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的高龄患者中,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选62例患者随机分为RVOT组和RVA组,各31例.起搏频率设定在70次/min,确保心室>90%起搏.结果 RVOT组的QRS时限比RVA组缩窄(P<0.001).在12个月时,RVOT组的CHF生活质量(QOL)评分好于RVA组(P<0.05),RVOT组的6 min步行距离略长于RVA组(P<0.05),RVOT组的再住院次数比RVA组降低(P<0.05),NYHA心功能分级两组无差异(P>0.05).RVOT组的LVEF增加值比RVA组高(P<0.05).在24个月时,RVOT组和RVA组之间的CHF QOL评分、6min步行距离、每年再住院次数、NYHA及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CHF及AF的高龄患者中,RVOT组的QRS波群时限比RVA组缩窄,短期内RVOT 组的运动耐量、再住院次数及LVEF略好于RVA组.但2组较远期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例在我院植入双心室起搏器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QOL、LVEF值、6 min步行距离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由222.50±31.52 m提升为361.25±22.43 m,术前、术后相比P<0.05;LVEF值由(24.50±4.50)%提升为(34.50±8.30)%,P<0.05;QOL由68.50±6.20降至28.75±5.62,P<0.05;体力尺度由29.75±3.54降至12.00±3.76,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东方  解鸣鸣  席连英  田军  熊敏  刘琴 《新医学》2012,43(11):803-80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QRS波群时限的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探讨延长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对血浆NT—proBNP、LVEF和NYHA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左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QRS波群时限〈110ms组(47例)和QRS波群时限≥110ms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QRS波群时限≥110ms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更高,而LVEF值更低,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结论: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能较好地反映患者NT—proBNP水平、LVEF和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  相似文献   

4.
常丽  周丽  尤蕴  苏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439-4442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比较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及行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治疗后6个月NYHA从术前(3.40±0.50)级改善为术后(2.30±0.60)级,QRS时限从(144.68±16.40)1]ms降至(100.02±14.76)ms,LVEF(%)从(33.18±5.60)提高至(41.8±7.45),6min步行距离从(305.40±30.30)m提高至(406.20±70.5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4.562,6.728,10.426;P〈0.01);术后跟踪随访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电监测、术后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重视出院后跟踪随访等都是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心衰患者CRT治疗提供的临床资料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2月到2013年10月进行CRT治疗的18例患者,观察术后QRS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慢性心衰患者行CRT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94.4%,18例患者(包括窦性心律16例和房颤2例)的QRS时限、LVEF、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应用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安爽  刘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78-8278
目的观察三腔起搏器CRT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Ⅲ~Ⅳ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30例,起搏前均为窦性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心电图QRS平均时限145 ms,行CRT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对比观察CRT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起搏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增加,二尖瓣反流量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至Ⅰ~Ⅱ级,心电图QRS平均时限缩短。结论三心腔起搏器治疗DCM伴CHF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双心室同步起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双心室同步起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均符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指征,植入了右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其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脏侧静脉或侧后静脉。结果: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由NYHA分级Ⅳ级提高至Ⅱ-Ⅲ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19.5%,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6.5%,二尖瓣反流减轻;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双心室三腔同步起搏对某些有适应证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均符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指征,植入了右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其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脏侧静脉或侧后静脉.结果:3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由NYHA分级Ⅳ级提高至Ⅱ~Ⅲ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19.5%,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6.5%,二尖瓣反流减轻;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双心室三腔同步起搏对某些有适应证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最近研究提示心脏再同步治疗有效地改善了慢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心室和右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相对影响。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QRS〉130ms和二尖瓣反流。安装心房-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变化。结果急性双心室和右心室起搏并未影响左心室内径和短轴缩短率,也不影响左心室射血速度和排血量。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峰速率无明显变化。等容收缩时间缩短(P〈0.05),但不影响等容舒张时间。增加Z比例(P〈0.05)。缩短二尖瓣反流时间(P〈0.05),对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运动幅度和峰速率无明显影响。双心室和右心室起搏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双心室起搏改善了慢性心肌病心功能。双心室和右心室起搏无明显差别。