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研制复方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烧伤膜 ,并考察其对大鼠深 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方法 采用交联法制备复方胶原蛋白膜 ,利用 SD大鼠深 度烧伤模型 ,观察外用胶原蛋白烧伤膜对创面愈合作用的影响。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和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胶原蛋白膜可促进创面坏死组织溶脱 ,烧伤创面愈合 ,实验组大鼠组织羟脯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创面细胞 DNA周期变化 ,实验组在烧伤后 5、7、10和 14天 G0 / G1 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而 S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烧伤创面含水量在烧伤后 2 4、36和 48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复方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烧伤膜具有促进大鼠深 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丽谨 《中国热带医学》2007,7(5):727-727,740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治疗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以及供皮区创面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清创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涂于创面的表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疗132例烧伤患者(即214个创面),包括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创面,并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用药前与用药中的情况以及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 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10.25±1.69)d完全愈合,对照组(13.15±2.03)d愈合;深Ⅱ度创面治疗组(18.10±2.72)d愈合,对照组(21.2±3.64)a愈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是38.8%,治疗中降至9.0%;对照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7%,治疗中降至2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未出现疼痛、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荆治疗烧伤创面可促进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有效地防治创面感染,适用于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以及供皮区等创面,且该药应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浅Ⅱ度、深Ⅱ度及其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烧伤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病人创面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B组病人创面用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的止痛、创面炎症控制、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止痛效果B组优于A组(P〈0.01);换药中创面炎症控制方面A组优于B组;Ⅱ度创面A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40.3%,治疗中降至9.6%,B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6%,治疗中升至6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感染创面A组用药后细菌定量少于B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浅Ⅱ度A组(12±2.9)天,B组(15±2.8)天(P〈0.05),深Ⅱ度创面,A组(27±3.5)天,B组(49±8.3)天(P〈0.01);换药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在止痛效果方面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建议在浅Ⅱ度、面积小的创面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在预防、控制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等方面优于湿润烧伤膏,适用于深Ⅱ度及感染创面。  相似文献   

4.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浅Ⅱ度、深Ⅱ度 烧伤创面、残余创面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清 创 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涂于创面的表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 疗119例烧伤患者(即222个创面),包括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创面 ,并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用药前与用药中的情况以及复方磺胺嘧啶锌 涂膜剂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 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10.25±1 .6 9)天完全愈合,对照组(13.15±2.03)天愈合;深Ⅱ度创面治疗组(18.10±2.72)天愈合 ,对照组(21.2±3.64)天愈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前细 菌培养阳性率是38.8%,治疗中降至9.0%;对照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7%,治疗 中降至25.4%;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未出现疼痛、过敏反应 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可促进上 皮 化、加速创面愈合、有效地防治创面感染,该药应用简便、适用于社区、基层常见的中、小 面积浅度烧伤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常规消毒清创,观察组外用德赛恩液体敷料,对照组外用磺胺嘧啶锌软膏,疗程均为28天,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7天和14天时的创面完全愈合率和疼痛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能更有效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哌酸锌软膏促进烧伤愈合的作用。方法用230℃的圆铁板造成大鼠背部烧伤,以不同浓度的吡哌酸锌及磺胺嘧啶银霜、磺胺嘧啶锌软膏、吡哌酸软膏、软膏基质每日涂药一次,连续15d。d16测量未愈合烧伤创面面积。结果吡哌酸锌软膏及磺胺嘧啶锌软膏均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磺胺嘧啶银霜、吡哌酸软膏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吡哌酸锌软膏能明显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糊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和抑菌作用.方法75例深Ⅱ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另一组用磺胺嘧啶银糊.观察两组的止痛效果、抑菌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率.结果深Ⅱ度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止痛效果优于磺胺嘧啶银糊,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发生率与后者相似,但抑菌作用较差.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疗效并不比磺胺嘧啶银优,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桐叶烧伤油在烧伤创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粉纱条覆盖组织治疗烧伤创面进行比较.48例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分成3组,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20例,紫草油对照组14例,磺胺嘧啶银对照组14例.