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观察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非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疗程为14 d。治疗前 后均进行头颅3D-ASL检查来测量梗死灶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rCBF高于对照组(0.97±0.45 vs 0.35±0.15,P =0.003)。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丁苯酞(NB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 筛选首次发病48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NBP治疗组(NBP组)及安慰剂组.NBP治疗30 d为1个疗程.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CD133 +/KDR+标记细胞作为EPCs标志.分别检测入院当天(基线期)、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外周血EPCs水平;并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及病程90 d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 NBP组第7天、第14天、第30天时EPCs数量较基线期显著增加(均为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安慰剂组(分别为P<0.05、P<0.001、P<0.001).NBP组第7天NIHSS评分较基线期无明显改善(P >0.05);NBP组第14天、第30天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期(均为P<0.05)及同期安慰剂组(P <0.05、P<0.001).NBP组第90天NIHSS评分较第30天有进一步降低(P<0.05).发病后3个月内NBP组缺血事件稍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随访期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NBP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评分,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EPCs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05—2015-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05-2016-10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同时对比2组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V)、脑血流速度(CB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Mo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BV、CBF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ASL) 指导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高效的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 栓的技术。 方法 入选发病至就诊时间大于3 h,在MRI-ASL指导下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在MRI灌注加权像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至溶栓时间、影像学检查至溶栓时间、发病90 d的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1分]率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等。 结果 ASL组和PWI组相比,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出血转化率也无显著差异。ASL组影像学检查至 溶栓时间短于PWI组([ 65±15)min vs(73±11)mi n,P=0.031]。 结论 ASL较PWI技术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可以减少延误时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8,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为胃肠道不适,未经特殊处理。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72 h以内,按照随机数字表依次进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 观察治疗前、治疗14 d后患者HIHSS、Barthel 指数及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2组患者BI指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组患者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脑血流量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中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减少(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脑缺血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慢性脑缺血灌注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5例,临床表现为慢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11例。使用3.0TMR成像系统对受试者除行常规MR平扫外,还行Q2TIPS的ASL扫描。观察所得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彩图有无灌注减低区,对灌注减低区采用注量变化程度来显示灌注变化的情况。结果在健康志愿者,ASL技术可清楚显示脑灰质、白质及深部核团的不同血流分布,灰质血流量明显高于白质。在11例颈内动脉系统脑缺血患者中3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其ASL灌注图显示双侧脑血流分布对称,无rCBF减低区,余8例患者共发现17个区域的rCBF较健侧明显减低。结论ASL可用于脑缺血患者的脑组织灌注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和蒙特利尔认知 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SL,t-ASL)是一项新型的磁共振灌注技术,不同于3D-ASL的非特异性全脑灌注,t-ASL可选择性标记感兴趣动脉以判断单支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中,t-ASL可应用于责任供血动脉判断、侧支循环等脑供血代偿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本文就t-ASL在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索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期及判断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根据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距起病时间的长短分为6 h组,6~24 h组,24~48 h组,48~72 h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行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评估DWI图像及常规MRI图像显示病变的情况,测定各时间段病灶的ADC、健康对侧相应位置的ADC值、病灶中心及边缘的ADC值。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发病时间6 h的病例10例,常规MRI图像阳性检出率为0(0/10),DWI阳性检出率为100%(10/10);发病6~24 h的病例27例、24~48 h的病例13例、48~72 h的病例12例,总共52例,其中常规MRI阳性检出率为88.4%(46/52),DWI阳性检出率为100%(52/52)。不同时间段病灶侧ADC值与健侧ADC值分别为:6 h组(0.601±0.079,1.261±0.085)×10~(-3)mm~2/s,6~24 h组(0.623±0.097,1.152±0.083)×10~(-3)mm~2/s,24~48 h组(0.635±0.103,1.036±0.112)×10~(-3)mm~2/s,48~72 h组(0.631±0.082,1.225±0.097)×10~(-3)mm~2/s;不同时间段病灶侧ADC值与健侧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6,0.007,0.008和0.017)。不同时间段组病灶侧ADC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时间段组病灶中心及边缘的ADC值分别为:6 h组(0.547±0.089,0.624±0.096)×10~(-3)mm~2/s,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7);6~24 h组(0.572±0.074,0.647±0.107)×10~(-3)mm~2/s,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2);24~48 h组(0.615±0.104,0.636±0.082)×10~(-3)mm~2/s,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8~72 h组(0.631±0.081,0.625±0.102)×10~(-3)mm~2/s,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DWI的ADC值可以早期准确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责任病灶,而且可以区分24 h梗死灶的中心和边缘,边缘区可能为缺血半暗带,但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0~3 d)的细化分期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脑灌注和侧支血管代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5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儿童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ASL、CTP和DSA检查。从以下两个方面评价ASL与CTP的一致性:定性评价脑低灌注、定量评价基于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血流时间参数;同时评价ASL与DSA评估侧支代偿的一致性。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3例患者共计189个ROI。定性分析中,ASL和CTP对灌注异常评价一致性上在排除3例影像存在明显动脉通过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ATA)(3级)的患者后,两种影像间评价一致性提高(κ=0.398,P<0.001);定量分析中,CTP与ASL影像的绝对CBF值正相关(r=0.413,95%CI 0.287~0.525,P<0.001),ASL影像计算的空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与CTP影像中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绝对值正相关(r=0.484,95%CI 0.367~0.587,P<0.001)。评价侧支血管方面,ASL上的ATA强度和DSA侧支血管代偿等级一致性良好(κ=0.680,P<0.001)。结论无创ASL技术对儿童烟雾病脑血流灌注和侧支血管代偿评估可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各亚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各亚型的关系。方法 检测167名急性脑梗死患血脂的6项指标,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梗塞组按TOAST病因分型方法分类后,各亚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的TC、TG、LDL及ApoB水平显高于对照组,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亚组比较中,LAA组TG、TC、LDL及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SAA组TG、LDL、ApoB高于对照组。各型的HD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脂代谢紊乱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它与LAA与SAA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IL-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 ml,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d,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IL-13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同期检测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结果 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28.7±3.2)ng/L;两组患者血清IL-13水平第7 d时表达最高;第7、14 d,治疗组血清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48.3±5.3)ng/L vs(51.1±3.2)ng/L,P <0.05;(39.8±4.5)ng/L vs(43.7±3.5)ng/L,P<0.01];第14、28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 ([ 14.9±3.6)分vs(21.4±4.0)分,P <0.01;(12.7±2.7)分vs(15.8±4.1)分,P <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