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金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519-5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施行的6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讨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价值、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病例,同期选取5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值依次为(62.7±5.8)mL,(29.4±2.6)h,(5.2±0.8)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痊愈后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腹腔镜子官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选择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40例,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80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组6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痛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8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术后病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子宫肌瘤数目≤3个,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直径<6cm,将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陈伟 《吉林医学》2014,(3):465-46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5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为腹腔镜组,另选择21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开腹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起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与开腹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将35例应用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的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开腹剔除子宫肌瘤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阴道B超辅助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需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两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子宫肌瘤的清除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B超辅助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病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51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量少,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等优点,是一种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方式。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其中40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开腹组),40例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使用、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而住院费用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高(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符合微创治疗原则,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42例,所有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并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作比较。方法入选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选择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对照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运用统计学处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无脏器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甲级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流  赵仁峰 《广西医学》2012,34(9):1154-1156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165例,分为A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4例,B组(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剔除肌瘤)56例,C组(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7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B组和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组<B组<A组(P<0.05);B组和C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快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C组症状缓解率高于B组、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低于B组、A组(P<0.05).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子宫及卵巢功能,较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腹腔镜组),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开腹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分别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主要为术中出血量少、微创、患者恢复时间短,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不同的术式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15例行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效果显著,既可缩短住院天数,又可减少并发症,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差别。方法将我院267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观察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术后恢复快,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阴道、开腹、腹腔镜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经阴道组(40例),开腹组(49例)与腹腔镜组(4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无不良反应,与开腹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患者疼痛更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丁锦  唐彬  倪观太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09-1311,1315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优势。方法:选择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改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以肌瘤直径6cm为界,将观察组再次细分为A1组(<6cm)、A2组(≥6cm),对照组分为B1组(<6cm)、B2组(≥6cm),分别比较A1与B1组,A2与B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1组手术时间短于B1组(P<0.05),A1组术中出血量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短于和少于B2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安全,尤其对于较大子宫肌瘤的剔除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