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或纳米微球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型缓释或定向给药体系已经研究了近30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体系能够控制粒径大小、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 目的: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包裹材料,探索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条件。 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超声乳化时间为15 min,乳化剂浓度为1%,油水相比为1∶25,合成温度为25 ℃。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粒粒径为217.6 nm,载药量1.79%,包封率85%。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乙酸;紫杉醇;纳米粒;正交实验;缓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9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2-12/2010-02有关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肝靶向性,研究,应用”。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阐述。 结果: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天然无毒的非病毒药物载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靶向释放药物,增加药物的吸收等,达到控释和靶向治疗的作用。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有离子交联法、沉淀法、超声乳化法、反相微乳法、静电纺丝法、反相悬浮交联法、逆相蒸发一短时超声法、 还原胺化法等8种不同方法。用于肝脏组织工程如肝移植、人工肝,能维持和提高肝细胞活性和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生长;肝脏肿瘤治疗中使药物靶向释放于肿瘤部位,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毒副作用等。 结论: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载体,但它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摘要 背景:医用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目前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的:构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载药纳米粒。 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氟尿嘧啶载药量、包封率,并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呈球性,平均粒径为(186±14) nm,成球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0.8%、6.6%、28.1%,体外释药有突释现象,24 h内5-氟尿嘧啶累积释药量达36.2%,10 d达83.6%。提示成功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其具有缓释效应。 关键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氟尿嘧啶;纳米粒;体外释药;缓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17  相似文献   

4.
背景: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作为一种无需缝合生物移植材料还无法有效地在局部长时间缓释药物,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稳定的生物活性蛋白药物。 目的:构建新型的能有效缓释蛋白药物的载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体。 方法:制备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并考察其表征,然后将载药纳米粒掺入纤维蛋白胶,再将载纳米粒的纤维蛋白胶和羊膜胶联黏合,制备出负载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并进行形态学和体外释药观察,检测释放出的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 结果与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为(275.7±6.8) nm,Zeta电位为(32.7±0.6) mV,包封率为(67.03±1.22)%,多分散指数为0.23±0.04,形态圆形均一,载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能够很好地与羊膜胶联黏合,表面呈网状结构,纳米粒充斥其中。载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体外释药可达14 d,释放的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可保持7 d以上。说明制备的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粒纤维蛋白胶胶联羊膜作为一种无缝合生物移植材料可在局部缓慢释放表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物质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考察它们体外基因转染活性,以寻求一种新的非病毒基因载体递送系统。方法: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不同物质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表面修饰对纳米粒粒径大小、粒子形态的影响;利用体外转染实验考察表面修饰对纳米粒转染活性的影响;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结果。结果:经壳聚糖表面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带有很强的正电荷,能够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并且转染效率高于葡聚糖和mPEG-NH2修饰的纳米粒,也能防止DNase I酶的降解。结论:壳聚糖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颗粒能有效地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报告基因能在细胞内表达。因此,壳聚糖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用做基因递送的载体系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二醇二氨为偶联剂,通过叶酸活性酯和聚合物端基活性酯与聚乙二醇二氨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大分子,再通过乳化法合成载紫杉醇纳米粒,制备叶酸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光谱显示叶酸成功连接在高聚物分子上。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276±12)nm,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为规整的球形。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叶酸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 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 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 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 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醋酸地塞米松;靶向载药脂质体;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15  相似文献   

8.
摘要 背景:聚合物胶束具有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良好载体,在聚合物胶束表面修饰以靶识别分子叶酸,可以促进叶酸受体阳性的肿瘤细胞对载药聚合物胶束的摄取。 目的:制备载疏水性小分子的叶酸偶联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 方法:利用膜水化法制备载香豆素6的聚合物胶束,即将香豆素6的氯仿/甲醇溶液、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氯仿/甲醇溶液和叶酸-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氯仿/甲醇溶液混合,旋蒸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药膜,真空干燥过夜,然后在 50 ℃水浴下加入Hepes缓冲液并磁力搅拌30 min,载药胶束即形成;同时制备不含叶酸-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普通载药胶束。对获得的普通胶束和叶酸偶联胶束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及粒径、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粒径分布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载药量与包封率。 结果与结论:载药的叶酸偶联胶束及普通胶束在透射电镜下粒径约为60 nm,粒径分布较均匀;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到溶液中的胶束平均粒径约100 nm;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得到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在0.7%和15%左右。结果显示叶酸偶联载药胶束对于难溶性药物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可用于细胞及肿瘤模型评价其叶酸受体靶向性。 关键词:聚合物胶束;叶酸受体靶向;香豆素6;增溶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21  相似文献   

9.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 (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 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 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 d细胞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 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 mV,MePEG-PLA毒性为 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负载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低。壳聚糖经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液相中生成纳米粒,可用于药物的缓释和控释。 目的:对制备的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1/07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医学系实验室完成。 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5,脱乙酰度为92%,为浙江省玉环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紫杉醇,批号082329802,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 方法:采用引发接枝效率高、引发反应条件温和的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钾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上接枝醋酸乙烯酯,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直接生成具有疏水核心、亲水表面的纳米粒,即壳聚糖纳米粒,再利用超声振荡技术将0.5~5.0 mg紫杉醇与上述纳米粒混合制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 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 结果:壳聚糖纳米粒和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96.2 nm和320.8 nm,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表面均带正电荷,Zeta电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818,F=3.38,P均>0.05)。稳定的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紫杉醇的加入量可影响纳米粒的包封率,紫杉醇的加入量为纳米粒的量2%时,达到最大包封率93.6%。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8.3%,缓释阶段微球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75 h时释药量达75.9%,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 结论: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紫杉醇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表面带有正电荷,且纳米粒对紫杉醇有很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