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内动脉(left mammary thoracic artery,LIM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Y型复合桥血管的术中即时血流量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24例在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OPCAB)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中应用Y型复合桥血管(LIMA-SV)。术中使用TTFM进行桥血管血流测定。出院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评估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OPCAB。平均吻合移植血管2.5 ±0.5支。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SV单根组和SV序贯组之间Y型复合桥血管主干(近端LIMA)的平均血流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远端LIMA(LIMA-LAD)平均血流也无明显差异(P>0.05)。而SV序贯组的SV主干的平均血流要高于SV单根组(24.6 ± 9.8 ml/min vs 19.2 ± 5.7 ml/min, P=0.056)。两组之间不同靶血管的PI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显示,所有桥血管的总通畅率为96.7% (59/61)。其中LIMA桥的通畅率为100% (24/24),SV桥的通畅率为94.6% (35/37)。 结论 LIMA-SV Y型复合桥血管能够为SV和远端LIMA提供足够的血流,中期通畅率良好,对不能获取右乳内动脉或桡动脉且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共完成OPCAB 64例.全麻气管插管后,连续有创动静脉压监测,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注入,肝素化后维持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300 s.常规取左乳内动脉及下肢大隐静脉备作搭桥血管.远端吻合口吻合时,采取心脏与心包之间垫湿纱布,心脏表面稳定器(MEDOS)固定.大部分病例心脏表面固定为非吸附性固定.在远端各吻合口吻合时,均应用冠状动脉内分流栓(inshunt).本组61例首先完成左乳内动脉(LIMA)至LAD的血流重建.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房颤24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心功能不全5例、二次开胸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血栓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访1~52个月,平均26个月,除2例患者分别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发生心肌再梗死,其中1例死于泵衰竭外,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 OPCAB对于许多高龄(≥70岁)、心功能低下(EF<40%)、肝肾功能不良、升主动脉钙化、有出血倾向、卒中后遗症等体外循环的高危患者,也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OPCAB手术成功率在于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估心外膜超声结合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有8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术中应用了心外膜超声及TTFM,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5.6岁。搭桥采用全动脉化方案(左侧乳内动脉 双侧桡动脉)9例,全静脉化方案(Y型桥)2例,其余均为左侧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常规方案,静脉桥均采用先吻合主动脉近端的方式,且均为序贯桥;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检测桥血管发现流量低及血流阻力高,遂拆除原吻合口重新做桥血管吻合,再次检测流量及血流阻力满意。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术毕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均达到临床标准;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围术期急性心梗及死亡病例,术后无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主动脉损伤等主动脉不良事件,术后短期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复发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心外膜超声,可以有效避开粥样斑块,将吻合口做在内膜相对光滑的靶血管上,有利于保证吻合口的近、远期通畅;术毕应用TTFM,可以即时检测桥血管流量及血流阻力,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升主动脉钙化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8年3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435例。在施行OPABG行主动脉近端吻合时使用吻合装置EncloseⅡ系统吻合。观察患者吻合后桥血管血流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死亡5例(1.15%),其中3例并发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呼吸衰竭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术中搭桥2~5支,平均(3.11±0.08)支,使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做近端吻合口561个,其中大隐静脉(GSV)吻合口458个,桡动脉(RA)吻合口103个,吻合完成后使用流量仪测定桥血管流量(22.15±7.26)ml/min,与同期使用侧壁钳者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与使用吻合器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因主动脉近端操作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冠脉搭桥近端吻合辅助器(Enclose Ⅱ)在不停跳冠状动脉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我们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在施行OPCAB手术时应用Enclose Ⅱ行主动脉近端吻合,男性109例,女性39例,年龄51~83(60.1±3.2)岁.结果 应用Enclose Ⅱ完成近端吻合口298个,其中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吻合263个,桡动脉35个,平均(2.01±0.80)个吻合口/例.围术期无死亡,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术中未出现升主动脉破裂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结论 OPCAB术中应用EncloeⅡ完成近端吻合口,减少和减轻了对升主动脉的操作和损伤,尤其对主动脉钙化严重的患者,能有效避免因主动脉操作而引起主动脉破裂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降低因斑块脱落引起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对 2 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Cabrol手术 10例 ,Bentall手术 7例 ,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搭桥转流手术 6例 ,升主动脉与双髂总动脉搭桥转流结合动脉内膜开窗手术 1例 ,升主动脉夹层缝闭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1例。结果 :2 4例生存 ,1例Bentall手术左冠状动脉吻合口出血而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人 ,手术中当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缝合于人工血管有困难时 ,采用Cabrol手术 ,使吻合口无张力而且对合严密 ,避免了冠状动脉开口周围内膜撕脱和吻合口漏血。对于DeBakeyⅢ型的病人 ,采用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或双髂总动脉搭桥转流术结合动脉内膜开窗术 ,治疗效果满意。对于手术中无法止血的主动脉漏血和左心室漏血 ,采用瘤袋或自体心包包裹漏血区 ,然后与右心房进行搭桥吻合 ,将漏血引入右心房而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Enclose)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脑保护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手术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15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相同手术应用侧壁钳钳夹主动脉侧壁手术的20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脑保护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脑梗塞发生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死亡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Enclose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为升主动脉存在钙化和斑块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机会.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期随访较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期间使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升主动脉进行吻合时,需钳夹部分升主动脉侧壁,由此可能引起钳夹部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增加脑栓塞的发生率〔1〕,同时还可能引起桥血管阻塞、降低其通畅率〔2〕。我们在OPCAB中应用新型吻合辅助装置———Heartstri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4月我科行OPCAB的患者中38例应用Heartstring行近端吻合。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41~77(65.9±9.8)岁。心功能Ⅱ级者26例,Ⅲ级者12例。LVEF(61.3±11.1)%。患者均存在多支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Y型复合桥血管(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在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中的应用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38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应用Y型复合桥血管的MIDCAB临床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56~83〔平均(67.8±8.2)〕岁,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评估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率。结果全例均顺利完成MIDCAB,无术中转正中开胸,平均手术时间为(3.6±1.1)h,24例采用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Y型复合桥血管,14例采用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Y型复合桥血管,平均吻合移植血管(2.7±0.5)支。