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间断排柏油样便6 d入院。胃镜及腹部CT检查示胃体部黏膜下层占位性病变,初诊为胃间质瘤,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进行辅助治疗,每3~6个月复查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胃肠间质瘤并胃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提高认识、及时行病理学检查方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近年我院妇产科超声室将2例胃肠间质瘤误诊为卵巢肿物,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72岁,自觉腹部包块3月余入院,伴轻度腹胀。无阴道排液、阴道出血等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右前方可及直径约15 cm包块,不规则,边界尚清,活动欠佳,无压痛。血癌抗原125(CA125)正常。腹部超声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7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伴周身乏力2个月人院.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近2个月来加重,伴头晕、乏力,剧烈活动时气促,偶伴胸闷,无胸痛,休息后可缓解,无腹痛等其他不适.曾多次外院诊治,疗效不佳.平素胃纳、精神可,大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重下降5kg.既往有20年过敏性鼻炎史,对"蟹、蛋、牛奶等"过敏,否认其他疾病史.体检:重度贫血貌,无身目黄染,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2岁,既往间断性黑便,每年出现1~2次,每次持续约1~2周,迁延十余年,自觉无明显不适,多年来未就诊。本次黑便3d,急性上腹部持续性绞痛1d人院。查体:痛苦面容,贫血貌,左上腹扪及一拳头大小肿物,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轻触痛。上消化道、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CT提示:腹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自肠系膜。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40岁。腹部隆起1年余入院。1年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隆起,当时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误认为肥胖引起,未行特殊处理。1年来,腹部膨隆逐渐明显,仍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大、小便及精神、饮食正常,但自觉进食后有腹部饱胀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0岁。发现腹部膨隆7个月,近3个月腹胀伴便秘,无腹痛、便血,按慢性胃肠炎治疗未见好转。查体:腹稍隆起,于中下腹部扪及肿块,占满盆腔,边界清楚,活动性差,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地硬。B超示中下腹巨大实性包块;CT平扫于中下腹腔内见大小约17·5 cm×15·2 cm×11·2cm实性包块,位于膀胱上方,与子宫、附件无明显联系,边缘完整,疑为良性肿瘤。术中见腹腔内有一约17 cm×15 cm的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脏器无粘连,肿瘤与阑尾相连,切除阑尾及肿块送检,冷冻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病理检查巨检:扁圆形肿物1个,大小19 cm×18 cm×6 cm,表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治要点.方法 对我院1例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上腹部不适4个月、发现腹部包块20余天入院,实验室及相关医技检查均未明确诊断,拟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肠外间质瘤(高危险度),术后恢复顺利,未行靶向治疗.结论 胃肠外间质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6岁.因间断黑便4年,加重4 d入院.超声所见:于脾胃之间及胰尾侧可见一巨大实性肿物图像,大小约11.2 cm×10.2 cm×8.5 cm,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并可见强回声团及液性暗区(图1).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6岁,1个月前发现右腹部包块,无发热、腹痛、腹泻、呕血及黑便现象,体质量无明显改变,偶有饭后腹胀。超声所见:右中腹肝下方见一大小约173mm×130mm的实质性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团状强回声,大小约15~20mm,其后伴声影,肿块形态规则,类椭圆形,包膜完整,后方回声无改变(图1)。肿块与肝脏无关联,门静脉轻度受压变形,胰头被挤压,胰管全程扩张,内径3.2mm,深呼吸运动时  相似文献   

10.
一例由成功的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巨大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瘤(大小为15×13×15cm)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介绍如下: 女性,25岁,疑诊右室肿瘤入院。主要阳性体征:慢性病容,颈静脉怒张,心律齐,心前区2/6级收缩期杂音,肝大肋下三指,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窦速,低电压,酷似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胸片(正位):  相似文献   

11.
