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接受利妥昔单抗鞘内注射治疗的2例DLBCL CNS侵犯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中1例达脑脊液完全反应,随访15个月仍无病生存;1例颅内肿块完全消失,目前仍在治疗中.结论 鞘内注射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 CNS侵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利妥昔单抗在DLBCL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的应用。方法 DLBCL 患者21例,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4例,中高危和高危(3~5分)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4~8个疗程,其中有5例接受APBSCT,动员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加依托泊苷,预处理方案为CBV (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结果 21例患者中CR 13例(61.9 %),总有效率90.5 %(19/2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69.74±10.43)%,2年总生存率为(84.44±8.35)%。IPI评分0~2分患者CR率92.9 %,总有效率100 %,3~5分患者CR率0,总有效率71.4 %,IPI 0~2分患者CR率高于3~5分患者(P<0.01);5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单个核细胞(MNC)为7.34×108/kg,中位CD+34细胞为8.82×106/kg,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9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2天;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14.3 %)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疗效满意,IPI 0~2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造血重建;利妥昔单抗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2-CHOP(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肠切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小肠DLBCL患者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原发性小肠DLBCL,接受R2-CHOP方案和R2-ECHOP(R2-CHOP+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各1个疗程后,疗效良好,颈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缩小,其余淋巴结未见增大,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2-CHOP方案是非生发中心型c-myc阳性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可提高缓解率、总生存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难治复发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来那度胺15 mg/(m2·d),第1~21天,然后停药7天;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持续4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来那度胺单药及联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FL患者接受R-CHOP方案足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继续接受维持治疗.按维持治疗方案,分为仅接受来那度胺单药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R-CHOP-21方案对40例DLBCL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结果治疗2周期后近期疗效评价,CR 15例(37.5%),PR 14例(35%),有效率(RR)为72.5%。在不良反应中,Ⅳ度皮疹和心律失常各1例。结论利妥昔单抗近期疗效好;在不良反应中,Ⅳ度皮疹和心律失常必须及时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利妥昔单抗诱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诱发ATL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ATLS确诊后,立即暂缓化疗,补液、碱化尿液,但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后经血液透析,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周后患者再次接受R-CHOP方案化疗,未再发生ATLS.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淋巴瘤完全缓解.结论 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时需警惕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及时诊治可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病理确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8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8次.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46例(46%).达部分缓解者37例(3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3%(83/100).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患者、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对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功能状态评分对疗效无影响(P>0.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2.8%、60.8%和60.8%.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和治疗后的疗效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共有11例因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而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酎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 临床病理特点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LBCL临床病理特征对疗效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survivin及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初治DLBCL患者,有效率为90.7%,完全缓解(CR)率为69.8%;难治或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为80.8%,CR率为30.8%.分期晚(P=0.046)、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P=0.024)、难治或复发(P=0.009)以及合并大肿块(P=0.013)的患者疗效明显差.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bax和survivin的表达则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有效率和CR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但分期较晚、LDH水平较高、难治或复发、合并大肿块以及Bcl-2表达阴性患者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细胞恶性肿瘤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后进展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患者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展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45岁男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病理免疫组化(IHC):CD5-、CD20+、CD45RO-、CD10-、CycinD1弱表达。染色体46,XY。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达CR。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出现进展及白血病转化。流式细胞仪(FCAS)检测:CD19+、CD79a+、CD22+而CD20-;免疫组化(IHC)染色CD20个别阳性细胞;核型为46,XY。结论B细胞恶性肿瘤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进展可能与CD20抗原表达丢失有关,应重新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预后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近年来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的运用,改善了DLBCL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总结在利妥昔单抗使用背景下DLBCL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利妥昔单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预后因素”作为关键词,检索2007-2016年相关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322篇,中文文献38篇.