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惠荣  王继美 《中国药房》2007,18(32):2534-2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例ADR中,医师上报33例(占17.8%),新的、严重的ADR上报12例(占6.5%),药剂科、输液室、皮肤科分别上报数最多(占62.7%),个别科室上报数为0。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21例,65.4%);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38例,74.6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8例,58.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2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共18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共211例,占44.7%,其次是抗肿瘤及辅助药物93例,占19.7%。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36.0%和11.2%;新的ADR 103例,严重的ADR 81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上报的8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821例ADR 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中青年患者发生居多;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最多(618例,占75.09%);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28例,占52.1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51例,占50.84%)。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殷萍萍  王坚  曹辉  张婷婷 《中国药房》2012,(38):3619-36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1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占30.64%;门/急诊上报的ADR占29.48%;注射剂是引发ADR的主要剂型,占总例数的78.61%;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占30.6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2.77%。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ADR发生率高的药品应重点监测,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冯卫军 《上海医药》2007,28(9):427-428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6.35%,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消化系统损伤是不良反应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34.79%。结论: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张韬  刘岐  孙文雄  张建琨 《江西医药》2014,(10):1080-108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42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12类,176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213例,占60.17%);静脉滴注引发ADR为313例(74.17%);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180例)与皮肤及附属(158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黄芳  陈登盛 《海峡药学》2012,24(9):267-268
采用统计方法,对2009~2011年收集的53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ADR无明显性别差异,以老年人居多;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抗菌药物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9.
汪荣军 《淮海医药》2012,30(6):537-538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009~2011年收集到的315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6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2.5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59%).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的质量较差.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报告质量,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仙娥  冯斐 《中国药业》2011,20(6):62-64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8年至2009年收集到的33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ADR报告数比2008年有所增加.21-3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19.64%),其次是6O岁以上人群(18.75%),11~2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低(6.25%);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最多(66.37%);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59.23%),其次是中药制剂(14.2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9.11%),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0.24%)和中枢及外周神经反应(15.18%).结论 ADR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老年人更易发生,用药时应严加观察.静脉给药引发ADR最多,应尽量采用其他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富胜瑛  张林祥 《海峡药学》2009,21(8):200-202
分析本院已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站的156例ADR案例,将患者年龄、性别、药名、给药途径、ADR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等项检索并自动生成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途径引发ADR125例,构成比为80.13%;抗感染药引起ADR共82例.构成比为52.5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例)、消化系统损害(43例)最常见;年龄40a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镜  冯文涛  向阳 《中国药业》2009,18(16):58-59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I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 141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较多(652 例,占57.14%);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8.32%和47.7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2.4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 应重视 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朱世权  陈娟  陈琴 《海峡药学》2007,19(6):110-111
目的 对2006年上报福建省ADR监测中心的7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ADR报告中患者基本情况、药物分类、品种数及构成百分比、临床表现和处理结果等热进行一般统计、分析评价.结果 75例ADR报告涉及药物共46种,其中抗微生物类13种,占25.3%;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畏冷、寒战、发热等过敏样反应.结论 加强药物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施新华 《北方药学》2013,(1):100-10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17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7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90例(占50.8%),女性87例(占49.2%);静脉给药有165例(占93.2%),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统是消化系统,占39.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江灏  郑欣  何菊英 《中国药房》2013,(2):159-16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115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涉及18类药物,抗感染药居首位(239例,占20.62%);静脉滴注引发ADR为926例(79.9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624例)与皮肤及其附件(286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连平  周明  史红军 《中国药业》2009,18(14):55-5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01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及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所致85例,静脉给药是主要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医院相关人员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