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完全性腭裂初期修复手术减少前部腭瘘发生的方法.方法 本院收治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中,选取单侧完全性85例,在两大瓣后退加腭帆提肌重建修复的基础上,在硬腭前部设计蒂在鼻腔黏膜的黏骨膜-牙龈瓣,去除黏膜后瓦合缝合,严密关闭前部裂隙.结果 手术后3~6个月复查,85例患者术口愈合良好,无患者出现口鼻瘘.结论 运用黏骨膜-牙龈辫,可有效封闭完全性腭裂牙槽嵴裂隙处的口鼻腔通道,显著减少术后口鼻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2例腭裂患儿在腭裂术中应用前庭沟黏膜瓣一期修复牙槽嵴裂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在牙槽嵴裂隙外侧的口腔前庭沟,设计一矩形黏膜瓣,然后旋转到裂隙瓦合关闭牙槽嵴裂隙.结果32例患儿手术后有30例获得成功,术后形态良好,手术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前庭沟黏膜瓣组织量足够,血供好,旋转关闭裂隙合理稳定,适应在患儿早期行腭裂手术时,一期完成牙槽嵴裂的修复,有利患儿的身心发育,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4~6岁单侧、双侧三度唇腭裂病人,采用唇腭裂联合同期手术修复,用犁骨鼻中隔骨膜—牙龈辩与裂例粘骨膜—牙龈瓣缝合以封闭硬腭及牙槽突裂处鼻腔面,并与唇裂修复相连续,口腔面采用常规腭粘骨膜瓣与唇粘膜共同封闭裂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36例牙槽嵴裂患者植骨术后回顾性研究,患者均有术前、术后的x光片及正面面貌外形对比记录;分析患者年龄、裂隙类型、手术方法、植骨来源等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临床成功率为95%。(2)植骨效果与植骨年龄有关,较大年龄患者植骨骨吸收较多,近期效果可,远期效果差。(3)完全性腭裂早期不用黏膜关闭牙槽嵴裂隙者效果好。(4)单侧牙槽嵴隐裂修复效果优于完全性腭裂。(5)从取骨到植骨时间越短越好。结论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能控制的因素中形成良好的植骨床,较为充足的骨量适时植入;植骨区严密缝合及术后积极预防刀口感染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吕斌  张维  杨颖 《海南医学》2009,20(4):116-117
目的探讨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价值,以提高胎儿唇腭裂的产前检出率。方法采用B超及彩超对25600名孕20周以上妇女常规进行胎儿口鼻结构的探测。结果共发现唇腭裂畸形胎儿27例,漏诊不完全性唇裂2例,漏诊不完全性腭裂2例。检出率85.2%。结论胎儿唇弓回声中断是胎儿唇裂的主要征象,上唇结节回声消失,鼻小柱向健侧移位,患侧鼻翼内陷是唇腭裂的常见声像图表现,单纯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时声像图难以直接显示腭裂。完全性腭裂多伴发牙槽突裂及完全性唇裂,透过牙槽突裂可探测到腭裂。对于无唇裂或不完全性唇裂胎儿,其牙槽突常完整,超声无法探测上腭,不能显示腭裂。  相似文献   

6.
改良兰氏法在腭裂早期修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榕林  李军  沈宁  唐增斌  陈伟 《微创医学》2011,6(5):392-39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兰氏法早期修复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效果。方法选择18~24个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65例,手术均采用改良兰氏法修复腭裂,切开裂隙边缘,在腭部黏膜距上牙龈缘1~2 mm处,自尖牙近中始向后切开至上颌结节后方,剥离腭侧黏骨膜瓣、鼻腔黏膜及犁骨瓣,松解腭前血管神经束,重建腭帆提肌,分层缝合关闭裂隙。结果手术后出现腭裂穿孔、复裂2例,近期语音恢复良好53例,远期语音恢复良好58例。结论用改良兰氏法早期修复腭裂,既能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又能减少日后颌骨发育障碍,为术后功能的重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镜根 《中原医刊》2009,(22):54-55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修复牙槽嵴裂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4例单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和2例双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咬合X线片证明移植骨完全愈合,再造牙槽突的形态满意且无牙周并发症,供区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且可避免供区瘢痕等优点,可作为整复牙槽嵴裂的供区。  相似文献   

8.