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于胃肠间壁,是一种由不成熟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增殖形成[1]。过去由于病理诊断技术的限制,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肉瘤,现在由于病理免疫技术的发展,胃肠间质瘤检出率逐渐增多。现就我们诊治的12例GIS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诊治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2.
胃肠间质瘤3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间质瘤(GIST)较少见,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作者收集本院1990至2003年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37例(不包括食管和直肠),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28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部位以胃肠为主,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8例良性,20例为潜在恶性和恶性;免疫组化CD34阳性19例(67.9%),CD117阳性28例(100%),抗平滑肌抗体(SMA)和S-100均(-)。复发12例,再切除6例。结论对于腹部隐痛不适、反复消化道出血的中老年病人,如胃结肠内镜无阳性发现应高度怀疑本病。CT检查对术前确诊帮助较大,GIST的诊断依靠免疫组化分析。完整的局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45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均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其中胃部19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17例,结直肠5例,腹腔多发病灶2例。42例完整手术切除,3例因肿瘤较大或广泛转移行局部切除或活检。结论 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术后辅助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随着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概念的提出和人们认识的加深,GIST作为一种少见疾病受到重视。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8例GIST患者,并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超声表现,评价超声诊断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GIS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GIST患者20个GIST中,原发于胃13个,空肠5个,回肠1个,十二指肠1个。良性4个,潜在恶性4个,恶性12个。术前超声检查肿瘤最大径线中位数5.6cm(2.0~13.0cm),与手术切除标本测值[中位数5.3cm(1.9~15.0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4,P=0.97)。术前定位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0.0%(18/20)。超声检查示20个肿瘤均为外凸生长,内部呈低回声(13个)或不均匀回声(7个)。超声诊断6个肿瘤与周围脏器有粘连,14个无粘连(其中2个诊断错误),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0.0%(18/20)。超声检查发现肿瘤肝转移3例。结论 GIST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检出率和定位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卵巢转移瘤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卵巢转移瘤超声表现。方法 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内部回声 ,观察肿物内血流、频谱。结果  5 3例卵巢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消化道肿瘤 41例 ,肺癌 6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6例。双侧卵巢转移 2 5例。卵巢转移瘤声像图表现大部分与原发卵巢癌相似。本组有 5例 ,在实性内见有 1~ 2个无回声暗区 ,边光、内无分隔。此种表现是转移瘤的一个特点。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血流多在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伸延 ,RI在 0 .3~ 0 .5之间。结论 无肿瘤病史时 ,发现双侧卵巢肿瘤尤其内有光滑无回声时应想到转移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胃肠外间质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55岁。以下腹部胀痛伴消瘦3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92/min,呼吸19/min,血压130/80mmHg。消瘦,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隆,于耻骨联合上方偏左可触及12cm×10cm×8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楚,活动良好,有分叶。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CT示:腹腔、盆腔肿物,腹腔积液。以“腹腔肿物性质待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液体1000ml,肠系膜、腹膜、盆腔满布直径1~10cm不等肿瘤,表面光滑,外观如葡萄胎状,达数千之多,分别自3个部位切取肿物送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回报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2岁.以"自扪腹部包块2月余,包块增大20天"就诊.查体:剑下5 cm处及左肋缘下可触及一质韧包块,大小约15 cm×12 cm,活动度差,边界尚清,包块深压痛,全腹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5岁.自扪右上腹部肿块就诊.超声检查:右上腹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低回声肿块,上界达膈顶部,下界达右下腹.大小约18.7 cm×13.0 cm×12.9 cm,可见包膜回声,上界被肝脏包绕,与肝脏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增强与减低区,边缘处可见片状无回声区,肿块下极内部可见多条短线状强回声.饮水300 ml线状强回声分离,内呈无回声区,范围逐渐扩大,其前方可见游离气体回声(图1).另肿块可随腹压的增减上下移动.CDFI: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Vmax:52 cm/s,RI:0.70.超声提示:右侧腹部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自胃肠,间质瘤可能性大.病理结果:十二指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