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中幽门螺杆菌DNA的发现使得幽门螺杆菌与肝胆疾病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藉此探讨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胆道系统中生存及其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之问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成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所了解的肝胆管结石形成与胆道感染、胆红素降解及黏蛋白过度分泌等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在上述各因素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观察。本文主要介绍幽门螺杆菌和黏蛋白研究方面的近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胆汁中幽门螺杆菌DNA的发现使得幽门螺杆菌与肝胆疾病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胆管癌患者胆汁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藉此探讨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胆道系统中生存及其与胆管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 结果 2组患者胃Hp感染率分别为51.4% (18/35)、48.0%(12/25),差异无显著性(χ2=0.069,P=0.793).实验组胆汁标本中 cagA7例阳性(20.0%,7/35),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9%,1/35),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16),胆汁中cagA检出情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χ2=3.886,P=0.049). 结论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Hp感染有关,胆囊Hp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曹杰 《腹部外科》2007,20(6):326-327
肝胆管结石亦称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结石.肝胆管结石的成因与胆道寄生虫、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管变异及胆汁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其治疗难度明显高于肝外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积圣  商昌珍 《腹部外科》2007,20(6):331-332
肝胆管结石又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它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所形成的肝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阐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20份幽门螺杆菌阳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20份幽门螺杆菌阴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以及20份正常胆汁对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与幽门螺杆菌阴性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和正常胆汁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明显促进QBC939细胞增殖(P〈0.05),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处理48h的QBC939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石胆汁具有强大的潜在促增殖活性,胆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胆系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与胆石症的形成已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重点综述了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胆汁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幽门螺杆菌抗原和基因物质 ,藉此从这一途径来阐明胆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石的形成(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胆系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与胆石症的形成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重点综述了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胆汁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幽门螺杆菌抗原和基因物质,藉此从这一途径来阐明胆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的难治性外科疾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南方地区、沿海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多见于农村。肝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引起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两者往往互为因果。肝胆管结石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为胆管炎症、胆道狭窄。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胸背部深在而持续的疼痛,可伴寒战、发热、黄疸,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休克,甚至  相似文献   

11.
正肝胆管结石病,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始发于肝内胆道系统的结石疾病,并不包括胆囊内排出并上行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道结构变异等其他胆道系统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内胆管结石[1]。该疾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肝外胆管结石同时存在。肝胆管结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系统和肝细胞损伤,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该疾病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2]。虽然,目前肝  相似文献   

12.
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术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胆管结石病,又称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病,多见于左、右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胆管。本病是我国和东亚地区高发的胆道疾病,黄志强教授早在1962年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汁淤滞是肝胆管结石形成的基本因素,并提出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其外科治疗的根本原则。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肝内胆管扩张与狭窄,并胆道机械性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损害,结石的性质以胆色素结石为主,极少数为胆固醇结石。虽然从全国调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10年内由16.1%降至4.7%(1992),但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0%在…  相似文献   

13.
肝胆管结石病的成因诊断和分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肝胆管结石的成因肝胆管结石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有关其成因 ,以往的研究较多 ,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个学说。这些学说之间有所区别也有所交叉且互为补充。但总的来讲 ,直至现在 ,人们对结石的形成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 1 传统的观点及以往的研究 传统观点认为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道细菌感染、胆汁淤滞和胆道寄生虫病等因素相关 ,诸多事实也支持这个观点。早在 195 4年侯宝璋等就报道肝内胆管结石源于细菌感染 ,可伴肝管狭窄 ,致病情反复难愈。邹声泉等[1] 报道 ,胆汁细菌培养阳性者依次为 :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结石位于肝内胆管。这种疾病在西方不多见而易发于东亚地区,(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和(或)狭窄等因素使肝内胆管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不仅加重胆管的狭窄和阻塞,并加重肝实质的损害,导致肝纤维化,萎缩;感染急性发作时又易发生菌血症、感染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管溃疡致胆道出血,病变晚期则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因为左半肝较容易操作的解剖位置使得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很快得到关注,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左半肝切除术用于肝胆管结石症,兼具解除肝管梗阻(结石,尤其合并存在的肝胆管狭窄)和去除化脓性感染病灶的双重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肝胆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在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及日本比较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胆管解剖异常、胆管狭窄、胆道感染等有关。大多数肝胆管结石会引起病人反复发作胆管炎,若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最终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甚至癌变~[1]。虽然肝胆管结石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治疗较困难,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病人经历反复多次手术治疗仍难以治愈,如何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是胆道外科  相似文献   

16.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疾病 ,近 10~ 2 0年来 ,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已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是常见的疾病 ,由于其肝脏及胆道病理改变复杂 ,严重并发症多及再次手术率高等特点 ,外科医师仍应高度重视有关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1 肝胆管结石的肝脏及胆管病理改变特点肝胆管结石造成的肝胆管梗阻及胆道感染是形成肝脏及肝胆管系统病理改变的基本因素 ,长期的肝胆管梗阻和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可以损害所引流的肝脏发生纤维化和萎缩等。在病变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范围不断扩大 ,病变不断加重。根据肝胆管结石病程的发展及肝…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s,PI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胆汁及肝内胆管黏膜组织中Hp—DNA;采用改良fishman法检测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结果37例PIS患者胆汁及胆管黏膜行Hp—DNAPCR检测,总阳性数为26例(70.27%),而对照组胆汁中Hp—DNA仅1例阳性,Hp感染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S患者有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外源性β-G比较无明显差异,然而内源性β-G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S与Hp感染相关,并且Hp可能通过内源性β-G途径参与PI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即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和东亚地区高发的胆道疾病,在20世纪50年代本病可占我国全部胆石病的半数以上。目前,肝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虽有下降,但在个别地区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决不能将其视作一种即将消失的疾病而有所忽视。胆道寄生虫病和胆道感染及营养因素曾被认为是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藉此探讨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胆道系统中生存并致病.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与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藉此探讨幽门螺杆菌能否在胆道系统中生存并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