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偏瘫导致患者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严重者甚至会使患者终生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与此同时,诸多原因导致偏瘫患者不能在专业的康复机构采取正规治疗.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张利群 《中外医疗》2012,31(29):72-7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84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给予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erg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步态平衡功能和行走能力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结果经6~8周训练后,32例患者活动能力评估总分由训练前平均分44.5分增加到训练后的85分。结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活动能力提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的临床效果。方法:87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法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strom分期等进行康复评价;对照组未采用任何康复干预手段。结果:治疗组训练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Ⅳ ̄Ⅵ比例由40%提高到96%,其中能独立步和的比例由原来的22%提高到92%,步态优良率达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通过提高髋  相似文献   

5.
舒晓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96-139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5例偏瘫步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0例,加强组235例。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护理方法设计良肢位,患肢的被动运动和按摩,肢体的主动运动训练,知识和技术上的指导等达到主动训练。结果:对患者入院时和1个月后的患肢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加强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可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可表现为剧烈疼痛发作或麻木感、烧灼样痛,或难以忍受的多种多样感觉,症状出现的时间可以是发病当时,也可发病后几个月.这些异常感觉给脑血管病的康复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使患者产生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治疗时难度大、恢复慢.我们采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120例脑卒中偏瘫并发肩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法与传统方法对肩痛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阳初玉  陈秀琼  徐薇 《西部医学》2011,23(8):1509-1511
目的了解相对固定的异常步态模式改善的可能性及训练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步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12周后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患侧下肢平衡下负重能力、步态和步行速度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患者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12周康复治疗,患者下肢FMA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步态评分在第12周有非常显著提高(P〈0.001)。患肢负重能力在4周末和12周末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01)。患者步行速度在4周末没有显著提高(P〉0.05);12周末均有显著提高(P〈0.001);后8周效果更明显(P〈0.001)。结论针对性步态训练可以改善相对固定的偏瘫异常步态,可作为矫正偏瘫步态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关节背曲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苏莉  丁萍 《吉林医学》2010,31(23):3945-3945
偏瘫患者的踝关节背曲训练是偏瘫患者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而踝关节背曲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步态。我科通过对78例踝关节背曲不充分或不能的患者进行早期训练,从良肢位的摆放,改进的桥式运动,反射区的刺激,被动活动踝关节部位,到主动踝关节背曲的诱发等综合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使其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中20例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对脑卒中患者尽早实施康复治疗,可促使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自力能力,对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开始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h或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我院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针灸与功能训练联合使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人,分组的方法为随机抽取。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以及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经过基础治疗以及功能训练之后,症状都有了好转,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症状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功能训练联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潘艳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28-228
2004~2006年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58例,男82例,女76例,年龄42~88岁,平均6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72例,脑血栓形成34例,脑栓塞52例;死亡28例,治愈38例,出院时遗有肢体瘫痪49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可见及早、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变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尽最大限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随着人口老年化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现将我科2009年3月~2009年6月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明兰 《吉林医学》2010,31(5):712-713
脑卒中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极端困难的状态。据观察,中风存活患者经积极的康复训练,其中90%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能力,未进行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则相应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经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康复护理)各42例,对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后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QOL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运动疗法,治疗30d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功量表(FMMS)评分、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骨盆训练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盆训练组患者的功能改善(优良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骨盆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