<正>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66例,女24例,其中双侧完全性腭裂17例,左侧完全性30例,右侧完全性13例,不完全性26例,软腭裂4例,修复年龄5-10岁63例,10岁以上27例。1·2 手术方法 90例腭裂修复术中,采用改良兰氏法30例,二大瓣整复术42例,三瓣法5例,四瓣加犁骨粘膜瓣法9例,单瓣后退整复术4例。2.结果 83例1期愈合,7例术后出现复裂,其中5例为软硬腭交界处出现裂孔,1例硬腭裂开,1倒悬雍垂裂开。3.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680-2682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完全性腭裂修复术。方法 通过二瓣后退术与口腔侧黏骨膜瓣“Z”成形术联合对完全性腭裂患者行腭裂修复共36例。为保证“Z”形瓣设计、切开、缝合后的组织成活.需增加黏骨膜瓣的宽度,松弛切口尽量靠近牙龈缘或仅保留牙龈乳头。第一个“Z”臂设计在裂隙的患侧黏骨膜瓣,使健侧黏骨膜三角瓣做为延长黏骨膜瓣长度的主瓣。结果 36例患者经联合术式修复后,保证了软腭后退及腭咽闭合,覆盖了硬腭裂隙前端,手术2周后拆线未见有硬腭前端复裂及穿孔形成。结论 二瓣后退术与口腔侧黏骨膜瓣“Z”成形术联合修复完全性腭裂,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中原医刊》2007,34(12):27-28
目的分析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对30例牙槽嵴裂患者进行植骨术后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年龄、裂隙类型、手术方法、术后是否感染等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本组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临床成功率为96.67%。②植骨效果与植骨年龄有关,较大年龄患者植骨吸收较多,近期效果尚好,远期效果较差。③裂隙宽度对植骨效果影响较小。④单侧牙槽嵴裂优于双侧牙槽嵴裂的手术效果。结论影响牙槽嵴裂修复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手术时机的选择、适时足量植骨、切口严密无张力缝合及术后预防感染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祁恩春  刘洁 《新疆医学》2009,39(9):66-67
腭裂术后导致硬腭穿孔常见原因有两侧粘骨膜瓣松弛不够或翼钩未推断,腭帆张肌未松弛等,阻碍了组织向中线靠拢,而使缝合张力过大,加之患者术后吞咽动作使软腭不断活动,硬腭处组织很薄,鼻腔侧面裸露,极易感染等。牙槽突裂的发生是在胚胎发育期由于上颌突与球状突融合障碍所致常与完全性唇腭裂伴发。我科自2007年11月一2008年12月应用J一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硬腭穿孔和牙槽突裂患者15例,存活13例,2例完全坏死脱落,坏死脱落原因无法明确,成功病例追踪随访1—12个月,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吴俊伟  彭国光 《广东医学》2001,22(12):1161-1162
目的 初步评价硬腭黏骨膜瓣内翻衬里在完全性腭裂整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97例完全性腭裂整复术中应用硬腭黏骨膜瓣作裂隙鼻腔侧衬里,对位拉拢缝合,术后观察伤口一期愈合效果。结果 97例完全腭裂修复术中94例伤口达到一期愈合,3例出现术后硬腭伤口前伤穿孔,直径约0.4cm。结论 硬腭黏骨膜瓣内翻衬里修复完全性腭裂,可提高伤口一期愈合,减少术后穿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术前鼻-牙槽塑型(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96例。其中采用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54例,为观察组;采用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正畸前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宽度,并与对照组术前做对比。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2年随访,对比两组的发音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等级数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随访,观察组的发音基频、谐噪比、最大发音时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利于缩小唇腭裂裂隙,促进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的恢复,从而提高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完全性唇裂合并齿槽裂的患者,常合并牙颌畸形.由其畸形程度与就诊时间而决定其整复方法。过去对这类伴畸形恒牙已萌出的患者的整复中,一般多为先拔除错位的牙齿,修复突出的牙槽骨,以减小唇裂修复术后的张力和免除创口受移位牙的刺激,然后再进行唇裂修补术,这就造成牙齿缺失.齿槽裂一般为二期修复。对齿槽裂隙的修复方法,不外乎裂隙内骨移植、异体材料埋人及前庭游离瓣覆盖等方法。但对唇裂与齿槽裂合并牙颌畸形的同期手术修复,尚无满意的方法。我院对一例唇裂与齿槽裂合并牙颌畸形的患者进行了一期整复,效果理想,外形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巩 《华夏医学》2000,13(2):153-154
