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对比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临床症状和梗死部位。结果 DM组血糖(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三支病变和中度、重度狭窄程度发生率明显高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患者高血压、非典型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心肌多部位梗死和无Q波型发生率与N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和临床症状比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对比分析35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DM组)与55例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ND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M组高血压、家族史较N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DM组多部位梗死、不典型胸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率均较N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更高的冠心病易患因素,症状不典型,梗死面积大,严重心脏并发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丹  成兴波  吕国萍 《河北医学》2005,11(12):1097-1099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20例Ⅱ型糖尿病(DM)和20例非糖尿病(N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AMI发病时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M组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均较NDM组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当DM发生AMI时,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DM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DM合并AMI(DM组 )和非DM的AMI(NDM组 )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NDM组 (P <0 .0 1) ,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率高 (占 3 0 .5% ) ,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NDM组 (P <0 .0 1)。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46例DM合并AMI(DM组)患者与96例非DM的AMI(NDM组)患者均在发病6 h内静脉内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并配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针对不同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疗效及近期预后.结果 DM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7%,但其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和心功能明显低于NDM组(P<0.05);而轻度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0 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DM组明显高于NDM组(P<0.05).结论 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情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对溶栓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忆  许文灿  林楚佳 《河北医学》2006,12(8):725-7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取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各36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 I发生率高(占44.4%),DM组发生AM 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结论:DM合并AM 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DM并AMI(DM组)和非DM的AMI(非D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占32.6%),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溶栓治疗病死率降低。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或PTCA,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17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DM组),和同期住院的21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NDM组),进行临床上的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梗死部位以前壁及下壁多见,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DM组发生并发症总数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N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糖6.1~11.1mmol/L与血糖>16.7mmol/L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其并发症多,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患病史的20例患者设为AMI-DM组,将其余单纯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36例患者设为AMI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一年内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发作及猝死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MI-DM组患者无痛性 AMI、感染、休克及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AMI 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MI-DM 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差于AMI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比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且复发的几率较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探讨临床应对策略。方法取糖尿病56例和非糖尿病87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伴发AMI具有起病急、胸痛不典型、易发生心力衰竭、多部位梗死等特点,应加强观察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DM合并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DM合并AMI患者62例与同期非糖尿病AMI患者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2型DM合并AM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DM+A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P〈0.01),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AMI组(P〈0.05),发生并发症及病死率也明显高于AMI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符晓冰 《当代医学》2013,(17):48-49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社区2007年5月-2012年4月诊治的43例AMI合并DM患者为观察组(DM组),与同期43例AMI非糖尿病患者(NDM组)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总结社区诊疗效果及临床体会。结果较NDM组,DM组的AMI发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NDM组(P<0.05),且DM组的AMI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并发症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胃肠道反应及休克等,预后较差,病死率高。DM组的7例仍在社区接受溶栓治疗,其余转入住院部接受进一步治疗,死亡9例。结论对社区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全面的临床资料分析,DM组患者AMI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加之病情重、症状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故而社区有责任对患者施以全面的预防性护理治疗,并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尤其重要,如此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差异。方法观察131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1年内出现再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1年内出现再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梗死范围大并且多呈无痛性、多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王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195-19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46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无痛性心梗、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NDM组,P<0.01,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 对2007年6月~2010年8月在该科住院的26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265例患者中共有99例(37.4%)患者合并有2型DM(DM组),其余166例无DM史患者归入NDM组.DM组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和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NDM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显著低于NDM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M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显著大于NDM组,射血分数(EF)则显著低于NDM组,纽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M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19.2%,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2%,均显著高于ND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造影结果 分析:DM组中累及双支、三支以及弥漫性病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ND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M组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比例均显著高于ND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DM合并AMI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数量多,病变趋于弥漫且病变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方法:取糖尿病36例和非糖尿病3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改善DM合并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682-6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对5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组女性多(P<0.05),发病时无胸痛者多(P<0.05),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高(P<0.05),预后差.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女性患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240例患者中150例出现了RA,RA的发生率为62.5%.高侧壁梗死、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53%、24.56%明显低于心下后壁梗死患者发生率44.86%(P<0.05).而高侧壁梗死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前壁梗死患者发生率36.84% (P <0.05).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下后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为72.46%,而再灌注时间为6~12h的患者RA发生率为49.02%,即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明显高于再灌注时间为6~12 h患者RA发生率(P<0.05).单支血管病变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RA发生率分别为84.9%、70.7%显著高于两支血管病变患者52.1%(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RA患者和无RA患者再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再灌注时间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RA并给予有效处理,可使相关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06例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正常血钾组,对比两组的梗死部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35例(33.0%),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45.7%),下壁10例(28.6%),故正常血钾组相比更容易合并低血钾(P<0.01)。低血钾组泵衰竭、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20例Ⅱ型糖尿病(DM)和20例非糖尿病(N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均较NDM组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当DM发生AMI时,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