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张丹 《大家健康》2006,(8):33-33
专家认为,身在职场,那些“拧巴”的五官搭配对于周围的同事及伙伴而言,可能正在构成一种暴力侵犯。 前不久,有个“社会学家”网上公开抱怨南京公交车和写字楼电梯里的人“表情不好”,不是双眉紧锁,就是木讷茫然,并呼吁南京市民注意表情,维护“博爱之都”的甜美名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元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职场暴力发生情况和其发生的相关原因,探讨降低急诊科职场暴力的方法。方法:对广元地区23家二、三级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过去的12个月进行职场暴力调查。调查包括4个方面:遭受暴力情况,暴力方式、类别,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倦怠程度。一共完成256份调查(回收率70.3%)。对职场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采用逻辑回归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过去的12个月中,80%的医护人员遭受谩骂,25%的医护人员遭受身体暴力。遭受身体暴力和谩骂导致严重的后果,让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增加医护人员离职可能性。结论:广元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职场暴力发生情况较为严重,遭受暴力最严重的是急诊科护士和急诊外科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针对职场暴力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出预防职场暴力发生的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急诊科职场暴力的发生和确保急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急诊专业队伍的稳定和急诊急救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暴力的关系 ,从而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对有家庭暴力的中学生 (包括对学生本人施暴及其它家庭成员之间有施暴倾向 )进行测试。结果 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 ;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育有严重影响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结论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烟台地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现状及其对职场暴力的认知与防范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保障急诊护士人身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烟台地区7所公立医院的188名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杨筱多的"医院职场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1.3%。55.9%的急诊护士在过去12个月内遭受过职场暴力,其中谩骂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威胁、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暴力大多发生在夜间、抢救室内,施暴者大多是患者家属、中年人、男性、酒后及素质低者,护士的主要应对方式是忍让回避和耐心解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后大多会有气愤、委屈、工作热情降低等表现。结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的现象相当普遍,医院应从管理、培训等方面着手,减少职场暴力的发生,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护士职场暴力的影响。方法 82名护士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简称干预组),每组各41人,干预组对护士采取加强护理人员针对性培训、心理辅导以及开展模拟突发暴力事件演习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除加强医院环境外不做特殊处理,6个月后评价两组护士职业紧张(OSI-R)、焦虑抑郁以及职业应对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OSI-R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护士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生活和工作质量,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以及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的相关性,探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筛查了33例国人的家庭内暴力资料,并采用自制问卷,心理卫生筛选表,系统精神检查、MMP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等标准化检查工具,从家属和患者两条渠道对其进行研究,获取了国人家庭内暴力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特征,可能发生因素,分化、治疗等素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家庭内暴力的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庭内暴力行为是指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侵犯家庭成员人身权利的暴力行为。本文探讨的是青少年家庭内暴力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象研究组 :以 2 0 0 0年 2月 1日~ 2 0 0 2年 7月 1日就诊于本院的 10 0例有家庭内暴力的青少年家庭为研究组。男性 80例 ,女性 2 0例。对照组 :按 1:1配对原则 ,两组年龄和文化程度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 =0 .0 76,1.65 3 ,P >0 .0 5 )。方法工具 (1)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V CV ) [1] 。(2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 (EMBU ) [1] 。测试方法 :测试在统一指导语下 ,由两组对象笔答量表的所有…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将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定义为由现任或前任伴侣或配偶造成的身体、性或心理上的伤害[1]. IPV不仅影响父母双方,其子女亦可能感知且受到影响[2].儿童观看、参与、倾听或体验到监护人之间发生的身体或性攻击时被称为父母IPV暴露[3].研究[4]结果显示,2%~16%的研究对象表示他们在18岁之前目睹了至少1次父母间的身体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DV)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DV综合问卷,对300户有暴力家庭,以及按照家庭结构配对选取的300户无暴力家庭有关成员作调查访谈.结果施暴者与受虐者年龄组构成比均以30~39岁最高(分别为40.3%和27.1%),文化程度构成比均以小学以下为最高(分别为32.2%和43.1%).施暴者男性多于女性(70.1% vs 29.9%),受虐者女性多于男性(67.0% vs. 33.0%),两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 <0.001),成年男性施暴的危险度是女性的5.0倍.成年施暴者受教育年限[(8.9±4.7)年]高于受虐者[(7.5±5.2)年](P <0.01),但低于对照组(P <0.05).成年施暴者月经济收入[(709.7±796.4)元]及其占家庭总收入比例[(24.1±32.2)%]均显著高于受虐组[(477.5±489.1)元和(17.3±26.0)%](P <0.05或P <0.01),但低于施暴对照组(P <0.05或P <0.01).男性自评经济状况差、占家庭经济收入比例低是DV的危险因子.结论家庭暴力高发年龄为以30~39岁,施暴者为男性居多,受虐者大多为女性,施暴者与受虐者的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均较低,特别是经济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低者容易受虐.