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生食海鲜致病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倩  刘军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0):614-615
我们对深圳市部份酒楼供应的生食海鲜食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的检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并将常规生化鉴定与仪器鉴定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类海鲜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从样品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非01非0139弧菌,表明生食海鲜食品存在诱发食源性病患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市售海产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情况,更好地溯源和预防由海产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及《卫生防疫微生物检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在180份样品中检出94株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52.20%。其中海产品样90份,有63份致病性弧菌阳性,阳性率为70.00%,海产品涂抹样90份,有31份阳性,阳性率为34.40%。检出的致病性弧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有48株占总检出率的51.10%。其次是河弧菌13株占总检出率的13.80%。对90份海产品加热15分钟之后再检测,结果均未分离到致病性弧菌。结论经过调查发现市售海产品严重存在着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高,加热前、后致病性弧菌检出率有显差异,提示加强市售海产品的常规监测,同时注意海产品烹调和饮食卫生,防止由海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海产品中,人类摄入或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易引起感染。近年来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道逐渐增多。我们于2001年对部分市场水产品、河水、生活污水样品在进行O。群霍乱弧菌常规监测检验中,对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请不凝集者、动力阳性、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弧菌的菌株共88株,进一步作其它致病性弧菌的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现阶段腹泻病原菌的流行特点,对39株由地方医院送检菌株进行了调查鉴定工作.在菌株鉴定中,我们利用常规生化反应与API生物鉴定新技术相对照的方法,分别鉴定致病性肠道弧菌25株,致病性肠道杆菌14株,对于肠道致病菌的流行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江都市65株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致病性弧菌是人类急性肠道感染的常见菌,近年来,由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道逐渐增多。为了解江都市致病性弧菌感染情况及菌种分布,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于1999-2002年,对江都市各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分离培养,共检出致病性弧菌65株,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出口澳门的水产养殖场的鲜活淡水鱼和塘水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分析两者间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以及与季节的关系,探讨致病性弧菌与人类相关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增菌分离后生化试验及VITEK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份淡水鱼和26份塘水进行致病性弧菌的鉴定.结果在样品中检出15种致病性弧菌,它们是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豚鼠气单胞菌、沙鱼弧菌、创伤弧菌等,其中类志贺邻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温和气单胞菌、非0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检出率最高.结论鲜活淡水鱼和塘水中普遍存在致病性弧菌,淡水鱼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与其在塘水中分布是密切相关的,生食或进食未加工熟透的鲜活淡水鱼有可能感染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进出境船舶压舱水致病性弧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致病性弧菌的存在情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控制措施和卫生状况间的关系,为传染病监测及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珠海港入出境船舶压舱水和饮用水中致病性孤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入出境船舶压舱水、饮用水和珠海港海域海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压舱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86.20%,海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78.13%,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26.47%;入境船舶上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大大高于管道饮水中检出率;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在压舱水中检出12种致病性弧菌,其中以深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沙鱼弧菌、创伤弧菌为主要优势菌;分离自压舱水的2株溶血性弧菌中检测到耐热溶血素基因。结论: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压舱水和海水中,制定规范的压舱水卫生管理措施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确认有十一种弧菌对人致病,引起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其中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41.06%,食用生的或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极易发生弧菌性食源感染性腹泻[1].弗尼斯弧菌是十一种致病性弧菌之一,以往称为河弧菌的产气型(生物Ⅱ型),它的致病性已被发现并得到验证.本次作者从引起食物中毒的海菠菜咸菜样品中检出弗尼斯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其致病性弧菌的存在情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控制措施和卫生状况间的关系,为传染病监测及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珠海港入出境船舶压舱水、饮用水和珠海港海域海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压舱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86.20%,海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78.13%,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26.47%:入境船舶上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大大高于管道饮用水中检出率;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显著。结论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压舱水和海水中,压舱水排放对当地人民身体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危害性更大。制定规范的压舱水卫生管理措施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食品污染物中致病性弧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污染物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致病性弧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为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步筛选及系统鉴定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致病性弧菌检测[1~3]。结果:检测生肉(牛、羊、鸡、猪)、熟肉制品、水产品、冷菜等其他食品共4大类样品149件,检出致病性弧菌95株,总检出率55.7%;4大类食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率最高的为水产品(74.1%),其次生肉类为64.3%;而农贸市场样品污染率最高。