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抑郁症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家庭环境量表(FE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6例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结果:①抑郁症组乐观因子分(7.62±3.20)显著低于对照组(t=-11.59,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D型人格消极情感(14.83±6.18)、社会抑制(14.90±6.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60,t=7.92,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72,r=0.59,P<0.01);家庭亲密度(5.56±2.66)、知识性(3.23±1.96)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4.48±2.78)因子分高于对照组(t=-5.83,t=-4.08,t=3.84,P<0.01),且抑郁程度与亲密度、知识性因子呈负相关(r=-0.49,r=-0.38,P<0.01),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r=0.37,P<0.01)。②回归和路经分析发现,乐观因子、消极情感、亲密度和知识性是抑郁症的预测变量,其中乐观因子的预测作用较强,对抑郁症产生直接影响效果。结论:中学生抑郁症可能是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认知倾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抑郁和焦虑患者家庭环境、认知倾向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认知倾向问卷(CAOT)对205名中学生抑郁、焦虑患者(研究组)及115名健康对照进行测查,比较两组差异,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家庭环境量表中研究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控制性等八个因子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2.34~7.26,P<0.05或0.01),其中差距最大的是亲密度因子(5.7±2.6/7.5±1.8),差距最小的是控制性因子(3.0±1.8/3.4±1.9);而研究组矛盾性得分(4.4±2.5)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8,P<0.05)。(2)认知倾向量表中乐观因子(8.2±3.2)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3,P<0.01)。悲观因子分男性(7.2±2.2)高于女性(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P<0.01)。(3)抑郁、焦虑与乐观因子、家庭亲密度等因子呈负相关(r=-0.37~-0.59,P<0.01)。(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乐观因子、亲密度、情感表达等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家庭环境、认知倾向与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其中认知倾向可能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贫因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认知倾向问卷(CAOT)、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217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贫困大学生的押郁发生率35.9%,②抑郁组贫困生乐观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悲观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抑郁组贫困生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抑郁组贫困女生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得分高于贫困男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认知评价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评价特征。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验证等方法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的认知评价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了主要包括:“证明自己”、“担忧心情”、“过度引申”、“抵触心理”、“考试准备”、“考试效能”等6个因了,在这六个因子上得高分的被试均具有某种不合理的认知信念。结论:引起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上述6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幼儿气质、家庭环境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两所普通幼儿园中抽取300名幼儿,以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报告)的中文修订版、NYLS 3-7岁幼儿气质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为研究工具,对幼儿的母亲进行测查。结果:①3-6岁幼儿的焦虑水平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②幼儿气质中的规律性、趋避性和适应度与幼儿焦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反应强度与幼儿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因子与幼儿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三因子与幼儿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④在亲密度较低的家庭环境中,适应度较低或趋避性较低的幼儿焦虑问题相对较多,适应度或趋避性高的幼儿焦虑问题会相对较少;在亲密度高的家庭环境中,三种适应度类型幼儿和三种趋避性类型幼儿产生的焦虑问题没有差异。结论:幼儿焦虑与其气质和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家庭的亲密度能够缓冲气质对幼儿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关系。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D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 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6~ 8周 )进行评定 ,并与 3 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 1)治疗前后三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 2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 )三组DAS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 /或HAMA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 ,而非抑郁症所独具 ,且共病患者较前两者严重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中14个条目的 D型人格量表(DS-14)使用的合理性,并证明D型人格是区别于抑郁和焦虑的独特心理结构。方法:选取某医院心内科78位心绞痛和69位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采用DS-14(包含消极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两个分量表)测查患者的D型人格结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查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状况。并对3个量表的共54个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来探讨DS-14的结构合理性及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区辨效度。结果:D型人格患者77人,非D型人格患者70人。DS-NA得分与SDS、SAS得分正相关(r=0.40、0.46,P0.01);DS-SI得分与SDS得分正相关(r=0.21,P0.01)。D型人格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发生多于非D型人格患者(62.8%vs.37.2%,66.1%vs.33.9%;均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出7个公共因子,消极情感因子包含DS-NA的7个项目和SAS的2个项目,社交抑制因子仅包含7个DS-SI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DS-14与SDS的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1.29,CFI=0.91,IFI=0.91,GFI=0.83,RM SEA=0.04;DS-14与SAS的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1.28,CFI=0.90,IFI=0.90,GFI=0.82,RM SEA=0.04。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中使用D型人格量表是合理的,中国冠心病患者的D型人格不是抑郁情绪的重复,而是不同于抑郁的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8.
