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前列腺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局部放疗,晚期患者主要采用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内分泌治疗2-5年后,前列腺癌由激素敏感型渐变成激素不敏感型,即发展成为难治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祖国传统中医药因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良好抗癌作用、毒副作用小而逐渐受到重视。自2006年以来,我们运用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多西紫杉醇加泼尼松治疗30例HRPC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在西方国家是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1993年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71人/10万人口,死亡率为1.2人/10万人口,1997年发生率升高至2.0人/10万人口,至2000年4.55人/10万人口^[1]。内分泌治疗已成为对于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不能奏效的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在经过一定中位缓解期(一般为18—24个月)后,原来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转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持续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大多数PCa确诊时已发生转移或进入晚期,对于晚期PCa的治疗通常采用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方法.其中对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可以试用二线内分泌药物等治疗,而对于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的治疗,更多认为多西紫杉醇联合泼尼松的化疗方法是一线治疗标准,但化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却不令人满意,一个Ⅲ期临床试验发现这个联合方案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8.9月[1-2].最主要的原因是肿瘤细胞存在的多药耐药(MDR),降低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目前转运蛋白、癌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微环境是形成MDR的最主要的几个机制,笔者结合文献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素对抗期前列腺癌(HR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2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6~30个月后出现HRPC。7例停用缓退瘤,5例在停服缓退瘤无效后改服康士德.随访临床症状、血清PSA值、经直肠前列腺B超、ECT骨扫描及前列腺CT或MRI的变化。结果 7例停服缓退瘤者血清PSA值较停药前下降92%,5例改服比卡鲁胺(康士德)者血清PSA值均降至0ng/ml。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ECT骨扫描提示病灶无进展,经直肠前列腺B超、CT或MRI提示肿块缩小明显。结论 晚期前列腺癌在行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中出现HRPC时,首先应停用抗雄激素治疗,此法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应用康士德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多西紫杉醇治疗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志坚  朱绍兴 《医学综述》2007,13(3):203-204
前列腺癌为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预后较差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米托蒽醌、磷雌氮芥和多西紫杉醇都是已经FDA批准用于前列腺癌的化疗药物,其中多西紫杉醇被认为是目前惟一对HRPC有生存益处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多项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其目的在于寻求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点,虽然已有的研究揭示了一些产生HRPC机制,但目前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HRPC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该文旨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人不同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相关蛋白,并研究其与HRPC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RPC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人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间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应用反义核酸技术将分离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的反义核酸转染至PC-3M,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PC-3M细胞与PC-3细胞中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点,并用质谱分析证实其为蛋白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用HSP27反义核酸转染PC-3M细胞,在不同浓度多西紫衫醇作用下,HSP27反义核酸转染的PC-3M细胞的存活率较对照错义核酸转染组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凋亡率为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高、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的HSP27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差异表达有可能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进展相关分子和阐明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治疗的进展。方法总结20篇相关文献,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在化疗、放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以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已经成为HRPC的标准治疗方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强度超声聚能系统治疗、介入治疗等也取得了较大进步,总体有效率也不断提高。结论HPRC仍然是一种不能治愈、预后不佳的疾病,随着更多的新药物、新的治疗方式进入临床,相信HRPC的治疗将会取得一个令人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2006年10月,应用依托泊苷(拉司太特)联合雌二醇氮芥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rcinoma,HRPC)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早期前列腺癌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且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但经过14~30个月治疗后,ADPC逐渐变为对内分泌治疗无效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IPC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阐明,大体涉及肿瘤的异质性、雄激素受体变异、分泌环路形成、基因突变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和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等。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前列腺癌亚型,绝大多数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发生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抗雄激素治疗之后。这种获得神经内分泌表型的细胞分化过程称为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一种公认的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耐药的耐药机制,并且与临床不良预后明确相关。目前对于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的生理病理特征均尚未形成共识,因此针对这一亚型前列腺癌的治疗尤为棘手。本文通过综述与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发生、进展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热门靶点,为同行诊治与研究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