双心室起搏是一种有前途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室率房颤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心室起搏后的疗效。方法在血管扩张剂(ACEI及硝酸脂类)、利尿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植放心室起搏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mg/日,如能耐受前一剂量,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目标剂量(血压目标):加量后患者休息坐位收缩压90~110mmHg。最大剂量200mg/日。观察治疗前后左室内径(LVDs)、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6~12月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对慢室率房颤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适当放宽起搏器适应症,在安装心室起搏器后,给予倍他受体阻滞剂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双心室起搏已经广泛用于心肌病伴有和不伴有QRS间期延长患者,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储备功能是双心室起搏的目标。为了提高双心室起搏时QRS间期与舒张功能对PVO2、VE/VCO2斜率等心肺功能的预测性,对心肌病患者静态室内传导阻滞和舒张功能与运动心肺功能相关性变化进行了评价。方法42例心肌病患者(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31例),其中21例正常组(QRS间期〈120ms),21例异常组(QRS间期〉120ms),进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PVO2、AT、VE/VCO2斜率。结果心肌病患者中,异常组短轴内径大于正常组,房室环运动幅度无明显差异,运动PVO2、AT、VE/VCO2斜率明显改变,舒张时间缩短,心电图QRS间期和舒张充盈时间与PVO2、AT及VE/VCO2斜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心电图QRS间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舒张功能与运动PVO2和AT及VE/VCO2斜率相关,心电图QRS间期和舒张功能有助于预测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时心肺储备功能。因此,运动心肺功能不但与QRS间期有关,而且与舒张充盈功能有关。当双心室起搏无反应时,改善舒张功能是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室5X部位及双室起搏心衰模型犬急性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模型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一右室双部位(或双室)起搏,起搏频率180次/分钟,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结果】右室双部位起搏:与起搏前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O.05);与双室起搏相比,SPWMD、Ts—S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LVEDd、IVMD、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改善室间不同步及心功能方面,右室双部位与双室起搏有近似效果,但改善左室内不同步前者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Tei指数指导优化房室延迟(AVD)对置入双腔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拟首次置入双腔起搏器且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优化AVD组(82例)。对照组患者置入的起搏器按厂家初始设定的AVD进行工作,优化AVD组患者术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Tei指数指导优化AVD。置入起搏器12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死亡、急性肺水肿、心功能恶化入院、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作)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优化AVD组患者AVD优化后左心室充盈时间(LVFT)、左心室输出量(LVCO)较优化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3.74±7.57)msvs(342.57±5.34)ms,t=-5.510,P<0.05;(3.09±0.21)L/minvs(2.99±0.19)L/min,t=-2.936,P<0.05]。置入起搏器12个月后,优化AVD组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距离、LVF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2.09±27.01)mvs(336.71±20.92)m,t=-6.676,P<0.01;(362.76±6.47)msvs(342.63±4.42)ms,t=-10.650,P<0.01;(48.09±2.49)%vs(46.35±2.16)%,t=-4.754,P<0.01;(1.36±0.26)cm2vs(1.52±0.35)cm2,t=3.434,P<0.05;(108.40±7.40)分vs(102.80±5.80)分,t=-5.291,P<0.01]。优化AVD组患者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90.2%(74/82),对照组患者为77.5%(6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31)。结论应用Tei指数指导优化AVD能减轻置入双腔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纯左室起搏方式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建立12只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犬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一右室心尖部(RVA)、右心房-双心室(Bi—V)、右心房-左室(LV)起搏,起搏频率180次/分钟,每种起搏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ra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问的标准差(Ts—SD)。【结果】单纯左室起搏时:与起搏前及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大,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双室起搏相比,上述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左室起搏方式能够改善心室不同步及心功能,可做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衰的一种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用组62例(联合用药组)。两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心率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NT-proBNP、cTnⅠ浓度变化,观察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78±12)次/min与(100±12)次/min,t=13.682,P〈0.05],LVEDD[(43±5)mm与(53±8)mm,t=5.284,P〈0.01],LVESD[(42±6)mm与(56±7)mm,t=6.454,P〈0.01],LVEF[(50±5)%与(35±8)%,t=-6.091,P〈0.01],NT—proBNP[(986±713)ng/L与(3328±1109)ng/L,t=17.626,P〈0.05],cTnⅠ[(0.85±0.16)μg/L与(2.03±0.63)μg/L,t=5.879,P〈0.01],6MWT[(355.6±92.5)m与(238.8±101.4)m,t=-8.255,P〈0.01]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联合用药组与卡维地洛组比较,LVEDD[(43±5)mm与(57±6)mm,t=5.892,P〈0.05],LVESD[(42±6)mm与(49±7)mm,t=3.243,P〈0.01],LVEF[(50±5)%与(42±8)%,t=-12.036,P〈0.01],NT-proBNP[(986±713)ng/L与(1626±968)ng/L,t=3.603,P〈0.01],cTnⅠ[(0.85±0.16)μg/L与(1.15±0.36)μg/L,t=3.200,P〈0.01],6MWT[(355.6±92.5)m与(296.2±99.5)m,t=-10.119,P〈0.01]显著优于卡维地洛组;再住院率显著下降(3.3%与12.7%),χ^2=6.224,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3.3%与15.9%),χ^2=5.974,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普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TnⅠ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DDD模式下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植入治疗的患者219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RVA起搏)、B组(RVOT起搏),每组再根据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调取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起搏治疗前后各项起搏参数、起搏QRS波群时限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A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较术中均有回落,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电极阻抗较术中有回落(P〈0.05),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LAD、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起搏QRS波群时限较A组显著缩短[(145.09±4.96)ms vs.