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5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常规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加用葛根素(葛根素组)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治疗28 d时,葛根素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防止AMI的梗死面积延展、改善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作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奥扎格雷钠和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程度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对照组分别为75%和6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不稳定型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类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并且两种不同类型冠心病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多洛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有2例进展为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与比索洛尔联合使用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心电图改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83.7%。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短期及7d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3.35%,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溶栓2h后胸痛症状缓解人数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内,观察组无再发心肌梗死,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对照组有再发心肌梗死1例(6.67%),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两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重症胰腺炎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卢思稼 《临床医学》2011,31(2):12-13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22例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而葛根素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病情加重进展为心肌梗死的病例数。结果加用葛根素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两组进展为心肌梗死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有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病例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剂40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400 mg,1次/d,疗程均为7~14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7%和8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和69%,两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剂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荣萍 《临床医学》2009,29(11):32-3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符合UAP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1次/d。两组持续口服用药,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O%和29.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0%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应激性溃疡中的效果分析探讨。方法:将1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5 d、观察组入院后1 d留置胃管,鼻饲营养液,定时(治疗前、治疗后3、9、15 d)检查空腹胃液pH值,对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病死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胃液pH值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鼻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吴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808-3809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分为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患者1~24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入院率和再次介入治疗率或血管搭桥术,以及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药物治疗组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组在心绞痛复发率、再住院率方面同药物保守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O.001)。结论: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7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31例。2组患者均采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指标[活化的凝血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治疗7 d后有无出血、有无心血管事件(严重的心律失常、再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ACT、APTT水平与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AC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ACS疗效确切,且不用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对比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7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段复常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托洛尔是一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同期入院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氧液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在高氧液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的血气分析、心电图(EKG)、临床症状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1)患者输注高氧液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概率分别为P〈0.05,P〈0.01;(2)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EKG疗效:治疗组疗效为92.5%,对照组疗效为67.5%,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4)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塞,对照组有2例发展为心肌梗塞,占5%,两组间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治疗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急性心肌梗死(1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0例)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其它各组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各组间4个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系统及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乔福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11-231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来适可)早期应用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早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血脂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合并高脂血症的UAP患者早期(发病4-48 h)加服氟伐他汀40 mg/d晚服,治疗8周,与对照组75例比较。结果:氟伐他汀治疗组血脂变化明显,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该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例数均明显降低,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伐他汀调脂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在调脂基础上明显改善合并高脂血症的UAP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改变及意义。方法: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组,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纽(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指标,炎症对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例给予甲泼尼龙静滴5 d,随后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对照组12例给予地塞米松静滴10 d,随后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比较2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并发症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行下地行走、排尿恢复以及肌力改善2级以上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临床上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更好,也更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兆敏 《临床医学》2014,34(10):119-1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58%高于对照组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ST段均有所下降,观察组ST段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血清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提示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