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治疗耳石症(BPPV)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者设作对照组(51例),于此基础上加以手法复位治疗者设作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1%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10.32±3.70)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经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与手法复位配合治疗后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8例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头晕残障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较对照组(75.86%)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仍伴有残留症状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后,残留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苗药定眩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眩晕症状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法复位后仍有明显眩晕的耳石症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苗药定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定眩汤治疗耳石症残余眩晕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痰定眩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痰浊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定眩方加减,均治疗30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总分及其子指数躯体(P)、功能(F)、情绪(E)评分,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峰值,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DHI、P、E、F及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BA、LVA、RVA血流峰值对比,观察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85.4%(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祛痰定眩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复位后残留症状有确切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8):999-100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服用温胆汤加减,疗程为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组头晕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疗程开始1周后两组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能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成功残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予复位成功后残留头晕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加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6 mg/次,3次/d。疗程均为14 d。对比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组DH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针灸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成功残留头晕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 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100 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各 50 例。 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接受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评分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 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能够起到理想 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项针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项针治疗优于口服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且随诊观察复发机率低;针刺治疗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银杏酮酯滴丸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体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CD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明显,起效快,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二者联用有相互协调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用温胆汤加减,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后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可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30 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晕残障问卷(DH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69.57%(32/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DH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吴海萍 《新中医》2021,53(7):135-138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中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 (ET-1)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以及左椎动脉(LV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RVA及LV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可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2例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30天后评估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头晕残障问卷评分。结果 2组残留症状均得以好转,且观察组各项残留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经天麻钩藤饮治疗后残留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倍他司汀联合降浊升清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于我中心的8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司汀联合降浊升清汤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眩晕症状评分、DHI评分、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DH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且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疹、嗜睡、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症给予倍他司汀联合降浊升清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纠正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两药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着手,运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从而丰富中西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口服治疗,治疗期为7天。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采用全分析集(FAS)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结果分别为92.5%和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疗效显著,中西结合治疗可以尽快的达到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祛痰逐瘀法治疗耳石症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祛痰逐瘀法治疗,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逐瘀法治疗耳石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中医》2021,39(8):167-169
目的:观察自拟涤痰止晕方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疗效及对症候积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3.1~2017.1期间收治的70例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耳石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予以西药倍他司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涤痰止晕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评分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走路不稳、头晕目眩、项肩背痛、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独立能力五个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涤痰止晕方辅助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对比,初步验证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提供新思路,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变化、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变化和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变化以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眩晕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似。2)治疗前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及随访眩晕复发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总疗效相似,但在改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健康状况量表评分方面耳穴压豆治疗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且能够减少眩晕复发次数、缩短眩晕复发持续时间,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小雪 《光明中医》2024,(6):1146-1149
目的 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诊治的BPPV手法复位后仍有残留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手法复位基础治疗,治疗组以息风化痰通络为治则自拟定眩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24/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感、DHI总分及VAS评分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 0.05)。结论:应用息风化痰通络法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