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州是个古老的历史名城,因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吴国的都城而得名“吴中”,或称“吴门”。它历来人文荟萃,为中国的灿烂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吴门医学”就是这优秀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盛誉,是“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吴中医学研究》杂志最近在苏州创刊。地处太湖流域的苏州地区,历史上有“吴中”之称,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名医荟萃。千百年来,苏州地区孕育了许多著名医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吴中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吴中医学研究》的创刊,对于继承发扬吴中医学传统特色,促进中医药学术的交流,促进苏州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玉洁  周亚东 《中医药导报》2020,26(1):100-101,113
从人文环境、医学特色、近代发展状况、现代发展思路等多角度探讨新安医学和吴中医学的异同。由于经济状况、社会需求、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新安地区和吴中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医学。新安医学以固本培元为代表思想,吴中医学创立了温病学说。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从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品牌效应等方面为新安医学与吴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以促进中医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干,中医学受其影响被纳八经学的轨道,重要医著皆以称经而名世。医经以其严肃性促进了理论的范式化,并通过“经”的渠道吸收了多种科学知识,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模型和体系框架。但也导致了尊经崇古的经院式学术倾向,注疏式的治经方法对实验方法尚有一定的排斥作用,阻碍了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800余部新安医著中,遴选出《名医类案》、《古今医统大全》、《赤水玄珠》、《伤寒论条辨》、《医方考》、《本草备要》、《医学心悟》、《不居集》、《医宗金鉴》、《重楼玉钥》、《医述》等11部医著,从主要内容、编排体例、发明创新、学术价值、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十大新安医著”分属医学丛书、医经整理、综合临床、专论、医案、本草、方论等各医籍门类,涉及面广,理论学术和编撰风格各具特色,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再良  程磐基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37-1339
18世纪,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医著问世,如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叶天士的《温热论》、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这些医著显示了当时临床医家的理性思索,显示了中医临床证治的更趋成熟。其中,有一位医家容易被忽略,他就是《通俗伤寒论》的作者俞根初。  相似文献   

7.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5):267-269
冉雪峰(1879—1963年),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享有“南冉北张”之誉。其出生于医药世家,17岁始开诊行医。一生任职颇多,1919年与同道组织湖北省中医公会与中医学会,并创办《湖北省中医杂志》;平生编写医著较多,其学术经验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冉雪峰具有虚怀若谷、勤学苦研、尊古不泥、重今不非、先品德后学问的治学特点;主张“一融三合”的学术思想,为提高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医”这个词在现有辞书中不外有3种解释:①中等医术;②中国医学;⑧符合医理(“中”读“仲”)。这些诠注言之有据,但亦有欠缺。本文拟从中字的中和涵义,探讨“中医”的本义及古今义的区别,对历来这一词义解释试作补正。张介宾《类经附翼》提出:“医易相通”,即中医与《易经》之理相通。这是因为中医学是借重《易经》阐明阴阳变化之理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欲赅医易,理只阴阳”,可见医易相通,主要是在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点上。周易八卦,中心是太极图,“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它也是医易相结合的医学模型图。太极图表示阴和阳处于一个整体之中,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并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中,因此太极图模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稳  相似文献   

9.
学习中医学,应当了解中国医学史和中医各家学说。“医林春秋”分栏将帮助读者做到这一点。“医林春秋”分栏将采取通俗讲座形式,按历史编年顺序,以历代重要医家、重要医著或医学发明为纲,以人带史、带学说,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医学史的梗概。讲座共分二十六讲,讲题采用章回体,有的将配以插图,行文注意通俗性和趣味性,不做过多的考据和引证。  相似文献   

10.
郑吉利  高贵良  陈小康  罗广波 《新中医》2023,55(20):176-180
禅医创始于少林寺,是由禅宗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经千年实践融合创新后形成的医学流派。岭南 禅医释印茂(又名释惟功) 正是这一杰出医学的现代代表人物。继承和发扬禅医学意义重大,一是以禅释医, 加强禅宗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的研究;二是以医弘文,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禅医学流派崇尚治病 先治心,以及精气神的修炼使气机通畅;重视禅宗文化与中医学的结合,通过“禅疗”“功疗”“食疗”等方式 来治疗疾病,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1.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2.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 ,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 ,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 ,并结合《内经》理论 ,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 ,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 ,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 ,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4.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5.
陈雷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1-1842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 ,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1,18(3):19-21
李鼎老师: 我是针灸医师,诊余在家,喜欢读些古代医籍,在我印象中,宋元之时对针灸理论重在整理和总结。请您指点有什么代表作,并请介绍其内容。 山东聊城读者 孙 平孙平学友: 正如您信中所说,针灸理论到宋元进入一个整理总结阶段。谈到代表性理论著作,要数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若论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不能不提《十四经合参》了。 从元代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到明代张权的《十四经合参》,反映出由宋代到明代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若干认识。《发挥》继承了宋代的《圣济总录》和元代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等书,对全身经络及其腧…  相似文献   

17.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亚健康状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身体和精神均有关系,对其进行调整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包括"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可以由心出发,从调整心的气血及心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入手,通过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方法与中医药的干预,使人的身心状态和谐,而达到调整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以敏主任通过体悟《幼科全书》、《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认为小儿厌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在厌食治疗中重视辨证论治,认为厌食一病病变脏腑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治疗中主张以"运脾"和脾"为主,同时注意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阴火"一词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追溯了"阴火"学说的历史源头,经反复分析与梳理各家理论,对"阴火"的实质,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