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术后颅内压监测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颅内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ICP正常和轻度增高者全部成活,2例致残,10例中度增高者无死亡,致残2例,2例重度增高者死亡1例。结论颅内血肿术后ICP监测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重要依据,颅内血肿术后给予ICP监测,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行脑瘤术的患者就术后护理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50例脑瘤患者,采用脑瘤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实时掌控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术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经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在护理期间,有2例患者并发颅内感染,1例患者出现严重脑水肿,另有2例患者有出血现象,针对这一系列并发症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明显好转。结论 针对脑瘤术后患者,应对其进行密切观察,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良性颅内压增高是临床较少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神经乳头水肿的高颅压症状.我科于1996-2007年收治良性颅内压增高患者16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及意识障碍,局部症状如癫痫发作、感觉障碍、失语、对侧半身或单一肢体肌力减弱等。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数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情况下发生[1]。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水肿反应重,术后24h是颅内再次出血的高峰期,术后1周内为脑水肿高峰期[2]。颅内高压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  相似文献   

6.
我有个亲戚,今年56岁,身体一直健康。前段时间突然出现头晕到医院做检查,发现是脑瘤。后住院进行了脑部肿瘤摘除术,术后恢复得还可以,就是常感觉疲惫,头部还微微疼痛。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护理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南京唐读者  相似文献   

7.
秦淑琴 《首都医药》2014,(22):86-87
目的: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监测组对3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应用;对照组对2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经验进行调整引流量及应用脱水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持续颅内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张建英  王全华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44-1045
脑瘤术后所致的颅脑损伤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转归和康复,因此,临床观察与护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及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患者的效果,以供护理工作参考借鉴。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使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其预后更好,患者并发症发生少,甘露醇使用剂量少,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其需要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确保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恶性脑瘤化疗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102例进行化疗的恶性脑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化疗及护理后出院,干预组除常规化疗外,还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庭访视后的焦虑抑郁白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访视对恶性脑瘤化疗患者有重要意义,使化疗病人掌握化疗相关知识的同时,消除病人思想顾虑,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良性多见,部分为恶性,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尤其多见于老年人。脑膜瘤多分布于矢状窦旁、鞍结节、筛板、海绵窦、桥小脑角、小脑幕等,其中有50%的颅内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旁[1]。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脑膜瘤全切或次全切已能达到满意效果,但因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及因肿瘤压迫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及肢体运动障碍。如何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是医护  相似文献   

12.
本院1995年9月-1996年5月对28例术前高颅压患开颅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护理经验。方法 48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分为ICP监测组24例和对照组(未进行ICP监测)24例,ICP监测组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护理,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照组按照医嘱执行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对比ICP监测组与对照组的预后。结果采用GOS评估系统进行预后评估,ICP监测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动态ICP监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辅以细致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应用有创性颅内压(ICP)监测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52例,根据家属是否同意在术后行ICP监测,分为监测组(24例)及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甘露醇使用、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肾功能损害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病死率、再出血率、肾功能损害率、颅内感染率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及天数、肺部感染率、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重型、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留置ICP探头,可随时了解颅内压波动,指导临床治疗,有助改善预后,是精准控制ICP及脑灌注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章勤 《淮海医药》2014,(2):185-186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将3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持续颅内压监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 GCS)、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通过治疗护理,2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时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恶性胶质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72例术后恶性胶质瘤,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术后尽早开始放疗,用6或8MVX线先全脑照射DT36—40Gy/4周,再局部照射DT20~24Gy/2~3周。加用化疗者,局部照射开始时加用MVF方案化疗1周期,以后每4~6周重复1次,共2~3个周期。结果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21.3%、16.8%。死亡原因以肿瘤局部复发为主,其次为脊髓种植和其他系统转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著影响顸后因素为:放疗时机、是否加化疗、切除程度、病理分级。结论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应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切除,术后尽早放疗加化疗能够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郭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1563-1564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颅内压临床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监测组43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持续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值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用量,不行颅内压监测.监测组同时给予持续颅内压和血压监测,每隔30 min巡查1次,并详细记录颅内压值及血压值,保持持续颅内压在6~20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内,控制血压,并根据持续颅内压值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用量.比较对照组和监测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有效率为83.7%,对照组有效率为55.8%,监测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死亡率为4.7%,对照组死亡率为14.0%,监测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颅内压临护有助于帮助判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并能改善患者预后,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孤立肠球菌(Entercoccus svliturius)是肠球菌属中一个较新的种。我们从1例脑瘤术后病人的脑脊液中分离到该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酉德  张伟 《贵州医药》2021,45(3):425-427
目的 研究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纳入的98例HICH患者,依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49例,研究组给予ICP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记录所有实验对象的初始血肿量、吸取血肿量、体积比、血肿排空、住院时长,同时进行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