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瑜  丁兵  蒋辉  万文武  李朝玉   《四川医学》2022,43(5):497-501
目的 探讨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126例,均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其中采用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67例(观察组),采用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并且未控制中心静脉压59例(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切除时间、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胆汁漏、肝断面感染、肝功能、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乳酸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郑捷  陈景繁 《广西医学》2012,34(9):1205-1207
目的 探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组21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NCVP)组21例,CLCVP组术中应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 cmH2O,保持动脉收缩压>90 mmHg;NCVP组则按常规手术操作,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 cmH2O.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切肝时间、有无气体栓塞发生及术后肝肾功能.结果 CLCV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5±141)ml,少于NCVP组(645±167)ml;CLCVP组患者切肝时间为(14.5±7.3)min,少于NCVP组(19.3±6.4)min(P<0.01).两组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气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手术切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行半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肝癌患者行全肝血流阻断(B组),分析两种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阻断时间及出血量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发生肝衰2例,A组术后未发生肝衰者。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健侧肝脏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再灌注损伤,防止术后肝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魏光亚 《中外医疗》2016,(12):77-7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B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C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45±20.92)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2.08±18.94)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95±17.83)min,A、C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11.27±2.58)d、B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53±1.85)d、C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41±1.36)d,B、C两组患者术胆红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中出血量及血流阻断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3种血流阻断法均能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半肝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安全性更高,且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2例患者行三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肝癌肝切除术,其中45例行Pringle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行半肝血流阻断(B组),17例行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C组),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A,B,C3组在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感染、胆漏、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腹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较A,C组手术时间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A,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较B,C组术后肝功能损伤严重,有显著差异(P〈0.05),B,C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性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优于Pringle阻断法和半肝阻断法,为肝癌肝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提供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肿块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该中心病房2010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4例肝脏肿块切除病例.接受Pringle法13例,半肝阻断法18例,半肝阻断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23例,比较其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3种方法在阻断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第3种方法在出血量上优于前两种方法,中心静脉压较前两种方法有显著下降,且术后肝功能损害优于第1种方法,并与第2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半肝血流阻断在肝脏肿块切除手术中可以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减少术中出血,且不增加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董科  温尔刚  俞小炯 《四川医学》2010,31(12):1731-1734
目的研究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同期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B组,n=26)组、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B、C、D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5±115)ml、(275±95)ml、(200±120)ml和(425±125)ml;C组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135±90)min、(145±65)min、(150±70)min和(140±85)min,4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术后3d和7d的血清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之明显。4组间术后3d的血浆引流总量分别为(185±30)ml、(150±20)ml、(100±30)ml和(250±80)ml,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4组出现并发症分别是4例(2/24)、3例(2/26)、2例(2/16)和6例(3/20),Pringle组患者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术后平均(8±4.5)d,C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平均(6±3.5)d。A、B、C、D4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9.
