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考察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和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采用HPLC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计算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沙棘总黄酮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回肠、十二指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3.405×10-2,3.649×10-2,5.671×10-2,沙棘总黄酮质量浓度在50 ~200 mg·L-1时,Ka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累积吸收量随药物质量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结论:沙棘提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均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且在小肠有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3.
五味沙棘冲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味沙棘冲剂系根据《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收载的五味沙棘散进行剂型改进的品种 ,该方为蒙古族验方 ,由沙棘、木香、白葡萄干、甘草、栀子等五味药材组方。沙棘膏由沙棘果加水熬炼而成 ,沙棘果中含有7种黄酮类化合物〔1〕,其中含有槲皮素 (Quercetin) ,临床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缓解心绞痛 ,改善心律 ,特别是对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有显著疗效 ,为此我们测定了五味沙棘冲剂中以槲皮素为代表的总黄酮含量 ,以助于制定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栀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65∶35),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70 nm,进样10μL;综合以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总量为指标选取最佳工艺;采用L_9(3~4)正交实验法,优取醇提法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75%乙醇,物料比为1∶8,提取1 h,提取2次。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是0.427 mg/g、0.370 mg/g、2.833 mg/g。结论:确定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栀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泡腾片剂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中成药沙棘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多成分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柰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365 nm,以槲皮素为内参物计算异鼠李素和山柰素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专属性好;与外标法对比,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耐用性好。结论 优化的薄层色谱法与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靠、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沙棘颗粒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HPLC-MS/MS分析方法,用于沙棘膏中3种黄酮类成分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该实验选用正常SD大鼠,单剂量灌胃沙棘膏(槲皮素26.35 mg·kg-1、山柰素4.040 mg·kg-1、异鼠李素31.37 m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HPLC-MS/MS)系统进行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血药浓度测定,以kinetica 5.0.11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房室动力学拟合,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经方法学考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500~600.0 μg·L-1(R2=0.998 5),1.000~80.00 μg·L-1(R2=0.998 5),10.00~800.0 μg·L-1(R2=0.998 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4%,血浆样品冻融1次,-20 ℃放置15 d,室温放置6 h以及处理后的分析物-20 ℃放置24 h的稳定性均良好,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沙棘膏后的药代参数如下,槲皮素t1/2β(113.3±19.37) h,AUC0-t(12 542.14±3 504.05) μg·h·L-1,MRT0-∞(119.6±13.29) h,Cmax(164.6±27.33) μg·L-1,Tmax(5.199±0.840 3) h;山柰素t1/2β(79.85±17.15) h,AUC0-t(934.51±94.59) μg·h·L-1,MRT0-∞(81.50±13.75) h,Cmax(80.15±14.24) μg·L-1,Tmax(3.827±0.902 7) h;异鼠李素t1/2β(118.3±20.73) h,AUC0-t(26 067.77±4 124.60) μg·h·L-1,MRT0-∞(129.0±16.30) h,Cmax(269.6±29.32) μg·L-1,Tmax(6.513±1.450) h。该文所建立的灵敏、准确的HPLC-MS/MS检测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分对垂盆草生长发育、有效成分积累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索高产优质垂盆草的水分条件。方法设置5个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5%~20%(S1)、35%~40%(S2)、55%~60%(S3)、75%~80%(S4)、95%~100%(S5),收获时测定生长指标、产量、多种活性成分含量及多种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S4处理显著提高垂盆草最大分枝长、叶片层数、分枝数,而S1处理导致植株生长受抑。总黄酮含量以S4处理最高,S3处理次之,S5处理最低。总酚含量以S3处理最高,但与S4处理无显著差异。各处理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及三者总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以S1处理最高,S4、S3处理次之,S5处理最低。S4处理获得最高活性成分产量,S5处理次之,S1处理最低。垂盆草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TBARS法)及还原能力均以S4处理最强。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与槲皮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3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比较垂盆草药材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75%~80%田间持水量的土壤水分利于垂盆草高产优质兼得。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建立高良姜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 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检测波长:360nm。结果:槲皮素浓度线性范围0.962-24.05μg/mL,r=0.99994;山柰素浓度线性范围1.008-25.2μg/mL,r=0.99990;异鼠李素浓度线性范围0.983-24.575μg/mL,r=0.99996,样品平均回收率为槲皮素97.97%,RSD=1.59%(n=6);山柰素97.35%,RSD=1.86%(n=6);异鼠李素98.11%,RSD=2.37%(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中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优选芪红胶囊水提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提取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量等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结果:最优工艺为用12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得到的芪红胶囊水提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坤净阴道泡腾片中呋喃唑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坤净阴道泡腾片中呋喃唑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BP C18柱(4.6 min×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54 mm.[结果]呋喃唑酮的平均回收率为100.80%,峰面积(RSD)=0.5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坤净阴道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水溶性银杏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溶性银杏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银杏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工艺。结果:水溶性银杏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2倍量的水,采取超声提取的方法,提取2次,每次30min。结论:该方法能充分有效的提取水溶性的银杏总黄酮,可作为提取水溶性银杏总黄酮的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9.
甘草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甘草酸粗品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甘草酸粗品收率及251nm处紫外吸光度值为指标。考察加水量(A)、煎煮时间(B)和酸沉PH值(C)3个因素,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及药材粉碎度对甘草酸粗品收率的影响。结果:优化的甘草提取工艺条件为A1B2C1。加水量≥24倍甘草能得到较完全提取。不同粉碎度提取所得的甘草酸粗品收率依次为:最粗粉≌粗粉>细粉>饮片。结论:加水回流2次(15倍,1.25h,12倍,1h),酸沉为PH1。加水量≥24倍基本能提取完全。提取时以最粗粉或粗粉作为原料,软饮片及细粉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慢性脑缺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a+-K+-ATP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制作SD种大鼠慢性脑缺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片组(0.7 mg·kg-1)、通络醒脑泡腾片高、中、低剂量组(7.56,3.78,1.59 g·kg-1),另取10只假手术动物作为对照组。10 mL·kg-1·d-1连续灌胃90 d。给药第86天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第90天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脑组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制片、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区Na+-K+-ATP酶的表达。 结果:通络醒脑泡腾片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缩短训练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第一象限进入次数、经过逃逸平台次数和进入有效区域次数(P<0.05);病理形态学检测表明,模型组病理积分极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剂量组较模型组病理积分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Na+-K+-ATP酶平均吸光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的平均吸光度较模型组极显著增高(P<0.01)。 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具有改善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病变,促进海马区Na+-K+-ATP酶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