(157.40±12.44)ms,P〈0.01]。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LVEF≥50%的患者,A、B两组仅LVEDD较术前有增大(P〈0.05),LVEF和LA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VEF〈50%的患者,A组患者的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LVEF、LA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经过12个月的起搏治疗,对术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RVOT起搏能提供接近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维持心室肌电-机械活动同步化,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小;对术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虽然RVOT起搏提供了更为协调的心室收缩,但在保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阻止左心室重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RVA起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王建军  王文武  刘柱 《临床荟萃》2012,27(15):1292-1295
目的 探讨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血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正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62例.血BNP水平正常的18例为研究组(BNP<100 pg/L),血BNP水平明显升高的 44例为对照组(BNP>100 pg/L).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从而得出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血BNP正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经(left veil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大于对照组,(65.44±2.04) mm vs (63.48±2.50) mm(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21.06±3.45)% vs(32.25±4.05)%(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日长于对照组,(22.56±3.29)d vs (15.43±2.42)d(P<0.05).研究组服用美托洛尔的最大耐受剂量低于对照组,(12.50±4.79) mg vs(24.94±6.80) mg(P<0.05).随访2年期间研究组因心源性死亡15例,对照组因心源性死亡6例(P <0.01).两组在LVEDd、LVEF、住院时间、美托洛尔耐受最大剂量、随访2年心源性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 =4.266,OR=71.208,95%CI=1.200~4224.226,P<0.05).结论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NYHAⅢ~Ⅳ级)血BNP正常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31例;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96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轻度(30例)、中度(34例)和重度(32例)左心功能不全组,根据心电图QRS波宽度分为宽QRS(64例)和窄QRS(32例)左心功能不全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RT-3DE容积-时间曲线进行分析,以对照组Tmsv16-SD%的均数+3个标准差,作为左室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的截点值。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轻、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分别为1.54%±0.85%、2.71%±4.52%、5.56%±2.22%、7.88%±1.67%,轻度左心功能不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左心功能不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功能不全各组随着LVEF减低,SDI逐渐增高;②轻、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比例分别为6.67%(2,30)、38.24%(13,34)、68.75%(22,32),中、重度与轻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与中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宽、窄QRS波群左心功能不全组左室收缩不同步比例分别为79.06%(50,64)、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DI与LVEF之间有良好的负相关性(r=-0.752,P<0.001),与QRS间期呈弱相关(r=0.256,P=0.011)。结论:RT-3DE可以评价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提供了筛选心脏再同步化(CRT)患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QRS 时限、氨基末端前脑钠肤(NT-proBNP)和心功能参数在判断心脏失同步的敏感性.方法 入选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22例,经标准化药物治疗,NYHA 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所有入选患者均行下列检查:①心电图检查;②检测NT-proBNP;③M 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④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QRS渡起始至肺动脉血流开始的时间(T1),QRS波起始至主动脉血流开始的时间T2,T2-T1>40 ms表示左、右心室间收缩失同步;⑥组织多普勒测量 QRS 波起始至左心室每一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限即Ts,计算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Ts-SD>33 ms表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心室失同步(ventricular desynchronization,VD)指T2-T1>40 ms和(或)Ts-SD>33 ms.根据QRS波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QRS≥120 ms组(A组)和QRS<120ms组(B组);根据是否存在VD,将A组分为A1亚组(VD组)和A2亚组(非VD组),B组分为B1亚组(VD组)和B2亚组(非VD组).结果 ①A组 VD 百分比率为75.0%,B 组 VD 百分比率为3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LVEDD和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QRS时限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720、0.360,P<0.01或<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20,P<0.01);④A1亚组和A2亚组、B1亚组和B2亚组、A1亚组和Bl亚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2和B2两亚组血浆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VEDD和LVEF做上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①QRS 波时限不是反映心室失同步的唯一指标,窄QRS波慢性心衰患者也存在心室失同步;②QRS渡时限与NT-proBNP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可提高检测心室失同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