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珂  金毅  王小刚  郑稼 《中原医刊》2011,(13):59-61
目的对三磷酸三钙骨水泥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物(TCP—PMMA)承载抗肿瘤药物顺铂(19:1混合)的药物缓释性能研究,观察这种改性后的生物活性抗肿瘤骨水泥能否达到局部长时间高浓度释放的要求,解决骨肿瘤术后易局部复发的问题。方法制作载顺铂的TCP—PMMA骨水泥片,分为8组(24h组、48h组、72h组、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每组7例,分别于24h、48h、72h、1周、2周、4周、6周、8周提取顺铂缓释磷酸盐缓冲液(PBS)做药物浓度测定。再设置1组共7例,每3枚骨水泥片放入50mlPBS中,期间不更换PBS,第8周时提取顺铂缓释PBS测试浓度,计算累计释放量。动物实验:取健康成年大白兔20只分为四组(1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每组5只,手术将6mm×12mm圆柱形骨水泥标本1枚塞入股骨骨髓腔,分别于术后1周,4周,6周,8周处死所在组5只兔子,以骨水泥上下周围1cm范围横断股骨,去除腔内骨水泥,磨成骨粉后称重,浸泡于10mlPBS24h后检测顺铂药物浓度,计算10mlPBS浸泡液中顺铂总量,并计算每克骨组织中顺铂含量。结果体外检测顺铂药物浓度结果显示:24h组:(2.431±0.052)g/L,48h组:(1.011±0.043)g/L,72h组:(0.383±0.022)g/L,1周组:(0.146±0.017)g/L,2周组:(0.079±0.013)g/L,4周组:(0.056±0.008)g/L,6周组:(0.051±0.009)g/L,8周组:(0.046±0.008)g/L。累计释放量组检测顺铂平均浓度为(第8周测得):(1.104±0.005)g/L,累积释放量为(55.2±2.6)mg,累计释放率为(88.67±3.71)%。动物实验表明第1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检测所得骨组织内顺铂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6.87±5.71)μg/g,(37.64±2.07)μg/g,(19.93±1.83)μg/g,(11.32±1.09)μg/g。结论承载5%顺铂的TCP—PMMA骨水泥药物浓度检测显示,顺铂到第8周每天仍然有高浓度的释放,高于肿瘤化疗所需要的浓度标准,其释放曲线符合Higuchui方程,累计释放量达到骨水泥中药物含量的88.67%。动物实验显示第8周时骨组织内顺铂含量仍高达11μg/g,远远高于顺铂有效抗肿瘤浓度0.5μg/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负载利福平骨水泥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浓度行为。方法将利福平胶囊按0.75、1.5、2.25g的剂量分别与40g骨水泥在无菌条件下真空搅拌,并加入骨水泥单体15mL,制成直径6mm、厚度3mm的矮圆柱体实验样品,研究分为三组:实验1组,负载0.75g利福平骨水泥;实验2组,负载1.5g利福平骨水泥;实验3组,负载2.25g利福平骨水泥,每组制备6个。测定三组骨水泥的面团时间和凝固时间。将负载不同剂量的利福平骨水泥和空白样骨水泥浸泡于50mL生理盐水中,分别于第3、6、9、12、15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不同剂量负载利福平的骨水泥的药物释放浓度、释放持续时间。结果 (1)实验1、2、3组负载利福平骨水泥面团时间分别为(6.87±0.59)min、(7.05±0.41)min、(7.38±0.91)min,凝固时间分别为(18.23±0.81)min、(20.47±0.72)min、(21.61±0.53)min;负载不同剂量的利福平后,骨水泥的面团时间和凝固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利福平剂量越大,面团时间和凝固时间越长,各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生理盐水中浸泡后,骨水泥基体中的利福平会逐渐释放,前3天药物释放速率比较平缓,第3天时检测实验1、2、3组释放情况分别为(1.02±0.61)μg/mL、(1.20±1.09)μg/mL、(1.53±1.14)μ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后利福平释放开始逐渐加快,在第6天时检测分别为(1.06±0.67)μg/mL、(1.63±1.28)μg/mL、(2.14±1.42)μ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释放高峰后释放减慢,到第9天时检测各组释放情况分别为(0.54±0.04)μg/mL、(0.61±0.16)μg/mL、(0.75±0.23)μ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释放状态达到平稳缓释效果,在第12天时检测各组释放情况分别为(0.84±0.13)μg/mL、(0.87±0.19)μg/mL、(0.90±0.26)μg/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平稳状态并持续释放到实验结束,第15天时检测各组释放情况分别为(0.79±0.09)μg/mL、(0.81±0.16)μg/mL、(0.85±0.09)μg/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利福平骨水泥可以缓慢释放,有利于提高骨结核病灶局部抗结核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的力学(机械性能)改变和缓释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依万古霉素含量不同从0 g开始每组万古霉素含量增加0.5 g直至3.0 g共分为7组,分别与40 g骨水泥混合。应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并进行洗提实验。结果:40 g骨水泥加入0~3.0 g万古霉素洗提前的压缩强度无明显变化,洗提后含3.0g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压缩强度及弯曲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弯曲模量无明显变化。洗提实验中,各组在第1周释放万古霉素的量与骨水泥中万古霉素的含量呈递增关系。1周后万古霉素含量为1.5~2.0 g时,骨水泥中释放万古霉素的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更趋于稳定。结论:万古霉素能有效地从骨水泥中持续释放,在万古霉素含量的选择上,可将40 g骨水泥中加入1.5~2.0 g万古霉素作为首选剂量,并且骨水泥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有增强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负载抗结核药物对骨水泥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抗结核骨水泥实验和临床使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方法] 无载药的骨水泥作为对照组,将40g骨水泥分别与不同剂量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在无菌条件下真空搅拌,并加入骨水泥单体15mL,制成直径6mm、厚度3mm的矮圆柱体实验样品,分为R1组:负载0.75g利福平,R2组:负载1.5g利福平,R3组:负载2.25g利福平骨水泥, H1组:负载0.3g异烟肼,H2组:负载0.6g异烟肼,H3组:负载0.9g异烟肼,E1组:负载0.75g乙胺丁醇,E2组:负载1.5g乙胺丁醇,E3组:负载2.25g乙胺丁醇, Z1组:负载1.5g吡嗪酰胺,Z2组:负载3.0g吡嗪酰胺,Z3组:负载4.5g吡嗪酰胺,每组6个,共制成78个试验样品。然后测定各骨水泥的面团时间和凝固时间。