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优越性、疗效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2例,均行囊肿大部切除加脑池交通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a,3例无效,其余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CT随访23例,10例囊腔明显缩小,9例稍有缩小,4例无变化。结论:显微镜下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建荣 《安徽医学》2001,22(5):28-29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2年1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IAC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4例IAC的诊断以临床症状和体证结合CT及MRI检查,术后病理检查来确诊。18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加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交通术,4例囊肿-脑室分流,9例囊肿-腹腔引流术,3例显微外科(包括使用内窥镜)囊壁全剥离术。术后随访症状体征基本消失。CT及MRI复查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CT及MRI是IAC最主要及可靠的诊断方式,对小型囊肿及近中线的深部囊肿,MRI检查优于CT,凡囊肿伴有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系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者均应手术,并尽可能切除囊壁,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或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窥镜行囊壁全剥离是治疗囊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凌成明  刘业  石强 《包头医学》2011,35(1):11-1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壁切除+脑池开放术18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0例。结果:随访3~12月,28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颅脑CT或MRI显示,26例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另2例患者囊肿体积缩小不明显。结论:具备手术指征无明确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沈华  王汉东  乔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2):1257-1259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有效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指征。方法:30例IAC患者中,18例显微镜下行囊肿壁切除,并与脑池、蛛网膜下腔沟通,8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行单纯囊肿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示囊肿基本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一般作为术后复发、高龄患者或婴幼儿的治疗手段;显微手术是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切除囊肿并充分建立囊腔与脑池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手术指征和外科切除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60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25例患者行囊肿部分切除+脑池造瘘术,35例患者行囊肿全切或近全切。结果 42例患者得到随访:22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14例患者术前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术前症状无改善,有效率为85.7%。33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囊肿消失26例,5例囊肿明显缩小,2例未见缩小,囊肿切除有效率为94.0%。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切除蛛网膜囊肿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报告对44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的体会,其中36例经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6年,30例症状、体征消失或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复发,3例无效。提出最好的手术方法是:囊肿壁全切或大部切除,同时打通蛛网膜下腔和与其相邻的脑池。充分建立囊腔与脑池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终身不表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IAC可不做手术,定期复查CT,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 (I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2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IAC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4例IAC的诊断以临床症状和体证结合CT及MRI检查 ,术后病理检查来确诊。 18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加囊腔与脑池蛛网膜下腔交通术 ,4例囊肿 -脑室分流 ,9例囊肿 -腹腔引流术 ,3例显微外科 (包括使用内窥镜 )囊壁全剥离术。术后随访症状体征基本消失。CT及MRI复查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及MRI是IAC最主要及可靠的诊断方式 ,对小型囊肿及近中线的深部囊肿 ,MRI检查优于CT ,凡囊肿伴有颅内压增高 ,引起神经系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者均应手术 ,并尽可能切除囊壁 ,建立囊腔与邻近脑池、蛛网膜下腔或脑室、腹腔的交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内窥镜行囊壁全剥离是治疗囊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孟辉  冯华  张礼均  李飞 《重庆医学》2002,31(8):733-734
目的 探讨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囊肿-脑池造瘘等手术方法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8例。结果 16例有症状的囊肿术后1周,13例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缓解,2例无变化;3月后复查CT囊肿消失6例,明显缩小11例,缩小1例。并发症:3例一过性发热,1例癫痫发作,1例囊肿腔血肿,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结论 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应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19例选择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交通术,7例行单纯囊肿切除术,3例行IAC-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囊肿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充分建立囊肿与脑池之间的交通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病例,其中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32例、囊肿分流术17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严重并发症。开颅手术组中,96.9%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37.5%;分流手术组中,82.3%的患者囊肿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囊肿消失率为17.6%。结论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分流术均在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较囊肿分流术对促进颅内蛛网膜囊肿缩小消失也许存在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50便均根据头颅CT和MR 诊蛛网膜囊肿后,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50便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池之间的 显向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显微手术围术期的血液黏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1月于本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前及术后(1、3、7)d的血液黏度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3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3、7)d的血液黏度各指标均显示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术后(1、3)d均高于术前,且囊肿全切术变化幅度大于囊肿部分切除+脑池交通术,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显微手术围术期的血液黏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疾病的发展转归,并可了解手术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经CT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蛛网膜囊肿13例。表明:距脑室系统较近的囊肿以囊肿—脑室系统造瘘效果较好;伸向基底池的外侧裂部囊肿术后复发率较高,以囊壁部分切除,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为宜;对大脑突面囊肿,行局部硬脑膜骨瓣大部切除,外开放囊腔、颞肌贴敷可能有效。脑脊液切口漏是囊肿复发的早期征象也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术16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4例,显微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3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随访6个月~6 a(平均2.2a)。结果:67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效率93.1%,随访CT或MRI显示83.3%(60/72)幕上蛛网膜囊肿体积显著减小,幕下蛛网膜囊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显著改善。结论: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均应积极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应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电监测颅内蛛网膜囊肿伴癫痫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 (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 ,IAC)与癫痫的关系 ,以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脑电监测对颅内蛛网膜囊肿伴癫痫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癫痫灶局限于脑非功能区者 ,将癫痫灶和蛛网膜囊肿共同切除 ;癫痫灶局限于脑功能区者 ,将蛛网膜囊肿切除的同时 ,或对癫痫灶行以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或行癫痫灶热凝术加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 ;癫痫灶不局限者 ,仅切除蛛网膜囊肿。结果  16例IAC患者中完全不发作者 8例 ,显著改善者 5例 ,无变化者 3例 ,未见癫痫发作加重者。结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伴癫痫的患者 ,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的同时 ,应用脑电监测对癫痫灶进行手术 ,对IAC伴癫痫患者的治疗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囊肿(IAC)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72例IAC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其中46例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CTC)检查,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分析影像学检查,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 72例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IAC,其中45例手术治疗,27例非手术治疗;46例行CTC检查显示: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13例,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33例。45例术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头痛症状及癫痫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囊肿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结论 颅脑CT平扫及CTC对于IAC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有重要意义。IAC的绝对手术适应证为有明确临床症状的NCIAC,IAC的相对手术适应证为临床症状加重或复查CT囊肿增大的CIA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脑池造影术(CT cisternography,CTC)在小儿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 IAC)的分型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小儿蛛网膜囊肿患者行CT脑池造影术以确定其是否为交通性。将有明显临床症状和虽无明显症状但CT显示囊肿周围脑叶严重发育不全的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作为手术指征。术后再次进行CT脑池造影术以评价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儿中有6例为交通性蛛网膜囊肿、13例为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手术后全部患儿的囊肿均与周围脑池沟通良好,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CTC是小儿蛛网膜囊肿的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可用于判断囊肿的类型,其检查结果可协助筛选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CTC可提供囊肿的动力学变化信息并用于手术效果的初步评价,缺点是它的有创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CT或MRI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手术效果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颅内高压及癫痫表现基本消失。4例囊肿消失,14例囊肿明显缩小,5例稍微缩小,3例无变化,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88.4%。结论对颅内蛛网膜囊肿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囊肿切除和脑池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