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中药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花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以槲皮素为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金丝桃苷(hyperoside,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6″-乙酰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刺槐糖苷(quercetin-3-O-robinoside,5)、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3-O-rutinoside,6)、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xyl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以及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4、5、7和9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茶叶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茶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茶叶体积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5)、芦丁(rutin,6)、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7)、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8)、绿原酸甲酯(methyl chlorogenate,9)、尿嘧啶(u-racil,10)。结论化合物8~10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植物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槲皮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4'-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素-3'-甲氧基-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methoxy-3-O-β-D-rutinoside,7)、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和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3、7、9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蜀葵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滁菊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研究滁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和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 NMR等波谱技术,研究新疆产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从其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7-O-葡萄糖苷(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1、2、7和8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藏药多腺悬钩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槲皮素(1),5,7,4′-三羟基双氢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双花千里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花千里光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光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双花千里光中分得5个黄酮及1个酚类化合物,鉴定为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6)-O-β-D-葡萄糖苷和咖啡酸乙酯。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闽产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胶色谱分离纯化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3’-二甲氧基槲皮素(1)、2’-羟基-4,4’-二甲氧基查耳酮(2)、山奈酚(3)、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3,3’-二甲氧基槲皮素(1)、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 3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
火绒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60%的火绒草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6-羟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本植物火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酸浆宿萼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Mast.)Makino)宿萼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回收乙醇,浓缩后用水混悬,依次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将正丁醇层通过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制备HPLC等手段,共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4′-O-β-D-葡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葡萄糖苷(3),槲皮素-7,3-二-O-β-D-葡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二-O-β-D-葡葡萄糖苷(5)。结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二-O-β-D-葡萄糖苷(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 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acid,Ⅱ)、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hes-peretin 7OβDglucoside,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 7OβDpyrangluc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留兰香的活性成分(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L.)的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 2aOβDglucoside(Ⅰ)、5,4′二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 flavonoid 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Ⅱ)、香蜂草苷(didymin,Ⅲ)、橙皮苷(hesperitin,Ⅳ)、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Ⅰ、Ⅱ是从薄荷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是从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骨碎补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中低压ODS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骨碎补中分离并鉴定9个化合物:柚皮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酸(4)、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反式桂皮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5-羟甲基糠醛(8)、蔗糖(9)。结论化合物2、5、6、8和9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连翘中的一个新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的手段 ,利用理化和谱学分析(NMR、ESI MS)方法 ,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连翘的果实中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 ,确定其结构 ,将其命名为连翘酸 1′ O β D 葡萄糖苷 (rengynicacid 1′ O β D glucoside)。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根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3)、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hedera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竹节参苷(chikusetsusaponinⅣa,5)、豆甾醇(stigma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香草酸(vanil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 acid,10)。结论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为首次从栀子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黄秋葵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对黄秋葵正丁醇部位采用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和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其波谱数据和文献对比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秋葵的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山柰酚(5)、金丝桃苷(6)、杨梅苷(9)、橙皮苷(10);3个非黄酮类化合物为熊果酸(4)、没食子酸(7)、香草酸(8)。结论:化合物1、5-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多茎委陵菜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多茎委陵莱(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采用化学及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和1个挥发油。分别为翻白叶苷A(Ⅰ)、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β-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β-D-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Ⅳ,Ⅵ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怀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怀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huaiju’ cv. nov.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怀菊花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 (1)、芹菜素 (2)、金合欢素 (3)、香叶木素 (4)、香叶木素 7-O-β-D-葡萄糖苷 (5)、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 (6)、金合欢素 7-O-β-D-葡萄糖苷 (7)、金合欢素 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 (8)、蒙花苷 (9)、芹菜素 7-O-β-D-葡萄糖苷 (10)。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怀菊花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八仙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八仙花叶中分离得到2个异香豆素和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绣球酚,②绣球酚-4’-O-β-D-葡萄糖苷,③7-羟基香豆素,④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⑤8-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本文为八仙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导了绣球酚的光谱数据,为其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肿节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 (Thunb. ) Nakai.]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比色法测定肿节风总多酚部位及各单体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 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类和4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朝藿定C (1)、槲皮素-3-O-鼠李糖苷 (2)、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3)、迷迭香酸-4-O-β-D-葡萄糖苷 (4)、丁香酸 (5)和对羟基苯甲酸 (6)。 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多酚类部位为肿节风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合物 2、4、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