测量载抗结核药骨水泥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压缩强度的变化。 [结果]载药骨水泥的压缩强度较标准骨水泥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载药量越大压缩强度降低越明显。低剂量载药组(R1组,H1组,E1组,Z1组)和中剂量载药组(R2组,H2组,E2组,Z2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R3组,H3组,E3组,Z3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骨水泥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较对照组标准骨水泥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载药量越大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降低越明显。低剂量载药组(R1组,H1组,E1组,Z1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载药组(R2组,H2组,E2组,Z2组)和高剂量组(R3组,H3组,E3组,Z3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负载抗结核药物后骨水泥材料生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随着抗结核药物比例的增高,骨水泥材料的生物力学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μg/ml)。培养48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尼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bevacizumab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植骨气囊动物模型,分别在bevacizumab低剂量组(C组)和bevacizumab高剂量组(D组)小鼠气囊内隔天注入0.2 mL 25μg·mL^-1和250μg·mL^-1 Bevacizumab溶液,空白对照组(A组)和阳性对照组(B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取代,2周后观察囊壁炎症反应及骨溶解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囊壁红肿及血管增生明显重于空白对照组,不同剂量bevacizumab组(C、D组)囊壁红肿及血管增生轻于阳性对照组。HE染色显示不同剂量bevacizumab组囊壁厚度、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并随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骨片边缘骨破坏也轻于阳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显示不同剂量bevacizumab组炎性因子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Bevacizumab可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及骨溶解。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对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进而探讨内毒素(endotoxin,ET)对RPMC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悬浮培养的RPMC分为5组:①无ET处理组;②0.5μg/mlET处理组;③1μg/mlET处理组;④2μg/mlET处理组;⑤4μg/mlET处理组。37℃孵育2h,收集RPMC上清,荧光法测定RPMC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专性底物α-N-苯甲酰-DL-精氨酸-P-硝基苯胺(BAPNA)测定RPMC培养上清中类胰蛋白酶含量,分析不同浓度ET对RPMC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ET处理组与无ET处理组相比RPMC脱颗粒现象明显;不同浓度ET处理组刺激RPMC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量均高于无ET处理组(P〈0.05),与ET剂量依赖性不明显(P〉0.05),并且给予1μg/mlET处理时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最高。结论ET体外可刺激RPMC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类胰蛋白酶,但与ET剂量依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Ultrasound,US)联合紫杉醇(Taxol)对高转移性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筛选1个对细胞抑制率约10%的超声剂量。观察此剂量时超声辐照与药物联合应用(6μg/ml或18μg/m1)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紫杉醇浓度为6μg/ml时Taxol、Taxol+US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2.4%和11.7%(P〉0.05),浓度为18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27.8%和42.0%(P〈0.05)结论:超声可增强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效应,这种协同作用只有当药物浓度高于临界值时才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镇静入睡的量效作用。方法82例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神经阻滞下(穿刺间隙L2~3,药物为1.00%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分为1组(n=19)、2组(n=22)、3组(n=20)、4组(n=21),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7、0.8、0.9、1.0μg/kg负荷剂量,每组在30 min内泵完,然后改为0.7、0.8、0.9、1.0μg · kg -1· h-1的速度持续剂量泵入,如4个组中有患者在不到30 min就入睡停止负荷剂量转为该组的持续剂量泵入,手术结束包扎创面时停药。记录30 min内患者是否入睡和右美托咪定泵入后的10、30、60、90 min 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采用Probit法计算右美托咪定50%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及95% CI。