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袁俊  胥宾芬  曾俊峰 《中外医疗》2010,29(13):44-4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粉防己碱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片Ti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比较2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间血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在梗死后7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Hcy、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后血清Hcy、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又以治疗组下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的水平,从而起到减轻脑缺血带来的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 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血清S100β、NSE和hs-CRP水平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变化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第3天血清S100β水平,第3、7、14天血清NSE水平和第3、7天血清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14 d后普罗布考组E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NSE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与疾病轻重的关系。方法测定105例ACI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ACI患者hs-CRP明显增高(11.53±2.3)mg/L,健康体检者hs-CRP为(2.34±1.15)mg/L,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经治疗后2周开始下降,于6个月后逐渐趋于较稳定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与健康人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s-CRP含量呈正相关,轻度hs-CRP含量(7.12±1.55)mg/L,中度hs-CRP含量为(13.11±1.64)mg/L,重度hs-CRP含量为(18.99±1.67)mg/L。各组间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6个月hs-CRP下降趋于较稳定水平,但仍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脑梗死组与健康人群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后hs-CRP含量明显升高,且含量高低与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hs-CRP含量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分度和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并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前后hs-CRP水平.方法 比较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群的hs-CRP水平,并对疾病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梗死灶及转归情况的hs-CRP水平,将疾病组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Ⅰ组150mg/d和Ⅱ组30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变化情况.结果 疾病组hs-CR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疾病组重型>中型>轻型,大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恶化>无变化>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组和Ⅱ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Ⅰ组hs-CRP高于Ⅱ组(P< 0.01).结论 hs-CRP水平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指标.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且呈现明显量效关系,临床疗效确切.hs-CRP水平高的患者可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邓晓玲  汪健  尤志珺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24-1526
目的:观察立普妥(阿托法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了解立普妥的非调脂作用。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任何调脂药),立普妥治疗组(服立普妥20 mg/d)各60例,应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普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后适应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药物治疗组)36例,B组(药物治疗加远端缺血后适应治疗组)36例。A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针、血塞通冻干粉针治疗,B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远端缺血后适应治疗,疗程均为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hs-CRP水平测定,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NIHSS评分[(11.22±3.36)分]及B组患者NIHSS评分[(11.75±3.3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B组患者NIHSS评分[(6.58±2.35)分]较A组患者NIHSS评分[(8.69±3.44)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24.12±6.45)mg/L]与B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24.54±6.28)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后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17.15±3.42)mg/L]与B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9.32±3.15)mg/L]比较,B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缺血后适应治疗在联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人腺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3~4月在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住院的成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者37例(腺病毒组)及普通病毒组(流行性腮腺炎、水痘)4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血清hs-CRP变化.将腺病毒组分为轻症组15例(发热时间≤4 d)和重症组22例(发热时间≥5d),比较两组hs-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水平.结果 ①成人腺病毒感染后有多系统受损,临床特征为高热、眼球结膜充血、咽部白色分泌物.②发病3d内及1周时,腺病毒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6.4±18.1)、(10.2±9.6)mg/L,显著高于普通病毒组血清hs-CRP水平[(11.8±9.6)、(4.6±2.6) 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发病3d内腺病毒组与普通病毒组在hs-CRP的分层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1.71,P< 0.01).④发病3d内腺病毒组中轻症组hs-CRP、GR%均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与重症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腺病毒感染后,有较特异的临床特征.hs-CRP可作为病情轻重的观察指标.依据hs-CRP的升高可疑混合细菌感染加用抗菌药物时,要综合分析后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在诊治进展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组64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及hs-CRP的水平,并设定35例健康医务人员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生时增高,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尤其明显。两者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独立的高危因素和预示因子,也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0.
荆义娣 《中外医疗》2011,30(8):82-8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对照组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斑块性质,根据检查结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间hs-CRP含量分别为:(9.85±2.56)mg/L、(8.75±2.43)mg/L及(6.87±1.8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2周后脑梗死组Hey、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ey为(16.43±3.88)μmol/L,hs—CRP为(4.28±0.27)mg/L,130名健康对照组患者的Hey为(7.32±1.21)μmol/L,hs—CRP为(1.12±0.34)mg/L,病例组的Hey、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入院时Hcy为(17.34_+3.89)umol/L,hs—CRP为(3.61±0.35)mg/L,治疗2周后,病例组Hcy为(11.96±4.02)μmol/L,hs—CRP为(1.24±0.52)mg/L,上述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各种急慢性病者85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组的Hcy、hs-CRP和IL-6显著增高(P<0.01),人院治疗1d,Hcy、hs-CRP和IL-6显著升高(P<0.05),治疗5d稍有降低(P<0.05),至治疗10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Hcy与hs-CRP、Hcy与IL-6和hs-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P< 0.01).治疗期间,共计7例患者死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26.4±3.9 vs 15.2±4.2,P<0.05).结论 hs-CRP、Hcy和IL-6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钟桂香  张英芬  杨洪亮 《医学综述》2009,15(16):2538-253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轻型35例、中型36例、重型25例,均采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hs-CRP进行检测;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方法同上。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hs-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在脑梗死的形成和进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I.L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测定5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3名健康体检者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除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5)外,大、小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并且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血清Hcy和hs-CRP含量亦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博  毛蕾  沈滔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39-41
目的观察血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82例,中型(16~30分)61例,重型(31~45分)55例,选取同期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变化.观察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14.82±1.93)mg/L1和Hey[(23.76±8.59)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24±0.47)mg/L、(7.23±3.82)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TBIL[(11.91±3.82)μmol/L]和IBIL[(6.54±1.26)μmol/L]水平较对照组[(15.53±2.18)、(9.95±2.98)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hs—CRP和Hcy水平[(18.04±2.27)mg/L、(27.73±8.03)mg/L1高于中型组[(14.93±2.02)mg/L、(24.06±8.63)μmol/L]和轻型组[(12.58±1.18)mg/L、(20.87±7.52)μmol/L]患者,中型组hs—CRP和Hcy水平高于轻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TBIL和IBIL水平f(8.97±2.08)、(3.64±3.29)Wmol/L]低于中型组[(10.87±2.37)mg/L、(5.51±2.87)μmol/L]和轻型组[(14.65±3.98)mg/L、(9.25±2.25)μmol/L]患者,中型组TBIL和IBIL水平低于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hs—CRP和Hcy水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胆红素、hs—CRP和He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另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NSE、hs-CRP和D-D的水平,以及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并探讨NSE、hs-CR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急性脑梗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hs-CRP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血清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31.23±10.38)mg/L、(50.72±11.52)mg/L,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342、3.237,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9.21±1.43)mg/L、(12.58±1.73)mg/L,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后7d hs-CRP水平(t=13.753、10.248,P<0.05);且也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19.231、13.872,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降低hs-CRP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21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186例体检者[(4.29±2.30)与(2.13±1.79)mmoVL,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分的127例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NIHSS评分≤8分89例患者[(5.89±4.15)与(2.11±1.45)mg/L,P〈0.05)];9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hs—CRP水平为(6.32±4.12)mv/L,hs.CRP阳性(〉3mg/L)率为85.7%(84/98),均高于穿支小动脉病变型[(1.97±0.86)mg/L,7/71]、心源性栓塞型[(3,70±2.76)mg/L,14/24]、不明病因型[(3.43±3.52)mg/L,5/11]和其他原因明确型[(3.41±3.25)mg/L,5/1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吸烟、TC、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e—CRP与ACI呈正相关(OR值为1.17~3.08,均P〈0.01)。提示A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