h达峰值,4 d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没有这一变化趋势,不同G值之间的比较表明, 6 Gz组HSP 70 mRNA表达水平最高, 10 Gz组最低。结论: Gz暴露对大鼠下丘脑部位HSP 70 mRNA表达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 Gz反复暴露后大鼠心脏组织特异性应激基因。方法采用动物离心机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实验组G值为 10Gz,增长率为1G/s。峰值持续3min,共做3次,两次间歇30min.对照组动物在离心机经历类似实验步骤,所承受的G值为 1Gz;反复暴露后1h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总RNA,分离纯化poly A RNA,与Atlas Rat Stress Array膜杂交。并用半定量RT—PCR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得到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个在 Gz反复暴露后大鼠心脏组织中表达上调,2个表达下调,选取热休克蛋白70、P21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经半定量RT—PCR得到特异性验证,P21和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水平升高,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下降。结论应用Atlas Rat Stress Array杂交技术可以发现与 Gz反复暴露相关的特异性应激基因,为 Gz反复暴露对心脏组织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Gz重复暴露后对高+Gz致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低 Gz重复暴露后对高 Gz致脑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 10Gz/5min单次暴露组(5只)和 4Gz/3min暴露1次、3次和5次组(每组10只,每天暴露1次),分别于暴露后1d和6d再暴露于 10Gz/5min,于 10Gz暴露后3d处死取脑,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4Gz/3min锻炼1-5次,每天1次,大鼠脑组织未见病理性损伤。而 10Gz/5min单次暴露后,在皮层、海马、丘脑等部位均可见到变性的神经元,个别脑区出现神经细胞凝固性坏死。经过 4Gz/3min锻炼3次和5次后再暴露于 10Gz,变性神经元的数目在顶叶皮层、梨状皮层、海马和丘脑下部等部位明显减少。结论: 4Gz/3min反复锻炼3次和5次,再暴露于损伤强度的 10Gz/5min,其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轻于 10Gz/5min单次暴露。 Gz作用下在脑部同样存在缺血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5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48h处死大鼠取脑,固定包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TL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调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变化,6h组海马CA1区可见部分细胞凋亡和明显的bcl-2,p53表达变化,但在24h组和48h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2,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操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