纳入标准:(1) DLBCL的研究内容;(2)利妥昔单抗时代DLBCL预后影响因素.剔除标准:(1)无原始数据的综述;(2)个例报道;(3)重复内容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符合分析文献37篇.结果 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大类型,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利妥昔单抗前时代,常规化疗能使约40%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近年来靶向CD20药物利妥昔单抗的运用使DLBCL患者的缓解率明显提高,预后显著改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指标在预后评估系统中的地位.结论 重新评估DLBCL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建立更为完善的预后评估体系,将有助于更准确的对DLBCL患者行危险度分层,并给与相应治疗,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9例2006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为 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 R - CHOP 方案治疗,每3周1疗程,共4-6疗程。结果:39例患者中16例获完全缓解( CR),CR 率为41.0%,12例获部分缓解( PR),PR 率为30.8%,总有效率(CR + PR)为71.8%(28/39),好转(MR)和无变化(NC)各4例(10.3%),疾病进展(PD)3例(7.7%);单因素分析发现,CR 及 PR 率与性别、年龄、ECOG 评分、结外病变数目无关(P ﹥0.05)。但与临床分期、LDH 水平、β2- MG 水平、B 细胞来源( GCB 型、Non - GCB 型)及有无大包块病变有关(均 P ﹤0.05),患者2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4.8±5.2)%和(65.4±5.7)%。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 R -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罗保安  李云 《癌症进展》2012,10(4):405-408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观察影响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入的DLBCL患者17例,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观察化疗后疗效及淋巴结亚群改变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PS评分、Ann Arbor分期、结外浸润情况、LDH水平、体力状态(PS)评分、B症状、血红蛋白及T细胞浸润等相关情况,观察其对化疗的相关影响。结果本组所有17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疗效评估显示CR7例,PR6例,SD3例,PD1例,治疗有效率为76.4%(13/17)。影响化疗疗效相关因素分析中显示,血清LDH水平、PS评分、AnnArbor分期为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其中PS评分低、Ann Arbor分期低、血清LDH水平正常的患者化疗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来那度胺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其不仅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通过炎症因子、NK细胞、调节T细胞等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来那度胺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治疗中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对初诊还是复发/难治DLBCL患者,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R-CHOP等方案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综述来那度胺在治疗DLBCL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常规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文,两名评价者单独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化疗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HR=0.64,95%CI(0.53,0.77)]和总有效率[RR=1.21,95%CI(1.11,1.32)]。两组的不良反应在3/4级感染、3/4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1.15(0.58,2.30)、1.04(0.71,1.52);而在3/4级粒细胞减少症、3/4级白细胞减少症、3/4级发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1.16(1.02,1.31)、1.31(1.12,1.53)、3.49(1.56,7.78)。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可以显著提高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总有效率,但3/4级粒细胞减少症、3/4级白细胞减少症、3/4级发热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继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莆田市第一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AITL继发DLBCL患者接受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方案的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接受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提示不确定的完全缓解,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治疗AITL继发DLBCL高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CD5阳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利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既往报道的1例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骨髓及淋巴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患者初诊明确诊断为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期),伴复杂核型,利妥昔单抗联合VCTP(4周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骨髓达完全缓解,脾脏及淋巴结明显缩小,后予R-VCTP(2周方案)×1、R-Hyper-CVAD×3、R-HD-MTX×4方案巩固强化治疗8次,阿糖胞苷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10次,随访21个月,疾病持续缓解,无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表现.例2为高龄患者,明确诊断为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鼻型),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VP方案及单药治疗3个疗程,鼻骨肿物完全回缩,局部骨质修复;自行停药半年后出现多发皮肤病变,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OP方案再次化疗后皮肤病变缓解,但磁共振成像提示脑实质浸润,放疗后症状缓解,浸润灶大部分吸收;随访21个月,疾病稳定.结论 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易合并结外病变,以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见.利妥昔单抗联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整体治疗及鞘内注射方案可能有助于降低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提高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形态学上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结节性硬化霍奇金淋巴瘤相似。多数 PMBCL 患者接受化疗后加巩固性累及野放疗治疗方式,认为巩固放疗能提高PMBCL的有效率和PFS,化放疗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最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提高了PMBCL治疗效果,能降低早期治疗失败,提高PFS和OS,改善预后。利妥昔单抗结合部分高强度化疗后不放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多数文献仍在支持免疫化疗后巩固性纵隔放疗。基于病例数较少的研究结果,结合PET进展高强度免疫化疗后PET评价达到完全代谢缓解(CMR)的患者,或许可以不行巩固纵隔放疗。然而,这些结果需要一系列更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患者伴预后不良因素或PET评价分值高于3分时建议纵隔巩固性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