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3):57-60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为治蛔厥之良剂,具清上温下,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之功。笔者应用此方改丸为汤,加减化裁,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胃炎、细菌性  相似文献   

3.
尿道综合征(US)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小腹坠胀不适等为特征的非特异性症候群,在祖国医学中相当于"淋证"的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对US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疗法.笔者临证发现,US以虚证、虚实夹杂者较为多见,然实证者亦不少见.本文以乌梅丸、白头翁汤案为例,从"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探讨US...  相似文献   

4.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撰《温病条辨》一书对痢疾证治的论述十分详细,其中对“久痢”证治的研究十分重视,方证达十个,其理、法、方、药尤其精当,本文试根据《温病条辨》对吴氏“久痢”治法要点作一概述。 一、芳香凉淡,悦脾止痢:长期饮酒之人,酿生湿热,下注于肠,痢下久不止,饮食如常,治疗主要针对湿热,同时悦脾升阳。方用茵陈白芷汤(苦辛淡法)。六药合用使湿热除,脾阳升,痢自止。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少阳证主方,其应用范围极广,笔者使用该方治疗痤疮、黄褐斑、斑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外阴瘙痒症、慢性前列腺炎、口腔溃疡等病疗效明确,体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圆机活法的辨证沦治思想.本文将对小柴胡汤在皮肤科疾病中临床运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运用《伤寒论》经方“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热痢,经过20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多次服用无耐药性出现,有些病例,虽然用过各种抗菌素无效之热痢,服用本方之后显著奇效。 《伤寒论》曰:“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这是张仲景为厥阴热痢的证治而设的方剂。“热痢”  相似文献   

7.
胆道蛔虫这个名词中医文献无记载,但根据其症状,恰与伤寒论厥阴病相符合。厥阴篇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即蛔虫)……。”又云:“蚘厥者,乌梅丸主之”。我院住院部曾治好三例胆道蛔虫病,均用乌梅丸治疗,兹介绍一例如下:患者:和×,年龄十一岁,性别男,住院号855,住院日期五九年六日十七日。患者主诉:昨天晚上吃饭后肚子痛,到今早呕吐三次,吐出蛔虫一条后较轻松,但仍感发作性疼痛。今天不能饮食,疼痛时只感胸口部胀痛,头部出汗。检查:体温38℃,发育正常,剑突下压痛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厥阴病欲解时理论,观察乌梅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脑病科门诊收治的100例失眠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基于厥阴病欲解时理论以乌梅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2组神疲倦怠、心悸易惊、晨起困难、多梦易醒、入睡困难等5项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7项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周后,2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状况等8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基于厥阴病欲解时理论以乌梅汤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更佳,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仲景《伤寒杂病论》吴茱萸汤之方剂方义,其方不为一证一经一病而设,《伤寒杂病论》中吴茱萸汤出现在阳明篇、少阴病、厥阴篇及呕吐哕下利篇中,只要病机同为肝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者皆可用之,文中列举了厥阴头痛、胃脘痛、咳喘之疾病不同,但病机相同者,其病虽异但应用吴茱萸汤皆有奇效,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0.
正乌梅又称酸梅、青梅,是以未成熟的梅子经熏制而成。乌梅是食用干果,也是一味治病良药。中医认为,乌梅味酸、微涩,性平,主要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胆道蛔虫症、便血及子宫出血等疾病。临床验证,乌梅使用得当,可治一些难治之症或顽症。下面略举几个乌梅(或乌梅为主)治病偏方。一、伤津便结方法:乌梅30克,麦冬50克,加水慢煎约30分钟,取液300毫升,  相似文献   

11.
<正>喉痛片处方为乌梅、鹅不食草、甘草、儿茶、山豆根、玄参等六味,具有解毒消炎,凉喉生津之功效,主要用于咽喉、口、鼻腔红痛等症。原制剂质量标准中尚无含量测定项,为提高本品质量,笔者以方中君药乌梅为控制药材,以乌梅主要药效成分枸橼酸为定量分析指标,建立了喉痛片的定量分析方法。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症[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梅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刺激涎腺、胃腺  相似文献   

