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分期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50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中医证型分布与糖尿病肾病分期之间关系。结果在500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80例(16.00)糖尿病肾病,根据糖尿病标证总出现率,血瘀证最多,其次是湿热证、湿浊证以及水湿证;根据糖尿病本证总出现率,脾肾阳虚证最少,出现10例;气阴两虚证最多,出现27例。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糖尿病肾病分期之间存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9种中医药期刊近14年糖尿病肾病(DN)文献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并从中调查DN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微机和手检相结合,查阅上述期刊中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选取符合RCT及纳入标准的文献,计算病例总数并统计中医证型.结果:在9种期刊14年刊载的34 366篇文献中,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共129篇,有7篇符合RCT及纳入标准;7篇文献152例DN中,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发生率最高,兼证的总发生率以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出现率高的本证为气阴两虚证,终末期肾病时中医本证以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血瘀兼证则贯穿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晚各期的病程始终.结论:9种中医药期刊近14年的DN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中,RCT所占的比例仍较低;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证候分布调查及早期主证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玮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8):437-439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早期主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对早期主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中医兼证以血瘀、湿邪致病发生率高;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出现率高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终末期肾病时以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血瘀、湿邪致病则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通过证候分布调查,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进行针对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较好疗效的。  相似文献   

4.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55例DN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55例患者中医证型本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34.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1.3%),脾肾阳虚证最少(13.5%),标证中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36.1%);本证证型分布与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IgG)水平均具有相关性。结论患者肾衰竭的程度与DN的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55例DN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55例患者中医证型本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34.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1.3%),脾肾阳虚证最少(13.5%),标证中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36.1%);本证证型分布与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IgG)水平均具有相关性。结论患者肾衰竭的程度与DN的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Ridit及Kappa检验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阴虚燥热证占临床前期糖尿病肾病的78.18%;气阴两虚证占早期糖尿病肾病得77.60%;阴阳两虚证占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得72.22%;阳衰瘀阻证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得83.33%,经Ridit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Kappa检验发现临床前期与阴虚燥热证强相关,Kappa=0.957;早期临床与气阴两虚证中度相关,Kappa=0.406;临床期与阴阳两虚证、终末期与阳衰瘀阻证相关性差,Kappa均<0.400。阴虚燥热证在临床前期最常见且与之强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和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医院随访1年以上且经病理学诊断的DN患者,按照Tervaet提出的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353例,病理分期情况,Ⅰ期52例,Ⅱa期90例,Ⅱb期29例,Ⅲ期141例,Ⅳ期41例;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本虚证中,阴虚燥热证13例,气阴两虚证151例,脾肾气虚证140例,阴阳两虚证49例;标实证中,寒湿证19例,湿热证68例,瘀证212例,痰瘀证54例;中医证型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肾脏生存率方面,本虚证中,阴虚燥热证生存率最高,阴阳两虚证生存率最低;在标证中,痰瘀证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分型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有规律可循,气阴两虚证、瘀血证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病理分期中的具体指标和不同的中医分型具有相关性;中医分型和糖尿病肾病的生存率相关,阴阳两虚证、痰瘀证患者生存率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DN患者16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本证5型:阴虚燥热型18例、肝肾阴虚型24例、气阴两虚型55例、脾肾气虚(或阳虚)型32例、阴阳两虚型35例;标证3型:湿浊证41例、血瘀证51例、痰瘀证33例;另选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N本证、标证及对照组患者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本证中阴虚燥热型T3、FT3、T4、FT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阴阳两虚型T3、FT3、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T3、FT3、T4、FT4水平依次为阴阳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湿浊证、血瘀证、痰瘀证T3、FT3、T4、FT4均低于对照组(P0.05),T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N的中医证型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DN进展和转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不同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选取我院住院DKD(Ⅰ-Ⅱ、Ⅲ、Ⅳ、Ⅴ期)患者273例,收集其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KD不同分期中医本证方面,Ⅰ-Ⅱ期以阴虚燥热证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IV期及V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DKD的主要证候呈现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的发展趋势;DKD不同分期中医标证方面,血瘀证贯穿DKD发生、发展的始终;DKD早期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高,随着病情进展,湿热证逐渐减少,痰浊证和寒湿证逐渐增多。结论:DKD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以血瘀、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糖尿病肾病住院时的节气,了解糖尿病肾病发病季节特点.方法 收集3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185例,Ⅳ期116例,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 证型与季节相关.糖尿病肾病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69例(37.3%)最为多见,发病节气夏季64例(34.6%)最多见.糖尿病肾病Ⅳ期以痰瘀互结44例(38.6%)为最多见,发病节气冬季38例(32.8%)最多见.结论 糖尿病肾病分期中医证型病机特点与发病节气相符合.提示夏秋季节可适当增加益气养阴药物,冬季用药应适当增加温补肾阳药物.  相似文献   

12.
