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均已表明,冠心病的病机主要是阳虚痰瘀。因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则血行淤滞而导致瘀阻心脉;心阳虚弱,不能坐镇于上而行阳气,则无权照化阴寒、制阴于下,从而阴寒邪气上乘阳位,如痰浊、水湿等阴邪最易上犯清阳,痹阻心脉而致冠心病的发生。喻嘉言曰:“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82-782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3.
胸痹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导致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血痹阻,心失所养。从脾肾气虚、运血无力、痰瘀内阻、血行不畅的病机角度,以益气行血、化痰祛瘀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脉络。治疗上痰瘀同治;风痰瘀阻、心脉不畅证宜息风化痰、祛瘀通脉,痰热腑实、心脉瘀阻证宜清热祛瘀、化痰通腑,气虚挟痰、痹阻心脉证宜益气化痰、畅通心脉,阴虚挟痰、瘀阻脉络证宜滋阴化痰、活瘀通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该病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素体体虚,劳倦内伤.王强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表现以实证居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二条"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可以佐证.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相关,然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病则气机不畅,疏泄失职,气滞则血瘀;2)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升清.脾病则运化失职,聚生痰浊,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瘀阻络、气虚血瘀;3)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阴阳.肾阴为阴液之根本,滋养和濡养全身脏腑器官.肾阴亏损,心血化生不足,心脉失养;肾阳为阳气之根本,推动和温煦全身脏腑器官.肾阳亏损,心阳失于温煦,心脉气血推动无力,导致阴寒内盛、寒凝心脉,诱发胸痹.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本病用药讲究多脏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属瘀血阻滞心脉而致胸痹心痛。心脉瘀阻 ,血运不畅则导致心失所养 ,常可合并发生心悸怔忡等证。其治当以活血化瘀为法。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 ,专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其方治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相吻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晓星教授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多见 ;标实主要为血瘀、气滞 ,其次是痰浊。不论是血瘀、气滞、痰浊 ,还是阴虚、气虚 ,该病主要病机仍为心脉痹阻。张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收到良好疗…  相似文献   

8.
徐慧主任医师 2 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老师的临床经验及自己跟师体会总结如下。病因病机老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肝、脾、肾的阴阳、气血、经络功能失调 ,产生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病理变化 ,使血流不畅 ,脉道瘀滞 ,而发生胸痹心痛。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多种病因的影响 ,势必出现气机出入不畅 ,血流不畅 ,脉道瘀滞 ,而发胸痹心痛。若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血行不畅 ,心脉瘀阻 ,可致胸痹心痛。因此 ,气机失调是引发…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严重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学在冠心病防治中因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而显优势,受到广大患者关注和青睐.冠心病的病机主要是心气不足,痰瘀互结.因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则血行瘀滞而导致瘀阻心脉,致阴寒邪气,如痰浊、水湿等上乘阳位,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蔽,气机郁滞,心脉瘀阻。笔者近年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程志清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对内科杂证的诊治见解独到,尤擅长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 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缺氧等引起的一系列组织病理和功能损害的疾病,隶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但病之根却在肾与脾,同时与肝、肺密切相关.肾阳亏虚,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气,而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鼓动血脉无力,心脉瘀阻,故见心悸、心痛等表现;肾阴亏虚则脉道滞涩、血行不利,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内耗,阴虚火旺,煎熬津液,痰浊阻滞,则发胸痹心痛诸证.脾胃损伤,运化失常,则津停为痰,谷反为滞,致血瘀痰阻,气机不畅.根本固则枝叶繁,程师善用补肾健脾、调畅气机之法防治冠心病,其理即在于此.肝的疏泄功能与肺主气、通调水道的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病与转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程师认为,心血欲流畅无阻,须赖肝胆气机运转自如,肺气通调.若肝胆失疏,气机失常,则气血闭阻,心脉不畅,心体失养,而致冠心病发作.因此,程师在临床上常会加入疏肝理气涤痰、通调水道的药物,在补虚治本的同时,亦不忘祛邪治标.  相似文献   

12.
沈萃萃  宋平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1-872
宋平教授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气机郁滞,甚则气郁化火,耗伤阴液,心阴不足,不能濡养心脉,心脉拘急而痛;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行血无力,血行瘀滞而成胸痹.治宜活血化瘀为主,自拟益气滋阴活血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远志、合欢皮、降香、郁金、丹参、三七等)益气滋阴,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胸痹心痛有多种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标实多为痰热瘀阻,痹阻心脉。清热化痰、活血祛瘀法是目前治疗痰热瘀阻型胸痹心痛最常用的方法。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行气以助血行,加味三七活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本文拟从胸痹心痛中医痰热瘀阻型病因病机探讨笔者导师王卫星主任医师经验方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张仲景对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的论述,总结赵青春应用温通汤辨治胸痹心痛的经验。经脉闭阻,血行不畅,痰浊、瘀血、寒凝、气滞阻痹胸中是胸痹心痛发病之关键,根据"阳微阴弦"的基本病机,提出用温通法治疗,拟温通汤辨证加减。同时提出要注意心肾阳气的关系,在温心阳的同时,注意温肾阳,临证多合用参附汤、右归饮。  相似文献   

15.
指出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16.
胸痹的病位在"心",心主血脉,能推动和调控血液在人体的运行,流注全身,濡养经脉。临床常见的为气血瘀滞型胸痹。然从生理意义上讲,心为阳脏而主神明,亦称为火脏。心以阳气为用,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全身,维持脏腑血脉。气血瘀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发而为痹。气滞血瘀型胸痹的病机为心阳虚衰,气血瘀阻而致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朱俭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77-878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常与心、肾、肝、脾诸脏的盛衰有关,病机总属邪痹心络,气血不畅,络脉瘀阻,心络挛急,心脉不通.针对其本虚标实之病机,以补与通为总治则,临床常根据辨证选用益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益气养阴法、温通心阳法、化痰通络法等为治则,同时重视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曲丹  潘强  王波 《国医论坛》2011,26(6):3-4
“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发病机理的高度概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与“阳微阴弦”密切相关.心阳虚则心脉之血运行乏力,阳虚又易生寒、生湿、生痰;阴寒水湿痰浊产生后又易瘀阻心脉,形成心血瘀阻.中医的痰浊、瘀血,包含西医的高血脂、心血管腔狭窄等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冠心病从痰瘀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87-1788
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浊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及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CHD的预后。CHD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睡眠障碍可归属于“不寐”范畴。董燕平教授认为胸痹伴不寐主要责之于心脉闭阻、阴阳失衡,基本病机为瘀痰阻滞、脉络失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心胃不和、浊邪上逆,心肾不交、坎离失济,阳微不运、寒瘀心脉。根据胸痹伴不寐病机,临证可将其证型归纳为瘀痰阻滞证、肝气郁结证、心胃不和证、心肾不交证、寒瘀心脉证,分别治以化瘀祛痰、理气开郁、通脉利浊、交通心肾、温阳散寒。董师临证擅用对药、角药、微观用药及经典方,辅以心理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