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41例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检出情况分为融合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点、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341例ALL患儿融合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8.1%(164/341),共检出15种融合基因,包括TEL-AML1、KMT2A重排、E2A-PBX1、BCR-ABL1、MEF2D重排、SIL-TAL1等。不同年龄组间融合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KMT2A重排多见于<1岁组,MEF2D重排多见于>10岁组。KMT2A重排+、BCR-ABL1+、MEF2D重排+和SIL-TAL1+患儿易发生高白细胞血症,且后3类患儿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KMT2A重排(P<0.001)、BCR-ABL1(P=0.001)、MEF2D重排(P=0.001)多见于高危患者。融合基因阳性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显著低于阴性组(27.9%...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及其与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吉姆萨显带对110例AL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10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71例(64.5 %),异常核型39例(35.5 %),染色体核型结构异常者24例(21.8 %),数目异常者11例(10.0 %),结构及数目异常者3例(2.7 %),异常复杂核型1例。伴有t(9;22) (q34;q11)的ALL患者疗效差于其他患者(确切概率法,P=0.045),伴有t(9;22)(q34;q11)的成年人ALL与儿童ALL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506)。结论 AL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具有随机性,较常见的有t(9;22)(q34;q11)、 t(4;11)(q21;q23),其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TEL-AML1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探讨TEL-AML1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基础上,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1例ALL患儿骨髓单核细胞中TEL-AML1融合基因。结果 巢式RT-PCR技术和FISH技术均可以显著提高TEL-AML1融合基因的检出率,应用上述两种方法,31例患儿中检测出7例TEL-AML1阳性,占儿童初发ALL的22.6 %(7/31),在B系ALL中的阳性率为25.9 %(7/27)。结论 t(12;21)形成TEL-AML1融合基因是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极难发现,需用巢式RT-PCR或FISH等分子检测方法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Ph^ 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否具有一致的生物学特征并分析2组间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以年龄14岁为界,将所有ALL分为成人(aALL)和儿童(cALL)2组,除全部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外,15例患者接受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变异Ph易位均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证实。结果:Ph^ aALL和Ph^ cALL的发病率分别为14.4%(35/243)和5,4%(8/14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2组间其他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Ph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占全部病例的16.5%,常见的异常包括-7,Ph^ ,del(9)(p11-12),del(20)(q11-12)。成人组及整体惠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组较之单纯Ph组具有更低的血小板计数(P=0.002;P=0.016)。成人组及整俅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者生存期显著皆高于未缓解者(P=0.002;P=0.003)。成人组CD34^ 患者组缓解期及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P=0.015;P=0.025),儿童组由于病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和成人ALL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CD34表达在成人组与整体患者组预后影响的差异可间接反映出Ph^ aALL和cALL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以94例初发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多重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结果:63例患儿做了核型分析,有分裂象者55例,其中异常者12例(19.0%);无分裂象者8例(12.7%).对93例患儿进行了多重PCR检测,其中包括53例染色体有分裂象患儿和8例无分裂象的患儿,41例正常染色体核型患儿中异常者为17例(占41.5%),12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中融合基因异常者4例(33.3%),无分裂象患者异常2例,无分裂象检出率与有分裂象者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例患儿中融合基因检出率为34.4%(32/93),其中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20例(21.51%),MLL重排3例(3.23%),BCR/ABL(p190)融合基因阳性3例(3.23%),E2A/PBX阳性5例(5.38%),HOX11阳性1例.94例患儿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共检出细胞遗传学异常46例(48.94%).结论:儿童ALL可出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对于有足够分裂象的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可靠的方法.对分裂象质量低或无分裂象的儿童ALL患者,多重PCR检测异常克隆能提高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多重PCR结合起来可提高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来自B系或T系淋巴前体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ALL不仅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常见,亦占成年人急性白血病的20%,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缓解率低.有关生物学特性及药理学的研究对改善ALL患者生存率及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来源于ALL患者的人ALL细胞系为探索ALL的发生、演变机制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细胞模型.目前已建立的人ALL细胞系几乎涵盖大部分ALL的免疫分型及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推动ALL遗传学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对人ALL细胞系的建系进展,尤其是携带费城染色体及MLL基因重排的人ALL细胞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ALL患儿85例,年龄1.6 ~ 14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41例;B-ALL 82例(96.5%),T-ALL 3例(3.5%).患儿均给予7d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动态变化分为激素反应良好(PGR)组和激素反应不良(PPR)组,根据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后转归,判断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评估早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PGR组78例(91.8%),其中高危患儿7例(8.2%),中危患儿40例(51.3%),低危患儿31例(39.7%);PPR组7例(8.24%),均为高危.治疗第15天骨髓检查示:PPR组M1型(原始幼稚淋巴细胞<0.05)2例,非M1型5例;PGR组M1型74例(94.9%),非M1型4例(5.1%).化疗后PPR组中1例持续完全缓解(CCR),1例放弃治疗,3例复发,2例死亡;PGR组中65例CCR,4例放弃治疗,7例复发,2例死亡.随访期3~48个月,中位随访26个月,PGR组无事件生存(EFS)率为83.3 %(65/78),PPR组EFS率为14.3%(1/7).结论 大部分ALL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敏感,预后较好;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患儿,要密切关注白血病其他生物学指标.