结果右美托咪定的ED50和ED95分别为0.65μg/kg (95% C I:0.36~0.73μg/kg )、1.00μg/kg (95% C I:0.90~1.74μg/kg ),它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结论虽然右美托咪定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但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下静脉给药患者可安静入睡,未出现不适及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GF—I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进行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F—I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GF—I的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尼尔雌醇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刺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尼尔雌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是通过升高血清IGF—I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骨代谢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毒性作用和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考察纳米氧化铈作用于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否存在剂量和粒径效应。方法:不同终浓度200、100、50、20、10、5、2.5、1.25、0.625μg/m L的20.8 nm Ce O2-NPs体外作用于96孔板中NR838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四种粒径20nm、50-100 nm、300-500 nm、1-5μm Ce O2分别以四种终浓度100、50、20、10μg/m L作用于NR838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不同浓度20.8 nm Ce O2-NPs作用于NR838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除1.25、2.5、5μg/m L外,其他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100、200μg/m L最明显;有剂量效应。四种粒径四种浓度的纳米氧化铈作用于NR8383细胞,50-100 nm的20μg/m L浓度和1-5μm的50、10μg/m L浓度Ce O2-NPs抑制细胞增殖,但不明显;其他各组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20 nm的20μg/m L,50-100 nm的50μg/m L、100μg/m L最明显。剂量尺寸效应不明显。结论:小粒径纳米氧化铈对NR838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无明显毒性;微米级氧化铈有些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降低,可能对细胞造成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泛昔洛韦(FCV)缓释微丸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以甲醇和0.02mol/L磷酸二氢钾(9∶91)为流动相,选择6条家犬口服泛昔洛韦缓释微丸375mg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6条家犬的血药浓度并对其进行药动学的研究。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μg/ml,r=0.9943,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0%。FCV缓释微丸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喷昔洛韦(PCV)的tmax为(4.80±0.84)h,Cmax为(2.61±1.37)mg/L,AUC0→∞为(25.59±7.58)mg/h/L,MRT为(9.85±2.47)h。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重现性好,可用于泛昔洛韦在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并且通过本实验的体内测定方法得到了家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睾酮放免测定法研究醋酸亮丙瑞林口服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亮丙瑞林口服给药剂量与睾酮释放间的量效关系。方法:对雄性大鼠分别灌胃给予0.005,0.05,0.5,1,5,10μg/kg,于0、1、2、4、8、12、24h取血0.5ml,血清用RIA测定睾酮含量。结果:大鼠灌胃给予亮丙瑞林游离药物1μg/kg为最大无效剂量。5μg/kg亮丙瑞林足以促进睾酮释放,再增加剂量时,睾酮浓度增加并不明显。结论:亮丙瑞林口服给药剂量与睾酮释放不成线性。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联合热疗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联合热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板,观察苦参碱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苦参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苦参碱在6.25~200μg/ml浓度时,具有抑制HU-VEC增殖的作用(细胞存活率在86.4%~56.1%),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55),此浓度范围内苦参碱对人肠癌细胞株细胞的抑制低于对内皮细胞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差异细胞毒作用;在12.5~25μg/ml浓度时苦参碱对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6.25~25μg/ml浓度时对内皮细胞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6.25、12.5、25μg/ml苦参碱联合热疗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次加效应。50、100、200μg/ml苦参碱联合热疗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结论:小剂量苦参碱(6.25~200μ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联合热疗具有协同或次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左旋多巴微囊的工艺。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材,以微囊的包封率、载药量、累积溶出百分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左旋多巴微囊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工艺所得微囊进行质量检查。结果优选出的制备工艺为:囊材溶于二氯甲烷的比例为8%,囊材与药量比例为1:1,EC(10mPa/s)与EC(20mPa/s)的比例为1:3,验证试验表明优化工艺所制左旋多巴微囊微囊平均包封率为92.98%,载药量为46.74%,24h累积溶出百分率为81.07%。微囊外观圆整且无粘连现象,微囊的粒径范围为10-50μm,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fIRBP)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IRBP剂量的不同分为10μgIRBP组、30P,gIRBP组、50txgIRBP组和对照组,前3组采用IRBP联合完全弗氏佐剂和400ng百日咳毒素免疫Lewis大鼠,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弗氏佐剂和400ng百日咳毒素免疫。