Millard's唇裂整复术式即常用的"旋转推进法",适合单侧二度唇裂和仅有鼻孔底裂,没有牙槽嵴裂的较轻三度唇裂[1].但存在着术后患侧下降不充分、患唇唇高不足、患侧鼻底中常有凹陷或鼻孔变小及患侧人中嵴不明显等缺点[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良,经对48例唇裂患儿施行新式改良手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武德  韩改桂 《河北医学》1996,2(6):592-593
早期关闭牙槽突裂的手术探讨(100028)北京煤炭部总医院口腔科李武德,吴承芳,李昀生(031200)山西省汾西矿务局职工总医院口腔科韩改桂,张克铁,闫晋中先天性唇腭裂是最常见的面部发育畸形之一,而部分唇裂患者和腭裂患者都存在有齿槽嵴裂。目前,在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牙槽塑形矫治器术前矫治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上唇及牙槽突裂隙宽度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非综合征性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采用鼻-牙槽塑型矫治器(PNAM )进行新生儿术前矫治,测量患儿治疗前后上唇及牙槽突裂隙的宽度。结果 儿PNAM治疗后上唇及牙槽突裂宽度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NAM新生儿术前矫治能显著减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上唇及牙槽突裂隙宽度,为Ⅰ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婴儿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患儿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前、术前正畸治疗后及对照组术前双侧鼻孔宽度、双侧鼻孔高度、双侧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底裂隙宽度、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双侧牙槽嵴裂隙宽度、双侧前颌突距、双侧腭前裂隙宽度及双侧腭中裂隙宽度。结果与对照组术前、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后双侧鼻孔宽度、双侧鼻底裂隙宽度、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双侧牙槽嵴裂隙宽度、双侧前颌突距、双侧腭前裂隙宽度及双侧腭中裂隙宽度均明显减小,双侧鼻孔高度、双侧鼻小柱高度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自制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可明显改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患儿的鼻畸形,缩小前颌骨突度和鼻、唇、牙槽嵴及腭部裂隙,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平面正交法”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产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例唇腭裂畸形共31处缺损均经引产或产后证实。超声诊断15例共28处缺损,包括7例唇裂(单侧唇裂4例,正中唇裂1例,双侧唇裂2例,其中1例伴牙槽突裂)和8例唇裂合并腭裂(合并单侧唇裂6例,双侧唇裂2例)。唇裂裂隙宽2.1~12.7mm,平均6.0±3.4mm;腭裂裂隙宽2.1~8.6mm,平均4.6±3.2mm。超声漏诊1例单纯唇裂和2例Ⅰ度腭裂,唇腭裂畸形的超声确诊率为90.3%。结论:产前应用超声于多平面对胎儿唇腭裂畸形进行扫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减少唇腭裂畸形儿的出生,对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腭裂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168例腭裂患者的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电刀的使用、切口的顺序、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无创可吸收缝线的使用、牙槽突及前腭部的处理、鼻腔粘膜的封闭、悬雍垂的处理、腭帆张肌解剖及功能重建和松弛切口的处理等应用的一些手术技巧进行临床效果总结分析。结果168例腭裂患者术后除有3例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穿孔,1例在软腭部发生穿孔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愈合,悬雍垂形成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结论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和使用一些特殊器材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缝合张力、减轻组织水肿、避免穿孔和复裂;有利于悬雍垂形成;有利于腭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