糖皮质激素诱导试验可能是评估儿童ALL早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同非老年成年ALL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老年ALL患者不良预后因子.方法 将收治的279例ALL患者分为老年组(60~79岁)及非老年组(14~ 59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基因IKZF1、PAX5、NOTCH1、PHF6、SH2B3、LEF1、JAK1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分析这些指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非老年组[42.9 %(21/49)比61.7%(142/230),P=0.015).老年组B-ALL发生率、费城染色体阳性(Ph+)率及髓系标记CD3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87.8 %(43/49)比70.4%(162/230),P=0.009;47.8%(22/49)比27.4%(58/230),P=0.007;56.8%(21/49)比39.0 %(64/230),P=0.049].老年组ALL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总完全缓解(CR)率低于非老年组[20.0 %(9/49)比38.9 %(81/230),P=0.016;68.3 %(28/41)比91.3 %(178/195),P< 0.001].老年组ALL患者3、6、12、24个月总生存(OS)率均低于非老年组(64.6%比84.4%,P=0.001;50.0%比73.8%,P=0.001;29.2%比52.4%,P=0.003;6.2%比26.2%,P=0.003).两组患者的PAX5、NOTCH1、PHF6、SH2B3、LEF1、JAK1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A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同非老年成年ALL患者存在差异,老年组预后更差,需要个体化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症感染后获得持久缓解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2015及2017年收治的3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症感染后获得持久缓解的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儿临床分型均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重症感染,治疗上均使用了多种抗感染药物及血液制品,均获得了持久缓解。结论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症感染后获得持久缓解,可能与感染刺激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激活了某些免疫通路相关,或是各种抗生素、血制品参与免疫调节,使机体重新具有了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少见b3a3型bcr-abl融合基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及其特点.方法 对2010年确诊为ALL的1例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该融合基因的断裂位点.结果 该患者的核型表现为45,XY,-7,t(9;22) (q34;q11),FISH检测发现了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RT-PCR检测出该融合基因的断裂位点为少见的b3a3型.结论 常规的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典型的bcr-abl融合基因,而非典型bcr-abl融合基因需结合多种检测手段才能检测出阳性结果.少见b3a3型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融合蛋白的功能和潜在利用价值还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疗效在不断改善,而成年人ALL疗效一直没有大的改观。临床上很多危险因素影响其预后,其中最重要的是早期对治疗的反应。儿童ALL的方案与成年人方案相比采用了更大剂量的左旋门冬酰胺酶、激素和长春碱,采用儿童方案可以改善成年人ALL的预后。对于Ph+ ALL、CD+20 ALL联合靶向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生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仅适用于高危、复发难治性A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多态性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儿长期生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检测176例ALL患儿MDR1 C3435T、C1236T、G2677T/A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分析其与患儿长期(5年)生存的相关性。结果MDR1 C3435T中C/C、C/T、T/T基因型分别有67、94、15例;MDR1 C1236T中C/C、C/T、T/T基因型分别有23、82、71例;G2677T/A中G/T、T/T、T/A、G/G、G/A、A/A基因型分别有66、17、28、37、24、4例。本组176例患儿总体生存率为77.3%(136/176)。MDR1 C3435T中C/C、C/T、T/T基因型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9.57%、83.33%、33.33%,其中携带T/T基因型患儿的5年EFS率低于携带C/C和C/T基因型的患儿(χ2=15.301,P=0.002)。 MDR1 C1236T中C/C、C/T、T/T基因型患儿的5年EFS分别为52.00%、81.71%、71.93%,其中携带C/C基因型患儿的5年EFS率低于携带C/T和T/T基因型的患儿(χ2=17.800,P=0.001)。结论 MDR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的EFS相关,携带MDR1 C3435T中T/T、MDR1 C1236T中C/C基因型的患儿长期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化疗治疗bcr-abl+融合基因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下简称成年人ALL)的疗效。方法 12例成年人ALL经骨髓细胞学、细胞化学、免疫学表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确诊为bcr-abl+ ALL(B细胞型)。初治时接受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完全缓解(CR)后8例接受allo-HSCT治疗,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转为阳性者给予伊马替尼(400~600 mg/d)治疗,3例接受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结果 11例获得CR,CR率91.7 %;诱导治疗2个疗程时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41.7 %;8例接受移植患者3例复发,3例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巩固治疗的患者2例复发,伊马替尼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6个月与10个月(P<0.01);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与12个月(P<0.01)。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bcr-abl+成年人ALL有较高的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伊马替尼联合allo-HSCT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携带Notch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成的病毒颗粒感染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upT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AnnexinV+/7-AAD一和AnnexinV+/7-AA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受体基因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Notch1干扰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96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902±0.013、0、0.486±0.084,干扰组较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升高(均P〈0.05);三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5.27±0.31)%、(5.57±0.25)%、(5.80±0.20)%,干扰组较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升高(均P〈0.05);而各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均P〉0.05)。干扰组细胞中Notch1受体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c-myc、NF-κB在48、72、96h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组降低(均P〈0.05)。结论特异性Notch1-shRNA可有效下调Notch1mRNA的表达,并降低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Notch1表达下调可以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upT1细胞增殖,促进supT1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