向先玉  冉颖卓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9-1602
目的:通过对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的临床分析研究;了解患者中医体质与其证型分布;探求体质、证型等因素与T2DM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故而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体质及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77例(28.52%),阴虚质63例(23.33%),气虚质、湿热质42例(15.56%)。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痰热(湿)互结证有89例(32.96%),气阴两虚证有64例(23.70%),肝肾阴虚证有53例(19.63%),热盛津伤证有42例(15.56%),阴阳两虚证有22例(8.15%),兼血瘀证有30例(11.11%),兼痰浊证有27例(10.00%)。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热(湿)互结证最多;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该结论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各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4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并将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浊毒犯胃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血瘀证、水气凌心证、脾肾阳虚证为主(P<0....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3-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肾功能、尿蛋白、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对335例DN患者的分期、本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前期136例,早期102例,临床期55例,终末期42例,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临床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2例,占67.65%,阴虚燥热型44例,占32.35%,未出现阴阳两虚证;早期居首位的为气阴两虚证89例,占87.25%,阴虚燥热证13例,占12.75%;临床期、终末期患者中阴阳两虚证发生率上升至首位,分别占63.64%、80.95%。阴虚燥热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 A1c水平与中医证型无关;与瘀血证比较,痰湿证及水湿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湿证患者SCr水平高于痰湿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收集215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并对不同分期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本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Ⅳ期患者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证中均以血瘀证分布最广。2在相关证候研究中,随疾病由Ⅲ向Ⅳ期进展,阳虚证、血瘀证、血虚证有增多的趋势,而阴虚证、痰湿证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只有阳虚证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1)。3在相关症状研究中,Ⅲ、Ⅳ期患者在阳虚、血瘀、痰湿类症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以气虚证、血瘀证最为多见,证候演变基本符合"阴虚-气虚-阳虚"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及症状的特征,为其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4,(12):1652-16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中医标实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社区门诊和中医科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T2DM+I)患者,通过中医证候调查表、心理状态等相关因素分析,探索T2DM+I患者中医标实证型分布规律,并考察其与患者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120例T2DM+I患者中,临床症状以四肢乏力、发麻、口干口苦、视力模糊较为多见,中医标实证型构成中,血瘀证72例,郁热证17例,结热证12例,其他证型所占比例均小于10%。T2DM+I与FPG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2hPG有明显相关(P<0.05);标实证型与FPG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2hPG明显相关(P<0.01)。结论:多数T2DM+I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其中医标实证型分布集中于血瘀证、郁热证和结热证,T2DM+I及标实证型分布与血糖水平相关,提示失眠与标实证型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芳  洪郁芝  魏燕 《新中医》2014,46(5):154-155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根据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符合课题组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6例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25例(32.9%),血瘀阻络证15例(19.7%),湿热困脾证12例(15.8%),肝肾阴虚证7例(9.2%),阴虚热盛证6例(7.9%),脾虚气滞证4例(5.3%),阴阳两虚,血瘀内停证4例(5.3%),肾气虚证2例(2.6%),肾阳虚证1例(1.3%),提示本病是本虚标实,本虚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多以血瘀、湿热为主。76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有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中医证型仍是以气阴两虚为主,血瘀阻络,湿热困脾,肝肾阴虚及阴虚热盛为其次;10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其次脾虚气滞证;4例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二种其他微血管病变,多有中医证型复杂,多个证型重叠。结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本虚标实为核心,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湿热、阴虚热盛为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间关系。方法将20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Ⅲ期组和对照组,分别收集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aemoglobin A1 c,HbA1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指标。对Ⅲ期组病例按照本证、标证进行辨证分型。结果Ⅲ期组与对照组比较,病程[(107.74±96.19)、(82.03±79.10)个月]、BMI[(26.25±4.02)、(24.95±3.56)kg/m~2]、Scr[(71.93±24.24)、(65.91±13.7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证气阴两虚证38例,所占比率最高,为36.19%;标证瘀证51例,所占比率最高,为48.58%;本证中脾肾气虚证组MALB(mg/24 h,128.77±103.59)高于阴虚燥热证(88.43±68.93)和气阴两虚证组(82.60±55.22),本证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三组间HbA1c比较(%),瘀证(10.73±2.71)、湿证(8.80±2.19)、痰瘀证(8.8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mmol/L)水平三组间(2.29±1.58,4.37±5.92,2.4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BMI及Scr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发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兼瘀证常见;MALB与脾肾气虚证更相关;HbA1c与瘀证更相关;TG与湿证更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问卷,对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条目中,本虚证表现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标实证表现以内热和痰湿为主;进一步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型糖尿病的7个证候类型。结论:2型糖尿病本虚证中,气虚证和阴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并见,也有单纯气虚证或单纯阴虚证。标实证中,热证普遍存在,也兼有血瘀证。从症状出发,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360例DN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BUN、Scr)、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DNⅢ期136例,DNⅣ期144例,DNⅤ期80例,其中Ⅲ期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51.5%)为主,Ⅳ期以气阴两虚证(33.3%)为主,Ⅴ期以脾肾阳虚(45.0%)为主。标证的分布各期则以瘀血和湿浊多见。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血糖(BS)与中医证型无关;瘀血证和湿浊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证患者(P<0.05或P<0.01)。结论:DN证型演变规律为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证以瘀血及湿浊为主。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瘀血证及湿浊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