12.
(4)下利吐哕证:下利与吐哕证从辨证出发,在厥阴篇中出现较多,尤其是厥利的病理关系更为重要,故亦比较集中地加以论述。由于正气有强弱,病邪有轻重,阴阳有胜复,病至厥阴,寒热虚实变化比较复杂,故下利吐哕也有不同情况, 兹归纳为如下几种: ①厥阴热利:在厥阴病厥热胜复的病理变化中,已经谈到厥退而热不已,为阳复太过,病从热化,上炎可出现咽痛喉痹,或下迫肠胃,可出现便脓血。故厥阴病亦可变为湿热下利。如370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2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是厥阴热化便脓血的证治,如同334条之“必使脓血”,又如341条之厥少热多“热不除者,必便脓血”,366条之下利脉数而渴者,“设不差,必清脓血”之例,均属于  相似文献   

13.
许植方  潘德济 《药学学报》1955,3(3):211-221
据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一名苦参子,可治痔、治痢、治泻,其油治脱癌;裴鉴及周太炎二氏报告,鸦胆子系苦木科植物 Brucea javanica(L)Merr.的果实;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内载:一种鸦蛋子生云南与鸦胆子不同能治痔云。考我国于1751年何梦瑶氏曾用鸦胆子作治痢,1765年赵学敏氏在本草纲目拾遗上亦谓可治痢,张锡纯、李克惠二氏云可治慢性痢及久痢。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鸦胆子研究不论在化学、生理、药理方面以及临床试验均有报告,认为有截疟及治痢之效,但有中毒现象。作者由其仁中分出一种苦味甙,据浙江医学院陈志康氏研究谓有治肺吸血虫病之效。其油据于光元及李宝实二氏报告可治疣及乳头瘤。全慈光氏报告可治阿米巴痢、疟疾及杀虫。Power 及 Lees 报告,全果实含有油脂20%;其成分为油酸、亚麻仁油酸、软脂酸及硬脂酸,并含一种烟化物名 Pentatriacotane-C,熔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思密达粉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阜新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汤剂乌梅丸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效果。结果对照组38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2%;治疗组38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眩晕临床效果较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治痢简介     
(一) 1. 痢疾爲夏秋之多發病,古代醫家均以濕熱爲其主因。 2. 痢疾古稱滯下,病在腸間,六腑以通爲補,多用「通因通用」之法,唯虛人應隨時顧其虛,防其脫:用清,用消,用和等法,正爲虛人設計,不可不察。 3. 治痢偏熱,以傷寒論黃芩湯爲主,治噤口痢,以傷寒論半夏瀉心湯爲主,治久痢便膿血以至聖丹爲主,治痢下純血以白頭翁湯,雞子黃連阿膠湯爲主。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王道坤教授治疗儿童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证特点,为临床医者治疗此类疾病提供诊疗思路.王教授认为此病病因多为先天不足,病机为心肾阳虚,故治以温补心肾、固肾填精,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加减,配合西药左甲状腺素片等,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去核乌梅1500克,用酒和醋浸泡一夜;僵蚕500克,炮山甲、象牙屑各30克,共研细末;将上述药材蜜为丸,每丸9克,成人早中晚各服1丸。可治胆囊息肉、声带息肉。四川成都胡佑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息肉是人体黏膜表面长出的赘生物,中医认为,息肉通常与邪毒蕴结、痰凝血淤等因素有关。上方为重庆已故老中医龚志贤的经验方。乌梅配僵蚕是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的古方,龚先生在此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乌梅丸方加减对比5-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SinoMed、VIP、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乌梅丸方加减对比5-氨基水杨酸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共1 2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乌梅丸方加减治疗UC在总体有效率[RR=1.24,95%CI(1.18,1.30),P<0.01]、中医证候积分[MD=-3.07,95%CI(-3.71,-2.43),P<0.01]、肠镜疗效[RR=1.26,95%CI(1.10,1.44),P<0.01]、复发率[RR=0.30,95%CI(0.15,0.60),P<0.01]、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3,95%CI(0.06,0.85),P<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梅丸方加减治疗UC具有良好疗效,不仅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在复发和不良事件发生方面低于对照组。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当归四逆汤证为厥阴伤寒之"手足厥寒,脉微欲绝",治寒入经络而引起的腰、腿、足疼痛。当归四逆汤加减味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辨证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