结论:温州市食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严重,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建议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一起副溶血弧菌污染小龙虾的病原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食物中毒中采集的小龙虾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查找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7-2008对小龙虾等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ATB进行生化鉴定及耐药试验,PCR扩增毒力基因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所检测的小龙虾和呕吐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均为不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小龙虾分离菌株对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结论:食用了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小龙虾存在风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梭子蟹及牡蛎中致病性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海鲜食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存在及分布状况。方法 用ColwellRR,徐怀如的弧菌鉴定分类法及计算机辅助数枝分类法分离鉴定了山东沿海秋季不同养殖水域的梭子蟹和牡蛎的不同部位存在的弧菌总数及种类。结果 鲜活梭子蟹和牡蛎体内存在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6种致病性弧菌,其肉体及胃鳃部位弧菌总数从10^3-10^6cfu/g不等,结论 生食或进食未加工熟的海鲜食品潜在的食物中毒的危险性较大,应大力提倡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淡水鱼产品从养殖到餐饮全链条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来源。方法 2018年每季度在养殖环节采集淡水鱼、养殖环境样品,并根据供货信息在流通及餐饮等环节采集淡水鱼样品。致病性弧菌菌株分离、鉴定按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监测工作手册进行。并完成副溶血性弧菌tlh、tdh、trh基因及霍乱弧菌ctxAB基因检测和血清型鉴定。结果淡水鱼产品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为29.66%,且在不同环节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养殖环节,非O1/O139群霍乱弧菌(33.75%)是优势弧菌,而在流通、餐饮环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升高明显。养殖环节鱼苗(56.25%)、水体(50.00%)、水藻(50.00%)是主要污染来源。64株副溶血性弧菌有6株检出trh基因。结论淡水鱼产品在不同环节均受到致病性弧菌的污染。养殖环境是养殖环节淡水鱼中致病性弧菌,尤其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污染来源,而在流通或餐饮环节淡水鱼中嗜盐性弧菌的交叉污染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入境船舶上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管理和卫生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关系,为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珠海港入境船舶饮用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34份,9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26.47%;检出6种致病性弧菌;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被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严重。有“海水化淡”设备的船舶,可能对降低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有一定作用。建议对入境船舶饮用水的排放加强管理,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致病性弧菌是人类急性肠道感染的常见菌,近年来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为了解致病性弧菌感染及感染菌种的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宜兴市2003年度腹泻门诊的194份标本进行了细菌学分离与鉴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食源性致病性弧菌的检测能力,更加准确快速地鉴定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市疾控中心组织了疾控机构实验室间比对。方法:按照GB4789.7-2013的操作步骤,将比对样品进行增菌、分离、纯培养、初步鉴定、确定鉴定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比对样品中分离出乳糖试验阴性创伤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创伤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结论:创伤弧菌初步鉴定时不应轻易筛掉乳糖试验阴性菌株,为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预防创伤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淄博市淡水鱼养殖环境中常见致病性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于2016年,从淄博市选取3个淡水鱼养殖场,共采集156份样本,其中,淡水鱼60份、相关水体48份、水底沉积物48份;并针对上述四种常见致病性弧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在156份样品中,共分离到致病性弧菌50株,检出率为32.1%。霍乱弧菌为优势菌,检出率为28.8%(45/156),占比90%(45/50);另有3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溶藻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9%,1.3%;未检测到创伤弧菌。45株霍乱弧菌均为不携带ctxAB毒力基因的非O1/0139群霍乱弧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毒力基因tlh、trh。养殖场C样本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高于养殖场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1,P0.05)。不同季度间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鱼、相关水体及水底沉积物的致病性弧菌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淄博市淡水鱼养殖环境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弧菌污染,存在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潜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 副溶血性弧菌能引起大规模的爆发性食物中毒,溶藻弧菌则没有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目前有关副溶血性弧菌的文献报导已超过千篇,绝大部分为日本学者的研究工作,他们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中报导过大量菌种的鉴定,一般都是符合定义易于确定属种,不典型的菌株也有一些但为数不多,表明绝大多数分离菌在主要的鉴别点上都不存在问题,我们收集到一批食物中毒株菌和由海鱼分离到的大量菌株,在主要性状方面均有不典型之处,经初步鉴定为具有特殊性状的副溶血性弧菌,因为和致病性以及诊断标准有密切关系,今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珠海港船舶压舱水中致病性弧菌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珠海港入出境船舶压舱水中致病性弧菌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监测及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珠海港境外的船舶,采取到达港后立即登轮采集压舱水;并采集珠海港海域的海水作为本底对照,对水样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压舱水中检出12种致病性弧菌,其中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沙鱼弧菌、创伤弧菌为优势菌。从压舱水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中,有3株检测到耐热溶血素基因。仅在压舱水中检出非01和非0139群霍乱弧菌和梅氏弧菌。结论: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压舱水和海水中,且压舱水比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种类更多,污染更为严重,对排放地区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制定出规范的压舱水卫生管理措施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刘军 《职业与健康》2003,19(2):43-44
肠道革兰阴性(G-)杆菌及弧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许多细菌如肠杆菌科的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鼠疫耶尔森氏菌以及弧菌属的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对人类均有明显的致病性。这两类细菌的正确鉴定,对及时发现病原菌,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有重要意义。对它们的鉴定,主要依靠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尤其是生化试验,逐项进行,非常繁琐复杂,为此,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综合生化反应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