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55±5.5)天,紫草油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0.33±5.59)天,磺胺嘧啶银对照组愈合时间(19.58±8.2)天,治疗组比对照组至少提前7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具有明显的改善局部疼痛及肿胀、渗液等症状功能,具有抗感染、避免Ⅱ度创面进一步加深、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功效,加快可以在烧伤创面上推广使用,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伤Ⅱ号油治疗轻中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3年收治的轻中度烧伤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烧伤Ⅱ号油半暴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磺胺嘧啶银糊剂行暴露治疗。结果治疗组止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纶烧伤Ⅱ号油治疗浅度烧伤创面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磺胺嘧啶银(SSD)加皮维碘软膏(PVP—Ⅰ)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治疗组外用5%磺胺嘧啶银皮维碘软膏,对照组外用10%皮维碘软膏,观察疼痛反应、创面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SD加PVP-Ⅰ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中,在各项观察指标方面均优于单用PVP—Ⅰ组(P〈0.05)。结论SSD与PVP—Ⅰ合用能减轻烧伤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的疗效。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豚鼠骨髓MSCs,以2×106•mL-1、2×107•mL-1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伤的雌性受体鼠创面,对创面的愈合面积进行计算,用HE、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治疗组的皮肤创面修复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真皮与表皮结构清晰,表皮各层清楚,而对照组的皮肤创面细胞各层次不清楚。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皮肤创面新生被覆上皮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对照组胶原增粗、排列不规则。2×106•mL-1、2×107•mL-1不同细胞密度的治疗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骨髓MSCs可促进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愈合,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对照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 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烧伤后第5~10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烧伤第3~7天,实验组创面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水溶性脱乙酰甲壳质治疗烧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水溶性脱乙酰甲壳质粉对烧伤的疗效。方法:对深2度烧伤动物模型和人体浅2度、深2度烧伤创面应用脱乙酰甲壳粉治疗,以磺胺嘧啶银霜作对比;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观测创面7天、14天的相对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脱乙酰甲壳质粉治疗组动物深2度烧伤创面14天的相对愈合率为53%,动物深2度创面完全愈合需要的时间为19.6天;应用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组的创面14天相对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病人效果。方法选取100例Ⅱ度烧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病人创面清洗完成后,采用VSD装置对创面进行封闭,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冲洗吸引装置及病人的创面。比较2组病人的创面愈合情况和炎症应激反应情况。结果治疗5 d后,2组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0 d、15 d后2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愈合数及感染数均低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结论VSD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深度烧伤病人的创面愈合,减轻病人的炎症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余秋香  陆敏娴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25-126,134
目的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实施护理措施以寻求最佳的综合护理方案。方法选取于2007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并观察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为(23.6±6.9)d,而对照组为(34.1±7.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在两组的第1周、第2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其早期愈合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Zhou JJ  Chen J  Shi JW  Su G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23-3126
目的 观察手术早期不上止血带削痂对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均在伤后24h内手术.对各项休克复苏指标稳定的患者,术中不上止血带直接进行创面的薄层削痂,以见到均匀点状出血为度.用肾上腺素等渗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止血,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统计并记录患者每1%TBSA创面削痂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体温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质量及瘢痕挛缩程度,并与术中上止血带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31例完成全部观察过程.患者每1% TBSA创面削痂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8.8±0.9)ml,手术时间为(0.52±0.06) min;伤后5d体温为(37.7±0.7)℃,明显低于伤后24h的(38.6±0.6)℃(t =0.42,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25.2±2.2)d;手术时间、伤后5d体温、创面愈合时间与术中上止血带的相关文献资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3个月的创面愈合质量评价100%为佳;伤后6个月创面有瘢痕增生、轻度挛缩,但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障碍.结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手术不上止血带薄层削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生物活性玻璃创面敷料(生物活性玻璃)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试验组41例创面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照组23例使用安慰剂.观察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6.2±1.8) d,较对照组的(20.9±1.3) d明显缩短(P<0.01).试验组10、14、20、28 d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2%、68.8%、97.7%和99.9%,均高于对照组的11.8%、41.3%、85.2%和96.5%(P<0.01).未见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创面敷料能促进烧伤患者Ⅱ度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瓦斯爆炸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107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72h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57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168h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C组明显不同(P〈0.05或P〈0.01);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C组短(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