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价盈江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盈江县2001-2013年疟疾疫情和项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2001-2002年)报告疟疾病例2 966例,年均发病率573.65/10万,死亡20例,死亡率3.87/10万,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8.41%;项目实施后(2003-2013年)报告疟疾病例6 960例,年均发病率186.15/10万,死亡15例,死亡率0.40/10万,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5.08%。项目实施前后相比,疟疾发病率下降了67.55%,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下降了39.60%。结论盈江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后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保山市2003-2008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疟疾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保山市2003-2008年共有确诊的疟疾病例15 762例,发病率为108.63/10万,占总报告传染病的36.95%,位居报告传染病之首;死亡31例,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1.97%.其中间日疟11 128例,占总发病数的70.60%;恶性疟3 675例,占23.32%;混合感染93例,占0.59%;未分型866例,占5.49%.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4.87%.发病最高的是腾冲县,共发9 021例,占全市发病数的57.23%,发病最低的是昌宁县,共发37例,占0.23%. 2005年发病最高,共发3 940例,占各年份发病总数的44.58%.通过认真完成"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疟疾项目"和常规疟疾防治的各项工作内容,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从2003年的2 585例下降到2008年的1116例,下降率为56.83%.结论 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自2005年回升以后每年都有所下降,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继续按照目前这种主要围绕血检、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根治、流动人口管理、主动病例侦察、内源性疫点处理、重点人群发放预防药和进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防治,以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广西疟疾流行情况,评价防治措施和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1年疟疾发病情况、调查数据、防治疟疾措施和效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综合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67/万下降至1987-1999年1/万以下,2000-2011年降至1/10万以下;疟原虫阳性率从1954年18.93%(3 490/18 433)下降至2010年和2011年的0(0/282 714和0/217 185)。2003-2011年,全自治区未发现本地感染恶性疟。结论广西基本消除疟疾,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成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平湖地区1991~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1~2000年深圳市平湖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疾防治效果。结果 1991~2000年平湖地区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趁势;1995年后外来人口疟疾发病主要是复发和输入性病例;7-10月为发病高峰,青年人发病率高;发病率从1991年229.94/10万降至2000年4.00/10万。结论 深圳市平湖区疟疾管理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经验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从2001年疟疾带虫发病率0.55/万(26/48.8),下降至2010年为0.结论 10年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疟疾带虫发病数极明显的下降,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平乐1950-2011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该县疟疾防治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950-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及监测资料,用流行病学常规统计方法及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历年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从1955年的1 260.26/10万波动性降至2003年的0.9/10万,其中60年代呈现一过性发病高峰,1961年发病率达3 386.93/10万,1981年后未发现内源性疟疾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2004年后该县未发现内外源疟疾病例。虫种在不同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域,70年代前恶性疟(PF)、间日疟(PV)和三日疟(PM)并存,70年代后为间日疟流行。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防治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流动人口中疟疾感染的可能仍存在,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今后防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州5年来疟疾控制情况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5年来全州疟疾的疫情资料、防治措施、人口相关资料和地理气候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5年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002年25.40/万、2003年21.47/万、2004年15,31/万、2005年7.54/万、2006年4.39/万。结论经过5年的疟疾防治,全州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疾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三年来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加强疟疾病人的管理及预防服药,加强疫情管理,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规范发热门诊,强化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健康教育的力度。结果项目地区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2004年比2003年和2005年比2004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下降66.49%和2.40%。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疫情漏报率显著下降,现症病人治疗、疟史休治等抗疟措施落实程度有很大提高,居民和小学生对疟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群众对疟防工作的依从性已有了明显改进。结论项目地区目前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九五”期间我市疟疾防治效果,为制定“十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广东省疟疾防治技术常规》要求,开展防治效果研究。结果 五年共血检发热病人90865例,阳性率为0.51%,比前5年(1991-1995)下降81.29%;本地居民疟疾平均年发病率为1.44%/10万,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为45.41/10万;丘陵山区和平原区发病率有显差异。结论 采取防治传染源和防蚊灭蚊并重的综合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防治效果显。  相似文献   

11.
李加全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87-1188
目的通过分析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执行前后的疟疾发病情况,了解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前期执行意义,为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后期工作和常规的疟疾防治及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执行服务。方法对两县项目执行前后的疟疾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前期限执行意重大,对两县的疟疾防治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内源性疟疾发病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腾冲县内源性疟疾发病的控制更为突出,下降6.90%。结论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对两县内源性疟疾发病的控制具有较好的作用,相对内源性疟疾的控制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执行对外源性疟疾发病的控制作用却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国家策略申请(NSA)项目实施一年(2010.7-2011.7)情况,为制订消除疟疾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疟疾NSA项目各种活动报表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省NSA项目实施一年,无恶性疟报告病例,年血检率为1.39%,疟疾病例(含疑似病例)规范治疗率达89.8%。结论 NSA项目实施一年,海南省"三热"血检率、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等项目活动均达到全球基金项目工作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一年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海南省疟疾疫情报告、项目月报表、季报表、基线调查及2007年度专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覆盖全省16个市县,2007年发病数较上年同期下降8.36%,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1年完成发热病人血检148012人次,病例(含疑似病例)治疗50239人次(间日疟35328例,恶性疟14911例),项目地区居民带虫率较基线调查水平1.19%降低至1.12%。24h内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的比例较基线调查水平20.09%上升到24.22%、疟疾病例1周内报告的比例较基线调查水平19.6%上升到24.64%,达到了项目第一年的目标要求。结论海南省实施第五轮海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2000~2008年疟疾防治、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近年来疟疾防治和监测效果以及疟疾疫情的变化,为今后的疟疾工作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收集各市县2000~2008年疟疾防治、监测以及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海南省2000~2008年疟疾年发病率在2.22~11.52/万,2001~2004年疟疾年发病率上升,200~2008年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00~2008年现症疟疾病人治疗人数为100785人次,季节性抗疟集体服药248927人次,对象服药180130人次;季节性杀虫剂浸泡蚊帐113969张;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1642509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303371人次。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南省疟疾在村内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少,疟疾病例多为疟区上山作业的人员和进入疟区的非疟区流动人口,对这些人群进行疟疾监测和防治已成为海南省疟疾工作的主要内容。2003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疟疾年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且已连续4年无疟疾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3—2013年,中国实施了5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作为疟疾防治领域接受援助资金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执行时间最长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在项目申请、执行、监督、评估等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依托我国健全的卫生和疾控体系,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基于绩效的资金拨付机制和贯穿项目全周期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依据当地疟疾防治规划编制的项目计划、基于绩效的项目管理和严格的财务管理理念、贯彻始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和规范的痕迹资料管理和广泛的多部门合作机制,保证了项目的规范执行,促进了中国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管理特点和经验,可为我国今后公共卫生援外项目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和流行动态,为调整疟疾防治对策和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 2011年疟疾疫情、疟疾调查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广西检出疟疾患者2406例,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0.91/10万下降至2011年0.21/10万.其中,2001~2008年发病率下降3.30%~43.75%,2009~ 2011年发病率上升11.11%~ 61.54%.监测12年,检出本地感染疟疾患者312例,占全自治区疟疾患者总人数12.97%(312/2406);检出输入性疟疾2 094例,占全自治区疟疾病例总人数87.03%(2094/2406).结论 广西本地感染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是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和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