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纳米药物晶体可解决多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问题,近年来成为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综述了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技术,如沉淀法、分散法、乳化法和微乳化法、超临界流体结晶法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纳米结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以及给药途径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32篇,根据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和给药途径分类并总结。结果纳米结晶具有比表面积大、饱和溶解度高以及溶出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可以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结晶以增加药效、降低副作用;可以采用自组装技术、破碎技术或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制备纳米结晶,也可以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纳米结晶;纳米结晶是一种制剂中间体,可以制备成适合静脉注射、口服、肺部吸入、局部注射、透皮以及眼用等给药途径的多种剂型。结论虽然纳米结晶的制备方法多样,但仍需开发更为高效的新方法,难溶性药物可以采用纳米结晶技术制备成适合不同给药途径的制剂,该技术将在未来的药物传递领域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米晶体混悬给药系统可有效解决难溶性药物递药的问题,然而液体纳米晶体给药系统的物理稳定性差。固体纳米晶体给药系统作为液态纳米晶体混悬给药系统的一种改良技术,可克服液体纳米晶体混悬系统热动力学不稳定的现象,同时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临床顺应性好,是实现纳米晶体混悬给药系统稳定化的理想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固体纳米晶体给药系统的纳米化与固体化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该递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纳米晶体技术在水难溶性药物口服制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水难溶性药物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稳定剂在纳米晶体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应用原理及产品物理性质的表征,为改善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或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7篇,回顾纳米晶体技术的发展历程,提供药物纳米晶体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药物纳米晶体不仅制备工艺简单,性质考察方便;还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度,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药物纳米晶体技术具有实际生产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田阳  彭一凡  张志伟  张慧  高翔 《药学学报》2021,(7):1902-1910
纳米晶体药物具有无需载体材料、易工业化和剂型多样化,且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优势,已经有多种药物上市.传统的纳米晶制备技术存在制备效率低和最小可实现粒径的工艺限制的问题.随着药物制剂制备技术的进步,纳米晶体药物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涌现出新的制备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工艺时间,使制备更小...  相似文献   

6.
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有关纳米混悬剂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从制备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概括。结论: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多样,应用广泛。开展纳米混悬剂的研究,推进纳米混悬剂的工业化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晓雪  龚俊波  魏振平 《药学学报》2021,(12):3431-3440
为解决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低所导致的口服吸收波动大和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近年来相继开发了固体分散体、脂质体、微乳、囊泡、环糊精包合物及药物纳米晶体等新型制剂,其中,药物纳米晶体以其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高且易于深加工制备成适合多种给药途径的剂型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基于bottom-up和top-down技术制备水难...  相似文献   

9.
温许  胡雄伟  吴昊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54-257,30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难溶性药物口服传递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常见的制备材料、方法,体外表征和释药,及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一直是制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纳米载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装载大量难溶性药物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该类载体主要包括纳米粒、脂质体、纳米乳、聚合物胶束、纳米混悬剂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纳米给药系统在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丹参难溶性成分因能对抗多种恶性肿瘤而成为很好的抗肿瘤候选药物,但因其水溶性差、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持续发展,基于纳米粒、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不足并被开发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报道的丹参难溶性成分纳米给药系统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丹参难溶性成分的纳米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了纳米晶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加快药物溶出速度及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31篇,对纳米晶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及生物利用度的机制、制备方法、物理稳定性及其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米晶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及口服生物利用度,易于工业化生产。结论纳米晶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及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白蛋白作为注射用难溶性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蛋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载体.本文介绍了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和不同的制备方法,并概述了近年来相关产品开发以及白蛋白通过表面改性用于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药物纳米结晶除药物外不含基质材料.微粒粒径小于1 μm.本文简介其理化性质和临床优点,并着重阐述了制备技术和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5.
马世堂  刘培勋  徐阳  禹洁  龙伟  洪阁 《医药导报》2009,28(8):1052-1054
如何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就近年来应用广泛的纳米混悬剂、渗透泵、自微乳化技术、固体分散体、固体脂质纳米粒、液固压缩技术等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在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及改善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难溶性药物布洛芬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芸 《海峡药学》2007,19(12):10-12
本文以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典型的难溶性药物布洛芬为例,综述了近年来布洛芬制剂中为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新的制备工艺、新辅料的运用及合理的复方制剂研究等,为该类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体混悬液是药物纳米胶态分散体系,其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较高、稳定性好,若对药物纳米晶体进行粒径控制或表面修饰还可以靶向某些特定部位,如肝、脾、脑或肿瘤等组织,为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以及体内靶向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重点围绕纳米晶体的靶向给药应用以及影响纳米晶体靶向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方面展开综述,期望为纳米晶体制剂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开发上的广泛应用,涌现了越来越多水难溶性的新化合物.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水溶性低却成了这些化合物开发成注射剂的一个主要难题.本文综述了微乳、亚微乳、前药、环糊精包合物、纳米混悬剂和聚合物胶束系统等在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方面的应用,以期能通过比较各给药系统的优缺点,为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纳米载体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类新型给药系统,它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载体有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和纳米结晶等,它们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其释药环境等是影响纳米载体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纳米载体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很多用于治疗的药物由于溶解性能较差,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改善药物的溶解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医药学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具有表面活性的分子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由于水分子与其疏水基存在强烈的排斥力,致使表面活性分子的疏水基依靠疏水基团间的引力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疏水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的缔合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具有疏水内核的胶束可以增溶难溶性药物,改善其溶解性能。聚合物胶束系指一类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组成的胶束,该两亲共聚物由疏水片段和亲水片段组成,并且亲水片段体积一般大于疏水片段,可在水中自发排列成核壳型结构,疏水片段形成胶束内核,亲水片段形成胶束外壳。药剂学用于增溶难溶药物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不是增溶效果不理想,就是具有较大毒性。例如用于增溶紫杉醇和环孢霉素A的聚氧乙烯蓖麻油EL可以引起过敏性反应、高脂血症、神经毒性以及P-糖蛋白逆转等副反应。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聚合物胶束基本克服了以上缺点,且载药范围广、结构稳定、具有优良的组织渗透性,体内滞留时间长,能使药物有效地到达靶点。而且它具有较低的CMC,在体循环中较为稳定。基于以上优点,在过去的20年聚合物胶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现就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用载体的制备、增溶、释药及靶向几个方面的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