魏孟奇 《广西医学》2012,34(12):1696-169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肝脏疾病患者施行肝切除术,其中A组36例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B组29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对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3、7天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肝门阻断均能有效控制出血,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更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熊伟  俞小炯  董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99-100,103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比研究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164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A组,n=49),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B组,n=56)、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组(C组,n=59)。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A组出血最多,C组出血最少,经比较C组和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并发症例数和输血例数以C组最少,A组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3、7天,A组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肝功能恢复最快。结论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比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肝门阻断后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大鼠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监测肺动脉压(PAP).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肝血流阻断组(B组)及门静脉转流下肝血流阻断组(C组).于IR前和IR后1,6h取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数块.血气分析肝门阻断期间门脉血pH和电解质;光、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IR后PAP显著升高(P<0.05),但C组较B组更快恢复至阻断前水平.肝门阻断期间,B组pH降低显著(P<0.05,);K 较IR前升幅超过1倍(P<0.01),IR后下降,但6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Ca2 呈进行性下降.C组变化与A组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电镜观察,A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B组心肌细胞6h可见线粒体水肿,心肌肌丝断裂,细胞间隙增大,部分心肌细胞可见坏死区域,结构崩解;C组IR后部分心肌肌丝模糊,线粒体肿胀,心肌细胞局灶性坏死.结论 肝门阻断后门脉内酸性物质和高钾血症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排,肠道IR损伤是引起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垂体后叶素的使用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研究组61例)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并在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B组(对照组65例)则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并比较肌瘤术后复发率及性激素水平.结果:A组出血量、术后病率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复查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激素变化水平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垂体后叶素的使用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以起到减少出血、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慧  党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39-341,345
目的:对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39±12.22)岁,术前TIMI血流0-1级,随机分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对照组)30例,半量替罗非班组(A组)31例,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B组)31例,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术后2h心电图回落百分比(SumST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对于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TMP3、术后SumSTR>70%及LVEF等指标,A、B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3组之间术后出血事件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安全,即刻血流恢复良好,术后无复流事件少,实现了心肌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解剖性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大肝癌切除过程中的适用范围.方法 接受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病例212例,按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解剖性血流阻断法)与P组(Pringle法),按肿瘤与肝内血管的毗邻关系,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A组与P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背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A组(632±437) ml,P组(546±549)ml]、输血病例数(A组44.33%,P组3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P组术后第1天、第7天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ALT:A组术后第1天(384±171)U/L,第7天为(53±24) U/L;P组;第1天(446±253)U/L,第7天为66±30)U/L.TBIL:A组第1天(22.2±8.6) μmol/L,第7天为(17.6±5.1)μmol/L;P组第1天(25.7±8.1) μmol/L,第7天( 20.4±7.7) μmol/L]恢复的快(P<0.05);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部位分类后:中央型肝癌A组较P组:术中出血量(P=0.007)、输血病例数(P=0.026)减少;术后ALT及TBIL恢复快(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31),住院时间缩短(P =0.042).周围型肝癌A组较P组:术中出血量(P=0.000),输血病例数(P=0.001)增加;术后ALT、TBIL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性血流阻断法适用于邻近主干血管的大肝癌切除.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流  赵仁峰 《广西医学》2012,34(9):1154-1156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165例,分为A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4例,B组(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剔除肌瘤)56例,C组(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7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B组和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组<B组<A组(P<0.05);B组和C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快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C组症状缓解率高于B组、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低于B组、A组(P<0.05).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子宫及卵巢功能,较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后未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A组)与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B组)各纳入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平均进食半流时间[(5.82±1.10)d vs (7.80±1.92) d]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1.27)d vs(9.10±3.42)d]均较B组缩短(P<0.001),B组术后发生咽喉痛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01),而恶心呕吐、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胀、腹腔感染及二次手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的,并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68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B组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髁间窝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其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WOMAC评分更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升高(P<0.05),B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B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早期关节肿胀是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扫联合髁间窝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高乌甲素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妇产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吗啡组(A组)和高乌甲素-吗啡组(B组),每组50例.A组在腹膜缝合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入含吗啡2.5mg的生理盐水5ml.B组于麻醉前,将8mg高乌甲素溶于500ml乳酸林格液中,在20min内快速静滴,再于腹膜缝合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吗啡.术后4、8、16、20、24、28、32、36 h记录VAS评分、Prince-Henry评分、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2.74±4.83)h和(28.71±5.2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评分方法中,B组镇痛评分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组在24、32 h的评分降低(P<0.05),在28h的评分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高乌甲素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应用吗啡相比,可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37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如ALT、AST、TBIL,A组优于B组(P<0.05),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因缺血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对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半肝阻断组和全肝阻断组,每组各39例。半肝阻断组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采取半肝血流阻断,全肝阻断组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给予全肝血流阻断。比较半肝阻断组及全肝阻断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手术治疗后,半肝阻断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6.33±37.14)m L,谷氨酸转氨酶为(45.26±11.32)IU/L,总胆红素为(18.21±4.59)μmol/L,均低于全肝阻断组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半肝血流阻断更利于肝癌患者的术后肝功能恢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