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欧阳素星 《华西医学》1998,13(3):268-269
24小时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波动规律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高血压病人42例,正常者12例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凡  孙大宝  张振声  张密 《临床荟萃》2000,15(12):541-542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5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44例,女性6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9.4岁。5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病史。1.2 实验室检查 血脂增高26例(胆固醇高3例,甘油三酯高23例),红细胞压积增高23例,心电图异常37例(左室肥厚17例,20例为STT改变)。1.3 CT检查 50例均在发病当天行脑CT检查。在CT片上出血灶为高密度影,提示为新的出血病灶。病灶大小按π/6×长×宽×层面计算体积[1],出血量在10~60ml大小。其出血灶分布如下:基底节出血26…  相似文献   

3.
监测了老年高血压162例和老年非高血压267例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呈双峰双谷型,血压波动范围大;老年非高血压组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与其相似,但血压波动范围较小,两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这对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肌梗塞约50%,脑卒中约76%是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亿多人。为进一步了解尘肺病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情况,明确术前诊断,预防大容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特征。方法 按≤ 5 0岁、5 0~ 6 5岁、≥ 6 5岁的年龄段将病人分成A、B、C三组 ,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日间 (6 :0 0~ 2 2 :0 0 )、夜间 (2 2 :0 0至次日6 :0 0 )血压 ,每 30min测量血压 1次 ,记录时间 2 4h。结果  2 4h平均收缩压A、B组有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C和A、C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舒张压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动脉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A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平均舒张压昼夜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的平均收缩压昼夜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的昼夜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C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昼夜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能够准确揭示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 2 4h血压的特征 ,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英  葛国平 《临床荟萃》2001,16(5):204-204
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ing,ABPM)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诊断、治疗与科研。现通过ABPM分析揭示不同年龄组血压特征 ,以指导临床用药。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7年 7月至 1999年 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75例 ,其中男 12 0例 ,女 5 5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和降压药物干预的前提下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Spacelabs,90 2 17) ,设置白天 (6∶ 0 0~ 2 1∶ 0 0 )每2 0分钟 ,夜晚每 6 0分钟自动充气测压并贮存记录 ,2 4小时后于电脑系统中回放。有效血压监测次数 >应测次数的…  相似文献   

8.
陈蕴文  戴苏泉 《临床荟萃》1996,11(13):618-619
多年来临床上使用血压计临时测量血压,这成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观察的主要方式,但偶测血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诊断的精确性较差,同时不能正确地评价降压药物的效应,更不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高血压的并发症。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mbu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则可以提供24小时血压资料,以利于精确的高血压诊断和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物,本文将对其临床作用于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方面进  相似文献   

9.
对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文君  刘国仗 《新医学》2003,34(3):140-141
1引言动态血压监测可分为无创性和有创性两种,以前者应用广泛。动态血压监测弥补了传统的偶测血压的不足,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的可靠手段2.1发现早期高血压病人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仅在5~6时和19~22时增高,若依靠传统的偶测血压容易漏诊。对可疑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早期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进行干预。国内协作研究建议动态血压监测正常上限为:24小时平均血压小于17.3/10.7kPa(130/80mmHg),白昼血压小于18.0/1…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面临社会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将会越来越多。传统测量血压方法对部分患者所监测的血压波动大,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我们采用动态测量血压可顺利解决以上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极易突发致死性的脑卒中及心肌梗塞。因此,了解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规律,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致死性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高血压突发症的发生率。为此,我们对5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  相似文献   

12.
13.
1概述 动态血压监测或称佩戴式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简称ABPM,此技术于1962年用于临床。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近20年来ABPM仪器已逐渐普及到各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血压幅度与靶器官损害有直接关系。即血压越高,今后发生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高。血压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因此血压的测量是诊治高血压的重要环节。以前,往往用诊所血压来判断血压水平,但由于患者警觉反应的影响,诊所收缩压和脉压可能高于患者通常的血压水平,而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n ABPM)连续记录自立、运动或休息时全天24 h自由活动下的血压,较偶测血压相比,更加客观准确。目前发现24 h血压值与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时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振环 《临床荟萃》1997,12(1):9-10
通过观察,有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一昼夜血压变化的特点,为治疗提供治疗依据,52例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心,脑,肾损害为观察组;33例有高血压而无甘官损害,作为对照,用BIOX-100型血压监测测试24小时血压动态,结果发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组其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且24小时内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而无靶器官损害则否,鉴于高血压继发靶器官损害时夜间血压偏高,峰谷波动较大,故在降压过程中应结合个体的地动态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60例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与EH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高原高血压以DBP增高为著;高原高血压患者与EH患者24h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及夜间(22:00-6:00)曲线均呈重叠、交叉状态。结论: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能除外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杓型,且以DBP增高为著,提示为高原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许凤芝  刘际清 《现代康复》1998,2(6):574-576
既往使用血压计测血压成为高血压诊断治疗的主要方法。近10多年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对高血压的观点、诊治等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血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活动、情绪、体位、温度及精神等。一天内血压有较大的波动,偶测血压难以了解各种情况下血压的变化.更不能了解昼夜间血压的模式。因此,研制出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现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心电图在隐匿性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70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3例、中年组286例及老年组231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监测,比较各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以及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三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22%、33.22%和43.29%,中年组和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较青年组高,且老年组隐匿性高血压发生率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结果显示,P波增宽、P波双峰、左心室肥大、ST-T改变和房室阻滞发生率,三组体检者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联合心电图监测对隐匿性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助于对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发现以及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云峰  冯延风 《新医学》1997,28(4):221-223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解放军第467医院(050081)侯云峰冯延风概述多年来使用普通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办公室血压)已成为高血压病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和科研的主要方法。然而自1940年Ayman和Goldshin等报道了诊所和家庭血压有差异,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