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DV)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采取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DV综合问卷,对300户有暴力家庭,以及按照家庭结构配对选取的300户无暴力家庭有关成员作调查访谈。结果施暴者与受虐者年龄组构成比均以30~39岁最高(分别为40.3%和27.1%),文化程度构成比均以小学以下为最高(分别为32.2%和43.1%)。施暴者男性多于女性(70.1%vs29.9%),受虐者女性多于男性(67.0%vs.33.0%),两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成年男性施暴的危险度是女性的5.0倍。成年施暴者受教育年限[(8.9±4.7)年]高于受虐者[(7.5±5.2)年](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成年施暴者月经济收入[(709.7±796.4)元]及其占家庭总收入比例[(24.1±32.2)%]均显著高于受虐组[(477.5±489.1)元和(17.3±26.0)%](P<0.05或P<0.01),但低于施暴对照组(P<0.05或P<0.01)。男性自评经济状况差、占家庭经济收入比例低是DV的危险因子。结论家庭暴力高发年龄为以30~39岁,施暴者为男性居多,受虐者大多为女性,施暴者与受虐者的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均较低,特别是经济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低者容易受虐。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对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发生趋势、给医院带来的不良影响、恶性伤医事件特点、医院应对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患者就医行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法律意识淡薄、犯罪成本低严重影响了医疗执业环境;恶性伤医事件是社会矛盾在医院的反映,社会应共同努力化解;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不成比例造成医患沟通不足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社区内精神分裂症家庭暴力行为的恶果和司法意义,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82例社区内精神分裂症家庭暴力的伤害对象出现的形式、动机、自知力进行分析。结果82例社区内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结果造成伤害135人,3人死亡。施暴者偏执型居多,占56%,伤害占55%,死亡1%,伤害对象配偶占46%,暴力出现形式冲动占57%。动机分析病理动机占49%。结论社区内精神分裂症实施家庭暴力主要系疾病症状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暴力犯罪案例特点。方法:对本院1992-2001年司法精神医学鉴定171例暴力犯罪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杀67例39.2%),伤害4例(28.7%),纵火27例(15.8%),强奸16例(9.4%),抢劫12例(7.0%),有各种精神疾病者占86.5%,精神分裂症占46.2%,精神发育迟滞占9.4%,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占8.8%,男性占82.5%,青壮年占72.5%,农民占78.9%,有责任能力者25.7%,限定责任能力者占24.6%,无责任能力者占49.7%。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导致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主要疾病,是防范的重点对象,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病治病意识,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是减少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济宁市397名大学生,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过去一年中校园暴力行为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因素。结果(1)精神暴力的发生率为44.6%,躯体暴力的发生率为21.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不能控制情绪、经常被父母打骂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校园暴力现象不容忽视,应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Analysis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in 1118 cas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compare soft tissue sarcomas periodically so as to update the incidenc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the treatment, and the ongoing research.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each type of soft tissue sarcoma.
Methods A total of 1118 cases of primary soft tissue sarcomas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1993 and December 2006 were evaluated 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 grouping, the diseases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were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s (35.24%), synovial sarcomas (17.08%), liposarcomas (16.28%), and rhabdomyosarcomas (12.61%). Soft tissue sarcomas were detected in every age group and occurred in all parts of the body. The number of cases increased gradually over the years.
Conclusions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s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among the soft tissue sarcomas. The number of cases increased gradually over the years.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58-160
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尽量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方法对65例发生暴力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到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然后再统计对策实施后的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情况,以检验实施效果。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疾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后,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由2.6%下降到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暴力攻击率、精神分裂、双向情感等,拳击、脚踢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抓伤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暴力攻击行为由精神症状所致,尽早对精神病患者的症状进行控制,并采取对新入院患者予暴力风险评估、加强医护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升护士的防暴能力培训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