无围术期二次开胸止血、无术后脑卒中发生以及围术期心梗发生,围术期新发心房颤动3例,经对症治疗恢复窦性心律;肾衰竭1例,经血液透析治愈;ICU入住时间(52.8±19.2)h,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1年通过冠状动脉CTA随访显示,桥血管的总通畅率为97.1%,其中全部患者左胸廓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通畅率为100%,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组出现桡动脉桥血管线征1例,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桥血管阻塞1例,累积桥血管通畅率: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桥血管与靶血管吻合通畅率为95.8%,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与靶血管吻合通畅率为92.8%(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而言,MIDCAB术中采用Y型复合桥血管安全、有效,中期通畅率良好。全动脉桥血管(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是最佳方案,但对于桡动脉无法使用或获取后可能发生手部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复合桥血管仍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超声瞬间血流仪在术中评估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的血流情况。方法:2013-01至2015-07期间300例患者接受OPCAB,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LAD)吻合。70例患者采用MIDCAB,为MIDCAB组,同期有230例患者采用传统正中开胸OPCAB,为传统OPCAB组。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血流测量。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及LIMA桥血管的平均流量、搏动指数、舒张期充盈百分比和血流波形。结果:传统OPCAB组和MIDCAB组的手术输血量分别为(3.00±5.42)U和(1.06±2.17)U;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分别是(2.84±9.93)ng/ml和(0.69±1.74)ng/ml;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是(27.90±66.90)h和(14.20±20.80)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分别是(64.10±89.60)h和(35.20±39.20)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IMA至LAD的桥血管平均流量[(29.45±18.19)ml/min vs(29.04±15.85)ml/min]、搏动指数(2.68±1.19 vs 2.44±0.84)、舒张期充盈百分比[(71.47±11.12)%vs(70.25±11.3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进行LIMA至LAD搭桥,采用MIDCAB可取得与传统OPCABG同样的效果,术后早期吻合口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钙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现钙化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不一定都有钙化。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但有时二者却缺乏很好的相关性。现就冠脉钙化的发生机制,冠脉钙化及积分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冠脉钙化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挑战性。现从冠状动脉左主干的解剖特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病因形成、左主干病变的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治疗、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器械选择、治疗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存在冠脉旁路移植术禁忌证、拒绝外科治疗或经严格选择的左心功能正常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病人,冠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and prospective trials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ith stents vers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CABG) for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UPLM) stenosis.

Methods

Th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and EMBASE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until July 2017.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was use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9 studies with 16,900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Pooled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cause mortality (odds ratio [OR] 0.94; 95% CI 0.74-1.20) and cardiac death (OR 1.04; 95% CI 0.74-1.47). However,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PCI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 all-cause mortality rate at 30-day follow up (OR 0.48; 95% CI 0.26-0.89). The stroke rate in PCI was lower in short-term follow up (OR 0.45; 95% CI 0.23-0.88) and long-term follow up (OR 0.36; 95% CI 0.27-0.47). On the other hand, PCI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1.59; 95% CI 1.34-1.88),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OR 2.47; 95% CI 1.80-3.37) 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OR 2.10; 95% CI 1.72-2.57) compared to CABG in the pooled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risk of strok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CI compared to that in CABG. Therefore, PCI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stroke. Additionally, in short-term follow up, PCI was reported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UPLM patients compared to CABG. However, CABG caused fewer complications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揭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测量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通过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测及方法、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钙化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钙化与全因死亡及钙化的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优秀无创评价测试工具。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但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性价比,而且它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本次综述的目的是对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的概述;对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新兴领域,包括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进行讨论,以及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局限性和突出展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连接于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与某一心腔或心脏周围血管之间的先天性或获得性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在先天性心脏疾病中为0.13%,而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0.002%。最主要的症状为"窃血现象"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症状。经典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目前冠状动脉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室晚电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心室晚电位(VLP)、心律失常事件(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145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的定性分析和24小时Holter监测,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长期随访观察。119例(失访26例)随访14.1±7.1(4~36)个月,发生AE7例。VLP阳性者AE发生率25%(4/16),明显高于VLP阴性者AE的发生率2.9%(3/103),P<0.001;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之间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果提示VLP与AE密切相关,但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探药物涂层支架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冠脉多支病变220例,行DES置入术148例,行CABG术72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并临床随访24个月。结果:随访327例患者(93.42),围手术期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两组间无差异。心力衰竭发生率CANG组高于DES纽(P〈0.05),死亡发生率CABG组高于DES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随访结果,再发心绞痛DES组高于CABG组(P〈0.05),靶血管重建,DES组高于CABG组(P〈0.05)。病死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70/72(97.22)及DES143/148(96.62)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远期效果也较好,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再发心绞痛及需血运重建者DES5/148(3.38)组高于CABG0/72(0)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