结果:30μgIRBP组和50μgIRBP组均可诱发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组(10μg)则不能,而且50μgIRBP组与30μgIRBP组相比,在炎症严重程度和炎症持续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BP具有强烈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可以成功诱发出EAU,且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持续时间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应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测定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行体检的50例患者,给予患者地高辛,剂量0.125 mg/d,共计1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的血药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出现中毒症状者9例(18.0%),其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为(2.410.20) μg/L.>65岁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1.90±0.04) μg/L,年龄越大,浓度越高.不同性别间各浓度分布比例差别不大[平均浓度,男:(1.25±0.02) μg/L;女:(1.28±0.03)μg/L].结论 针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结合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及剂量.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何首乌提取物对放射线照射后小鼠血小板(Plt)生成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不接受照射和药物处理),对照组(B组)和何首乌提取物组(C组),每组8只。B、C组予3.5Gy Cs137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C组每天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物125mg.kg-1.d-1,连续21 d,B组注射等容积NS。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第7、14、21 d采集尾部静脉血,观察全血细胞计数变化;第21 d采血后取骨髓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CFU-MK)、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CFU-F)、红系爆增性集落形成(BFU-E)及粒单系集落形成(CFU-GM)培养。观察6只正常小鼠体外骨髓CFU-MK、CFU-F在不同浓度(0、10、50、100、200、500μg/mL)何首乌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C组Plt计数回升明显高于B组(P〈0.01),体内C组的CFU-MK、CFU-F、BFU-E、CFU-GM集落生长明显优于B组(P〈0.05,P〈0.01)。体外小鼠骨髓CFU-F的生长对何首乌提取物有浓度-依赖性。而何首乌提取物对体外骨髓CFU-MK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何首乌提取物对照射后小鼠骨髓的Plt生成功能有促进作用,它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刺激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改善巨核细胞造血微环境,进而提升外周血Plt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贴壁法筛选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取第4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实验样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IGF-1(10μg/L)组与高剂量IGF-1(20μg/L)组进行干预培养12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CBFα1和PPARγ2 mRNA的表达。结果:IGF-1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可以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BFα1的mRNA以及下调PPARγ2的mRNA表达,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这种剂量-效应在IGF-1干预浓度介于10~20μg/L的情况下并不明显。结论:IGF-1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PARγ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阻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脂方向分化;使CBFα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促进BMSCs成骨方向分化。IGF-1可能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方向分化的调节,并有利于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刘尊远  张岩  薛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25-26,28
目的:研究三种肌松药(顺阿曲库铵、哌库溴铵、维库溴铵)对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每一份血样均用于下列各组研究,实验分为14组,空白组;静息无刺激下药物各组[顺阿曲库铵1,2浓度组(0.5/0.1μg/ml);哌库溴铵1,2浓度组(0.5/0.1μg/ml);维库溴铵1,2浓度组(0.5/0.1μg/ml)];脂多糖(LPS)组;刺激下药物各组[三种1,2浓度(0.5/0.1μg/ml)肌松药分别添加脂多糖组]。各处理组血样预先加入相应浓度药物,空白组和LPS组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37℃避光孵育1.5 h;LPS组和刺激下各组再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脂多糖进行刺激,空白组和静息下各组分别加入等容积生理盐水;37℃避光孵育2 h。而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CD11b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均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P〈0.05);两浓度顺阿曲库铵对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均无影响;三种肌松药对LPS强刺激下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均无影响。结论:接近临床肌松维持浓度的维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对静息状态人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