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硬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和Monekeberg’s硬化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在内膜层,形成斑块;后者则累及动脉壁全层,引起管壁僵硬度增加,弹性降低。传统观点认为动脉内膜下的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注意力都集中在管腔病变。而最新的国内外研究发现,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管壁病变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 ,高血压也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 ,它可以累及全身的大小动脉 ,因而与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高血压所致的这些功能障碍可归因于两种不同但又有联系的血管病理改变[1] :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和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动脉硬化在小动脉及阻力血管的表现是管壁细胞以增生为主、中层增厚并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在大中动脉则表现为管壁细胞以肥大为主、内膜及中层增厚、管壁僵硬并发生弥漫性血管扩张 ,进而影响动脉的缓冲功能 ,使收缩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较高,而动脉硬化是导致CKD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TH)代谢异常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更大〔3〕。本文将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对CKD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进行综述。1 CKD患者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28例年龄55~87岁的中老年人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及数量,观察斑块性质。调查该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64.9%。单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或斑块积分增加的影响因素有年龄、高血压(主要为收缩期血压增高)、糖尿病及吸烟等;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颈动脉硬化与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CIMT及斑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结合相关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评估动脉硬化敏感指标之一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动脉粥样硬化为表现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疾病。研究血管衰老,即随着增龄,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的特征性重构及其机制,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1血管增龄的结构变化管壁厚度和管径的增龄变化是组成管壁的各层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冠状动脉管壁的年龄改变主要发生在内、中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大血管疾病原发病变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AIP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血脂指标,对早期心血管风险、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及免疫相关疾病等常见临床疾病均具有预测价值。本综述旨在总结AIP在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小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指心血管疾病(如心梗、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如坏疽等),小血管并发症指肾脏病变(如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如失明)、神经病变(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阳痿)。在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损害中这二类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按照疾病活动状态分为活动期组及非活动期组各15例,比较两组颈总动脉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再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管腔内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1)TA颈总动脉病变多为双侧、弥漫性(46/53),增厚的管壁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2)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P0.05),管腔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颈总动脉血流速度随狭窄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TA颈动脉病变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管壁厚度可用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可作为TA颈动脉受累的首选筛查方法及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标志,被证明与多种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标识性炎性因子。胞外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在血浆中循环,主要通过LDL-Lp-PLA2发挥炎症作用,HDL-Lp-PLA2发挥抗炎作用,而Lp-PLA2与HD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探讨,对Lp-PLA2通过影响HDL和胆固醇逆转运(RCT)过程而产生致动脉硬化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等,其主要起因是动脉硬化。世界卫生组织对动脉硬化的定义是:"动脉内壁沉积有脂肪、糖类及血液中的固体物(特别是胆固醇),并伴随有纤维组织的形成、钙化等病变o"很多人看起来健康无恙,实际上已经是无症状的动脉硬化的患者了,他们可能突然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死亡率很高。可以断定,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300万人中,定有一些人由于对心血管疾病无防范意识,死而有憾。因此,提高心血管病的防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的潜在机制和免疫相关性。 [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100927数据集,利用R语言软件Limma数据包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相关的基因并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相关的核心基因,分析核心基因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样本与对照样本间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核心基因的诊断效能。采用反卷积算法(CIBERSORT)评估各样本中免疫细胞分布并计算不同免疫细胞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样本与对照样本间的差异。 [结果]筛选获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差异表达上调基因153个,差异表达下调基因63个,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基因差异表达以上调为主,涉及胆固醇代谢、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C型(PTPRC)、Spi-1原癌基因(SPI1)、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和Fcγ受体Ⅲa(FCGR3A)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的核心基因,且诊断效能较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与单核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419,P=0.037),与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呈负相关(r=-0.491,P=0.013)。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涉及胆固醇代谢、血小板活化等多种信号通路;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PTPRC、SPI1、CSF1R和FCGR3A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病变的核心基因。  相似文献   

13.
踝臂指数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踝臂指数(ABI)是目前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下肢动脉硬化疾病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1].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踝臂指数(ABI)是目前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下肢动脉硬化疾病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1].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踝臂指数(ABI)是目前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下肢动脉硬化疾病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1].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致力于疾病发作后的救治工作,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针对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已逐渐成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动脉系统弹性减退及动脉僵硬度增高是血管壁损伤的病理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硬化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通过无创简便的检测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筛查,可以减少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1〕。本文就脉搏波传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人群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关系。方法选取372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无上述疾病组,分别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超声。结果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颈部超声发现颈动脉硬化伴斑块有良好的一致性,FMD与颈部超声发现颈动脉硬化不完全一致,尤其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结论代谢性疾病人群可选择血管内皮或超声检测以发现动脉血管病变,高血压人群建议同时进行两项检测。  相似文献   

18.
脂蛋白(a)是一种与低密度脂蛋白类似的脂蛋白,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及多个临床试验均显示脂蛋白(a)可以预测动脉硬化的风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浓度脂蛋白(a)还将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随着对脂蛋白(a)的病理生理,致病机制等方面研究的进展,高脂蛋白(a)浓度的治疗方法也有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现就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1]。ACS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准确识别罪犯与非罪犯病变对指导ACS的治疗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其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CAS)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