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为VAP的防治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在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3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7.92%,病死率为47.3%%,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7.16%,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17.9%,真菌占14.93%.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于2002年1月~2005年4月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46.34%,病死率为47.4%,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且药敏显示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ICU患者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46.89‰,经ASIS法计算后,VAP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1.06‰;VAP患者死亡率为32.56%,带管时间与年龄在死亡和存活的V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首。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23.20%,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G-杆菌70.12%、G+菌10.31%、真菌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馨心  杨瑞 《重庆医学》2013,42(5):575-57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1],是ICU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花费高但预后较差[2]。常造成撤机困难,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且感染菌多为多重耐药菌[3],感染很难控制,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9%~40%,病死率为15%~45%[4]。接受MV患者一旦并发VAP,MV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显著延长。VAP发病机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产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并发症发生随之大增,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发病率为43.19%,病死率为51.6%,成为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临床监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 ( 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超过 48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 ( Intensive careunit,ICU)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在 9%~70 %。一旦发生 VAP ,病死率高达 2 4%~ 71 %。VAP延长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日 ,增加卫生资源的耗费。现就近年来国外有关 VAP监测与控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流行病学从 VAP患者分离出的微生物范围较广 ,特定的医院和 ICU内的细菌种类也不尽相同。采用侵入性方法采样确诊的 VAP研究显示 ,最常分离出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 ,多种细菌混合…  相似文献   

8.
维持适宜气囊压预防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肺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r-associati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新的肺部感染[1].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增多,VAP也逐渐增多,病死率呈上升趋势.VAP发病率为7%~70%,病死率高达50%[2].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对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宜气囊压(28 mmHg左右)以预防相关性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虽然机械通气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随之而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令临床医务人员感到棘手的严重并发症.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70%,其病死率可达20%~71%.国内报道VAP发病率为18%~60%,其病死率可达30%~50%[1].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64例,我们采取了预防呼VAP综合护理措施,VAP发生率明显降低,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调查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重要的类型,发病率15%~60%,死亡率为25%~76%,是造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呼吸性相关性肺炎指患者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我院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了目标性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70%,病死率可达50%~70%^[1]。国内报道,VAP发病率70%,病死率可达51.6%^[2]。VAP发病机制与口咽部菌群定植以及气道内吸入污染物密切相关,因此VAP的预防主要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以及纠正宿主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将着重讨论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VAP感染的非药物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1月-2006年12月ICU内发生的39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VAP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100%耐药。其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棒酸及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46.2%、30.8%和12.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VAP混合感染率为92.30%。79.5%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VAP为晚发VAP。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以及机械通气时间7 d以上是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VAP的高危因素。3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VAP患者死亡,病死率87.2%。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VAP在ICU院内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混合感染率高、病死率高。ICU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机械通气7 d以上者要考虑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应进行针对性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综合性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 1999年 1月至2 0 0 0年 12月本科综合性 ICU中收治的 97名机械通气超过 4 8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 ,并将患者分为 VAP和非VAP组 ,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 ,再通过后退法多元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 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 VAP的发病率为 5 4 .6 4 %、15 .6 0例 / 10 0 0机械通气日 ,病死率为 4 7.4 2 %。发生 VAP者从人工气道建立到诊断的间期为 (6 .9± 4 .3) d。单因素分析提示留置胃管、激素、抑酸剂、第 2代头孢、第 3代头孢和 (或 )亚胺培南、非感染性肺疾患、肺外感染是 VAP的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提示留置胃管 ,抑酸剂、激素、第 3代头孢和 (或 )亚胺培南、肺外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及其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15 .395 (2 .15 7~ 10 9.86 5 )、4 .4 2 1(0 .86 0~ 2 2 .72 2 )、15 .5 2 1(2 .0 4 6~ 117.731)、14 .5 38(2 .771~ 76 .2 88)、19.379(2 .4 13~ 15 5 .6 0 1)。 结论 :留置胃管、激素、抑酸剂、第 3代头孢和 (或 )亚胺培南、肺外感染是 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治疗47 h或拔管47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为MV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达33%~71%.其发生率随MV的时间增加而升高,有研究表明,呼吸机通气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其相关病死率约为30%.目前VAP的诊断技术和抗菌药物应用有所进展,但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资源的消耗仍未根本改变.在现有医疗条件下,许多易感因素难以避免,但如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部分VAP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目前研究重点主要为针对VAP易感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ure unit,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分析其病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经验性选药依据.方法 经人工气道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对2次培养为同一优势菌株纳入本研究中,利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药敏分布卡进行细菌鉴定与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62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致病菌103株,革兰阴性菌98株占95.14%,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中患者的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病率越高,而不适当质子泵抑制剂和初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增加VAP的病死率和延长住院时间.提倡严密监测病原菌,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ICU的护理,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院内感染,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雷淑珍  胡恬  戴萍华 《当代医学》2010,16(28):121-1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性炎性反应VAP,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70%,病死率可达50%~70%。国内报道VAP发病率为70%,病死率可达51.6%。开展新生儿住院病人呼吸机感染的监测,了解呼吸机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细菌学特点和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月该院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30.35%;40例病情缓解,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16±1.24)d;16例死亡,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24±1.36)d;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4.67%,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VAP发生率、病死率高,早期预防、合理治疗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集束化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02例,其中集束化治疗组54例,传统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前降钙素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集束化组VAP发病率14.8%,28天病死率9.6%,平均插管天数8.47天,平均入住ICU时间11.04天;传统治疗组VAP发病率33.3%,28天病死率25%,平均插管12.55天,平均入住ICU时间15.15天;平均入住ICU时间21.45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治疗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气管插管和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20.
曲叶芳  丁金艳 《吉林医学》2011,32(15):3159-3160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在重症监护病房(ICU),VAP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VAP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患者人群的不同,VAP的发生率为9%~70%,但其死亡率可达20%~75%,比无VAP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2.5倍[2]。V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