D型人格个体的情绪反应强度与认知性调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型人格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与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征,及其影响D型人格个体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评估759名受试的D型人格特征,比较D型人格个体与非D型人格个体在情感强度量表(SAIS)和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CERQ)等测验上的得分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型人格个体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①D型人格组的正性情感强度得分(3.84±0.77)显著低于非D型人格组的得分(4.14±0.73),负性情感强度得分(4.16±0.72)则显著高于非D型人格组的得分(3.74±0.83)。②D型人格组消极应对的得分(47.43±5.95)显著高于非D型人格组的得分(43.26±5.78),积极应对的得分(65.91±6.94)则显著低于非D型人格组(67.95±6.63)。③正性情感强度、负性情感强度、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在D型人格个体抑郁的发生中有显著的影响作用(P<0.05)。结论:D型人格个体存在更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且存在认知性情绪调节缺陷。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有关[1].本研究拟对中学生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与普通中学健康学生进行比较,试图探明中学生抑郁障碍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抑郁障碍组:2010年1月-2011年2月于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中学生.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抑郁障碍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入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2~18岁,平均(15±2)岁.  相似文献   

10.
<正>认知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了处理与之相关的情绪唤醒性信息而采取的基于认知性的且能被个体意识到的情绪调节方法,个体面对特定情境时有意识目的的努力调节情绪的过程[1-2]。目前,认知情绪调节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认知性情绪调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 :探讨中学生群体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浙江省 187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中学生的应激源、应付方式调查问卷以及焦虑、抑郁、自评评定量表 ,对他们的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应激源和应付方式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有影响 ,应激源对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 ,对抑郁情绪 ,应激源通过应付方式所起的间接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在帮助中学生克服焦虑、抑郁情绪的过程中 ,要重视并注意区分应激源、应付方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学习成绩优差与性格、焦虑、家庭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 ,抽出合肥市四所中学 1 0 69名在校中学生 ,用自编家庭环境因素问卷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及与DSM -IV配套的焦虑诊断量表 ,对学生、家长及班主任老师进行调查 ,并对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习成绩优差与性别、神经质、焦虑、奖惩情况、父母关系、管教一致性、父母期望、学习环境及辅导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 0 0 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学习成绩主要与奖惩情况、遵守纪律、父母期望、辅导及掩饰程度有关。结论 :中学生学习成绩女生好于男生 ,成绩优的学生神经质、焦虑分值低 ,常受到奖励、遵守父母管教一致性、期望值较高。学习成绩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考察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分别从四川省南充市三所普通中学随机抽承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各一个班,共500人,采用自我描述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初生的自我概念总分与抑郁、焦虑各个侧面均有负相关,其中,一般自我、学校表现自我、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自我是预测初中生抑郁和焦虑的重要因素,结论:初中生的抑郁、焦虑与自我概念有关,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存在年级差异,初三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社交焦虑者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自责、社交焦虑、幻想、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社交焦虑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预测效应,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其有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大学生D型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97名大学生使用D型人格量表(DS1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5%,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最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8,P0.001);(2)大学生D型人格组的积极应对分数明显低于非D型人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2,P0.001),大学生D型人格组的消极应对分数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NA)因子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400,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551,P0.01);社交抑制(SI)因子与积极应对间呈负相关(r=-0.419,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54,P0.01)。结论:D型人格的大学生更容易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性别和年级特点。方法: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和小五人格问卷,对北京和西安4所中学14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谨慎、情绪更稳定、对经验更开放(F分别为59.104、39.826、185.799、33.913、127.999,P<0.01)。情绪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自尊的相关都比较高(r分别为-0.534、0.424、0.335),宜人性和谨慎性与自尊有较弱的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17,P<0.01)。男女中学生、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尊都主要受到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影响(β的范围分别为-0.418--0.509、0.244-0.339,P<0.01),但是在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其他人格特点上男女生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稍有不同。结论:高自尊的中学生一般具有情绪稳定、经验开放、外向和谨慎尽责的人格特点;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封初中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JUNIOR)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封21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1)-407中生家庭的亲密度、娱乐性和人格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外向性三个维度呈显着相关,亲密性、娱乐性和精神质、神经质呈显着负相关,和外向性呈显着正相关。(2)外向稳定型初中生的亲密度、娱乐性、独立性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初中生矛盾性水平较高。(3)以母亲为主要教育者的学生精神质水平较高,以父母共同教育学生的精神质水平较低。结论初中生的人格特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显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